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欣何
独立双子女
读书/写文 、行走/看世界
煲汤/养花、早起/爱运动
(图片来自网络)
《读在大好时光》是魏小河继《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后的第二本书,最初知道魏小河是通过他的公号:【不止读书】。
知道他是写书评的人,知道他看了很多书。
因为我开始通过写书评进行自己写作的刻意练习,所以对魏小河的关注开始多了起来,于是也就读起了他的书。
《读在大好时光》全书一共有五章:分别是读在清晨、读在午后、读在深夜、读在路上和读在大好时光。
魏小河把读过的书像菜单一样,通过书评一篇篇告诉读者,清晨的时候或许可以读点轻快的关于生活的短篇、而把深刻凝重关于谈论人性、社会,引发思考的长篇留在了下雨的深夜。
不同时期读不同的书,确实能够让人产生不一样的心境和思考,大概像每一种不同的食物激起我们关于味蕾的记忆。
魏小河看的书基本上都是小说类较多,而我的阅读则偏向实用管理类居多,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除了对书中介绍的书想要一读究竟外,对关于读书和书评,则有了很多个人的思考。
--------->>
1、我为什么要写书评
<<---------
在写作的定位上我尝试过很多方面,可是唯有读书这件事是我觉得能够乐此不疲写下去的。
因为喜欢读书,记性又不好,读完书总会有很多的个人思考,有时候读到好书,还会有一种这么好的东西不和朋友分享就可惜的心态。
于是,就这样,一篇两篇,慢慢的写了下来,也开始在读书和写书评上慢慢积攒出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写书评最大的好处还在,它帮助我完成知识的储存和管理。
上次在我们的自律群里,有朋友想了解R90的睡眠模式,我记得在《睡眠革命》这本书,有读到过,于是就在自己的公号里找到了关于这本书的读后,和小伙伴们进行了分享,让大家觉得干货满满。
当时很庆幸自己看完书后有去进行自我的思考和加工,并且集合成章。
在写作的初期,我们先不要顾忌太多文笔章法, 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先写下来,之后写得如何,才是我们下一步应该思考的问题。
写下来的才是我们的。
(魏小河的另一作品)
--------->>
2、写书评的意义是什么
<<---------
写书评其实是很个人化的一件事,它就像我们平时去一家餐厅吃饭之后,在大众点评写下一星两星的评价,但似乎又有些不同。
这个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对食物可能只会有好吃或不好吃的感官感受,而不会去考究这道菜要怎么做。
但阅读后我们会有所思考,思考之后会有所行动,而写书评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将书本的精华最大化的汲取,然后通过写作进行个人知识体系和行动的内化。
如果没有汲取转化与行动的过程,就会容易陷入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唏嘘中。
对于大众来讲,他能够通过你的书评去初步了解一本书,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就像在看《读在大好时光》这本书时,对于作者描述到的一些关于书的细节,也会让我产生想要去读或者不读一本书的冲动。
写书评在某种程度上也与作者起到了一定的链接,当作者看到自己的书被解读,被喜爱,对于作者来讲何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在写书评的过程中,也像是和作者进行了一次谈话。
(魏小河本人)
--------->>
3、关于读书写作,这本书教给我的
<<---------
读书,当是一本一本地读,但是谈书,最好能一本带出多本,不是显摆或者掉书袋,而是参差对照,找到观看一本书的不同视角,最浅层的作用也可以丰富文本。
要将自己读过了的觉得喜欢的书介绍出来,是应该将这本书的作者、他的生平和一点有趣的小故事,融合着这本书来一起谈谈的。
而这样的写法,对于小说和随笔来讲就更加有必要了。
写书评作为读者揭开一本书神秘面纱第一站,在文字上是应该要有趣味和取舍的。
书太多了,文章太多了。读得用心,写更要用心。
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不希望临终回望,自己一生尽忙着和烂人较劲儿,和神经病耗神。
所以,少谈八卦,多读书。
(魏小河本人)
人与书相逢,无异于两个人的相逢,是终成陌路,还是永为知己,靠的是心有灵犀,靠的是缘分。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无论在读书还是在写书评、写作这件事上,都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当文字给你打开了一个视野,你就会谦卑,同时进取。
最后以书中的这段话作为结尾:读书,本来就是一件幸福的事,虽然很多人讲,书评是速朽的东西,是末流中的末流。
不错,确实是这样,但也没什么不好,万世苍苍,不是人人都要成为英雄,也不是每一件发明都必须改变时代。
小道未尝不是道;末流,也是流。
能够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好地生活,有滋有味地读点书,已不负大好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