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留学 / 作品集辅导机构如何选择?

艺术留学 / 作品集辅导机构如何选择?

作者: 大菲哥给我五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4:24 被阅读0次

    写这篇文章是源于一个跟我只有一面之缘的学生的反馈。这位学生有我的微信,常在我的朋友圈下面点赞和评论,不好意思的是,我却一般很少看微信和回复。在艺术留学行业,我从普通员工到合伙人再到公司创始人,并基于自己的实际海外院校考察而运营起来了微信公众号“大菲哥给我五”,我深知每位要去国外学习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前期选择艺术留学机构的过程中,都会觉得很复杂、很混乱。搞不清楚到底ACG, PSONE, SIA, SFK, SKD, ROSSO, MoreART, 美行思远、一鸣等机构的实际差别,最终只能选择一家差不多的而不是最好最适合自己的机构。毕竟不只是艺术留学,大多数留学机构盈利的关键就在于信息差。

    在我详细解说艺术留学行业的整体情况,以及应该如何选择一家机构之前,我先跟大家讲三个故事:

    故事1丨五一期间我去深圳出差和上课,拜访了深圳建筑导师(伯克利建筑研究生,NEEA认证建筑师)的工作室。工作室集艺术留学教育与商业设计为一体,每年只招收20 - 30名学生。往届学生主要来自梅沙书院、深圳中学、深外国际部等五所学校,学生全部都进入了美国TOP 20综合大学以及TOP 5艺术设计类院校。

    其实打动我的并不是学生们牛逼的常春藤院校录取结果,而是结果背后导师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他说,“我要以学校体系来教学,我培养的是一个活的人,而不是跟其他教育机构一样做最后一铲子的生意。我要以学校的理念把产业,把资源纳入进来,打造一个生态圈,促成从国外教授到行业资源的超链接。”

    故事2丨我想5月5日定是个好日子,那天我受邀参加了一个位于中关村语培机构的分公司开业Party。当天我刷微信,才发现SIA和SKD都在同天庆祝分公司的开业。在语培开业Party上,我结识了一位HEC哈斯教育北京处的负责老师。最开始吸引我注意的并不是HEC哈斯这个专注高端美本申请的机构,而是这位老师将自己在美国14年的学习经历(本科在伯克利,研究生在芝加哥大学)投入到留学教育的坦诚、专业和用心。一个是不是真正做事的人,仔细听TA说话,我们是能感受出来的。深入聊天后,我才了解了HEC哈斯的创始人以及负责团队,也明白了哈斯和常春藤机构、滕文国际等的差异性。

    Archive Dreaming by Refik Anadol

    故事3丨据悉,万科要在全国开办100所艺术高校。目前已在深圳设立实验点并试运营,如果深圳运营成果ok,万科将在全国复制开来,直接聘请美国的专业外教全职教学。这一动作定会带来艺术留学教育行业内的大洗牌。涉及到现在的艺术留学机构如何摆脱渠道返佣招生,不依附于百度投放等抢占客户流量市场的营销模式,都是亟待从业者去思考的问题。

    The Other Side by Ty Dale

    这三则故事说明了一点资源总是往高处聚集的。只有创始人和机构本身拥有了极高的专业实力,才能寻找同类人给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带来最好的学习资源;才能更有格局和责任心让教育回归本质,并促成有价值的深度链接。


    现今艺术留学机构总体现状

    在前期选择机构时,学生和家长们主要是通过百度搜索、专业资讯平台(如知乎、微博、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朋友推荐、老师推荐(counselor或者中介老师)这四种方式来做评估对比,并做出最终的选择。百度搜索占比最高,但同时考察选择成本也最高,学生和家长们常觉得自己一头雾水。因为打开搜索引擎,排在前面的几家机构,大家发现从网站到课程、费用、案例、导师、微信号内容等都差不多,特别是微信文章基本没有什么原创写作,多是以营销为主的你借鉴我,我模仿你,换汤不换药。甚至电话或者微信咨询话术都一样,而就学生专业问题的解答则常会出现不专业、不统一,陷入一个死循环的情况。

    就拿所有机构都在做的“大师行”来说,创始人们都想着通过邀请海外教授来树立机构的国际化形象,提高机构的品牌知名度,扩大机构的品牌影响力。但是这种噱头大于内容,营销大于教学的大师行活动,教授与学生又产生了什么实际的链接呢?做到现在,我还没见过哪个机构是正儿八经的从学生的角度来安排大师行,都是从引流的目的来策划活动的营销内容,即办一场大师行,能吸引多少学生,最终签约转化率有多少。

    国外院校大多是靠校友的捐赠,并不是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来运营。因为学校每年要花10 -  12W美元的成本来培养一个学生。所以一个机构的权威不是在于邀请了多少教授,策划了多少场大师行,而是在于教授对于创始人到导师的评价认可度如何在于教授是否愿意去接纳机构的学生作为他们要重点培养的对象,因为他们希望学生有一天能像他们一样去回馈学校。

    The Concrete Project by Murmure

    机构的选择,我提供3个最靠谱的思路

    1 / 看你最开始接触的咨询老师的专业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院校的创始人或者系主任一定是该专业领域的荣誉毕业校友。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主的教学理念。我们暂且先不谈一些机构创始人的身份背景,但基本所有机构的前期咨询老师都是以销售业绩为导向的签约顾问,机构会为咨询老师提供大量的销售培训,却很少做利于学生的专业培训。教育商业化,而不是教育价值化。

    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考我曾写的一篇文章——《怎样理性看待艺术留学机构推出的“大师行”活动?

    L.point x Superfiction, 2018 Diary

    2 / 看教学质量与学生黏性,看成功案例的录取比例,而不是总的录取数据

    普遍事实是,学生在拿到录取后,要么跟老师和机构彻底分道扬镳,留下一句“其实老师并没有太多辅导,大多还是靠我自己做出来的,学生数量太多了”;要么是只跟导师保持一定的联系。也就是说,学生跟机构之间是很少有所谓的用户黏性的。因为机构关注的多是每年的招生数量、退费率以及员工的稳定性,而不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辅导学生。所以我们在考察机构的时候,应该重点考察的是这个机构的导师、机构的总体专业实力,以及海外教授和行业资源的真实性。

    艺术留学这个圈子,或者说艺术设计行业的这个圈子,其实很小。学生乐不乐意跟一个导师和机构保持长久的社交关系,最开始源于对导师和机构的感恩之心;接下来则要看大家是否认知同步,能够实现价值互换。所以一个机构和导师能不能从价值出发来做事情建立与学生的超链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不然所有机构的本质都是重复性的一锤子买卖,招生再招生,而不是在做品牌的沉淀和价值投资的事业。

    更何况这个行业里,导师离职率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录取比例这点就很好考察。举个例子,某机构每年招生将近1000人,申请到综合大U的总数不到20人,录取比例为2%;另外一个机构只招收20 - 30人,申请到TOP 20综合大U的比例为88%,也就是20人中17人,30人中24人进去了大U。大家说哪个更有说服力呢?

    所以全年1000人,也就1个被Cooper Union的建筑录取,也是实在不能跟深圳建筑导师20多人中3个Cooper Union的录取来抗衡。


    3 / 文案老师与文书申请服务

    这个环节是学生投诉和争议最大的。一来文案老师们不专业,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都不及学生;二来因为承载学生数量大,工作满负荷,而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展有条不紊;三来文案老师多是经验较浅,把握不住学生的痛点,写不出符合学生作品集思想以及学生个人优势的申请文书。如果大家了解国外院校对文书材料的审核过程,就很明白文书这东西,不交给专业的老师来做还不如自己来写。因为没有人会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申请动机和优势。

    文书申请确实是一个琐碎、工作量庞大的工作。学生们如果英语能力OK,申请学校也就3 - 4所的话,可以选择自己完成。如果英语能力不OK,创作作品集的时间紧张,申请院校数量也多的话,建议是交给最为专业的人士来做。

    文书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文章《艺术设计力学,文书要怎么破?》上篇下篇


    每年3月和7月都是学生选择机构报名的高峰期。希望大家不负自己,慎重选择,拿到offer,养成能力,不负梦想。我也很乐意根据大家要申请的专业,为你们推荐实力最强的导师和机构。共勉。

    1 X UNO by Felipe Bedoya

    关注行业那些事儿:

    教育是一生所爱还是Plan B? 如何看待艺术留学机构导师离职这件事

    怎样理性看待艺术留学机构推出的“大师行”活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留学 / 作品集辅导机构如何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kn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