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越是看起来“无用”的学科,比如历史、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越能让人提升,因为它们讲的是人性和社会的“底层逻辑”。只有把底层基础打好了,才能建立“高大上”的上层建筑,我们才能瞬间看到本质,抓住要点,以不变应万变。
因此,我们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能只读那些实用的工具书,而是要深入研究数学、物理、生物、历史等基础学科,把里面的基本知识学扎实了,自然就能看透社会上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就能抓住本质和精髓。这就是任正非强调基础学科重要性的原因。
没有一门基础学科是多余的:数学锻炼你的逻辑,让你把事情想清楚;语文陶冶你的情操,让你把事情表达清楚;化学让你学会看微观;历史让你看懂规律;地理提升你的宏观思维……唯有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拨开纷乱复杂的概念,直击本质和要害。——水木然《人间清醒》
野心和实践。当一个人拥有超出自己的能力的期待时,这是野心,如果成了束缚自己心灵的欲望,就是妄想,但如果说成为动力,就会既能享受好当下,结果是自然的事情,结果是努力后的结果,是自我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打碎自己。突破自己顽固的弱点,超越自己之后的自然匹配的境界。
今天晚上读《雪漠密码》,翻到附录部分,雪漠老师最早的作品发表在1992年,那时候我还没出生呢,看那些作品年录,用生命谱写的一部部作品,那些节点曾有许多的故事。时光啊,三十多年的时光,这写作生涯,这漫长的时光,那些岁月回首起来,只有作者本人才懂那种心情吧。虽然智者安住在无求的心之中,那些岁月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但智者的目光自然是不拘于一时一地的,不仅是悲悯之心垂目望着这世界,更是深入其中,放弃让自己更为舒适的活法,走入人群,身体力行地实践文化救心。
避世者,避人得自在,逍遥清净心。但心仍然是无求的,没有执著地积极入世。记得有个视频中,雪漠老师回答主持人的话,大概是说自己是一个既热爱人类又远离人群的作家,远离人群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时热爱着人类。
有守着不变的东西,才不会那么容易被动摇,不会被被忽而东忽而西的层出不穷的东西埋没了,当一个人选择不迎合世界的时候,那份高贵的坚守自然成就一个人。因为不必谄媚,也没有什么真能伤害真能夺走本来拥有的东西,能被夺走的本来也不属于你。只有奉献的心的时候,是不会在意那么多的,不会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为了索取得不到而心理失衡不满足,心在乎的是一个更为博大的世界,自然看到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只有一个人有着不变的东西的时候,才能把读到的书化为营养,像有一个智慧的炼丹炉。而没有这个智慧的人,读书可能就会曲解,走偏,以自己有限的经验有限的理解去读,难有大的突破。最根本的人格修炼,能打破自己习气的局限、心胸的狭隘,才能有大气象,才有“处处皆般若”。
这世界处处是文化的瑰宝,那些文学作品中的定格,好的文学作品是传世的。就像如今仍然在读托尔斯泰的作品,感受到作者那颗博大的心。我也相信,一百年后,甚至几百年后,经典仍然会流传于后世,利益子孙后代,改变人心,从而利益人类,成为人类社会的基调和主旋律。
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榜样的力量,是我们许多人的动力,像黑夜里的灯塔。一个人的成功是许多因素的结果,但最重要的仍然是人的主体性,当下觉得,如果太舒适的人生,得过且过了,就没有努力去突破自己的局限,那这一辈子都难有什么出息,因为需要行动需要实践的时候,在犹豫,在纠结,在无尽的庸碌里。其实可以选择更清凉的活法。不需要去求什么成就,只是做一个快乐无忧无求的人,随缘地,非功利地完成自己就很好了。因为你也会成为一个别人可参考的成长的范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