美文网首页
古语、方言、普通话和外语

古语、方言、普通话和外语

作者: 勿人驾驶 | 来源:发表于2017-08-24 20:32 被阅读0次

    我家乡方言中说人不长记性,三番五次的在同一件事上吃亏是说那个人没“er xing”。以前从声调和大意出发,我以为是“二性”这两个字,顺便形容这个人很二。今天在《红楼梦》中发现是“耳性”,现在普通话中已经很少用这个词了,不知道的人还真不懂是什么意思。

    现在不仅放弃了繁体字,普通话中很多精妙的词都很少有人懂了。这也是一桩憾事吧。比如说前面说到的“耳性”、还有“觑”、“倒灶”、“酽”等我家乡方言中常用到的词,很好用,但是普通话里好像就是很少用。搞得很多时候说普通话之前得好好思考一下怎么表达(翻译)!

    汪涵一直在搞一些活动,让人们不要忘记方言,用方言。一是方言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可以代表你的出身,来自哪里。有着相同口音和说话方式的一群人自然是比较容易熟络的,更容易产生亲近感。二是方言是珍贵的文化,其实跟书画等一样,只不过是另一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懂的话你就能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

    方言被普通话冲击到支离破碎,慢慢消亡我认为是大势所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首先要保证你说的话对方能听得懂,全世界统一标准的普通话显然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用来交流的首选。我老家有很多老一辈人不会说普通话,但是没人听不懂。这就是优势。既然全世界都只认普通话,就算你从学说话开始就在说方言,只要你要跟这个世界对话,你就得学普通话。那为什么不彻底放弃“落后”的方言呢?这或许也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是普通话教育的出发点吧。其实如果可以我倒是希望我的母语是普通话,因为即使现在已经说了很长时间普通话,但是家乡的方言还是根植在脑海深处的,我的思维方式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思考的时候、读书的时候,如果不是刻意控制,脑海里的声音是正统的方言。所以有时候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会有一个转换,这就降低了效率,效果也比较差。

    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喜欢我家乡的方言的,而且不仅仅是我家乡的,我对方言,或者说是语言都有一定的兴趣。我的普通话现在基本上听不出口音了。在东北上过四年学,有一次去重庆碰到东北大爷,我用东北口音问他东北哪的,他还以为我也是东北的呢。英语从开始到现在都是靠兴趣学的,虽然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是我自己乐在其中。

    就像前面提到方言里的“耳性”等词,英语里有很多词是中文里没有的,中文里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那个意思。比如说along和solitude,中国人只说孤独、寂寞,而且是贬义的。好像没人会喜欢孤独一样!可是英文里偏偏就有,还有人写了本大家都听过的书,叫《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是,就是那本《百年孤独》。以前听这个名字都感觉这是本充满负能量的书!当然中文里英文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来表达的就更多了,别的不说,“上火”这个肯定都知道,外国人是没有“上火”这个概念的。

    所以学习一门不同的语言其实是在学习用这个语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我就认为英语世界的人比较死脑筋,脑袋不会拐弯,也不会抄近道。表达得太细致,还有些引用太肤浅(跟中文相比)。不过他们的思维方式跟中国人的确相差很大。自然语言如此,编程语言也是如此。都是一种思维方式。

    方言、普通话、外语,作为人类使用的表达工具,其根本目的是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表达这个目的达到了就OK,现在外来词汇越来越多的融入我们平常交流中就是最好的证据。就算是我老家不会说普通话的大妈们也知道“嗨”是你好的意思,这个词在中文里,应该只有叹气的时候才用吧。而且“嗨”字不仅仅用四声表示“你好”,还用一声表示爽到爆(中文形容high的确有点啰嗦),甚至还可以表示日语的“是”。这样的例子很多,而且不仅仅有英文的,还有日语的。所以语言不仅仅在一个国家内有趋同的现象,《三体》中描述很多年后的人类就说着中英混合的语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语、方言、普通话和外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xy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