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仰慕屈子《离骚》去国怀乡之美怀,急急欲读之而后快,然屡次读之,见其文字古奥,其意深远,不曾心领神会,遂数弃之。
然身为文学之人,不可不阅屈子之《离骚》,楚地之《楚辞》,况屈子之见放忧离,爱国怀君之情致,楚声楚语,楚诗楚形之体式,彪炳千古,独具一格。遂多方借来《楚辞》之书,读原文,看注解,观翻译,方过一遍。仅此,只读罢屈子诗歌而已,宋玉、贾谊、、淮南小山等等后世之人之仿作,不曾观。
读书如登山,直攀第一高峰便已,何需废步再踏后来之冈丘?
楚辞乃屈子所创新诗体也,为我国文学史上浪漫诗歌集第一。而古书《楚辞》乃汉刘向编辑而成,内以屈子诗作为主,夹杂以后世追随者宋玉、汉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凡十七章。承屈赋之形式,融楚地文化之色,浪漫奇绝,光辉熠熠。
于屈子生平,不叙,若看,自去询查《史记.屈原列传》。
《离骚》乃“金相玉质,百世无匹”,“惊采绝艳,难与并能”,为诗史之罕见,文学之丰碑。凡三百七十余句,二千四百余字,乃一自传之叙事抒情长诗。上半以女性为主,自述身世,经历,具内美,好修身,以香草美人作喻,欲修养抱负,然遭人诽谗,被迫远离。下半以转为男性,之天国寻侣,然三求女而不得,矛盾苦恨,仍无济于事,求神问卜将远游,及至空又恋故土,去之不忍,归之不得,徘徊久矣,便只有一死以自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离骚》者,痛苦之心也,心声之绝唱也,绝唱之至情也,至情之诗文也,诗文之血书也。
《天问》,只有问题,无回答,凡一百七十余问,自天地起源、人类肇始、夏商周、春秋战国之事,归于楚,乃一首以发文形式而成的人间兴亡史诗。此奇文表诗人向天发问,大胆怀疑,勇敢探索与愤世嫉俗之真挚也。
《九歌》,系楚地民间祭神之原始民歌改编而成,融天神、地神、人神为一体,祭祀、歌舞、唱词合而一,祈雨、祈丰,祈生,祈歌也。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少司命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东君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东皇太一》尊肃忱欢;《云中君》华丽热烈;《东君》光彩隆重;《湘君》与《湘夫人》姊妹相对,情爱缠绵;《大司命》虔诚祈命;《少司命》恭敬情浓;《河伯》婉丽浅悲;《山鬼》俏丽可爱;《国殇》悲壮无畏;《礼魂》诚礼重魂,“长无绝兮终古”。
《九章》为屈子身世之感,多直抒胸怀,如江水浩荡,一泄千里而不可阻。《惜诵》乃小离骚,表己之清白,不与流污;《涉江》高冠佩剑,行吟江畔不改其志;《哀郢》哀国都陷落,恨小人丑态,伤人民流离;《抽思》表怀王失信,犯愁无可排解;《怀沙》临殉之辞,以死自明;《思美人》乃思君主也,表忠心也;《惜往日》表宁死不移志;《橘颂》咏橘自喻,颂扬高洁;《悲回风》描秋冬之景象,表低回忧郁之情感。
涉江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橘颂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悲回风
岁忽忽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招魂》与《大招》均写招魂,表作者对已故君主的招魂及希冀。以铺陈方式,从东、南、西、北、天、地方位角度,写尽山川地理、饮食起居、宫廷建筑、娱乐歌舞,极尽排比铺陈之能事。诗体之奇特,想象之大胆,结构之对称,辞藻之华丽,前后之文,未之有也。
《卜居》与《渔父》似散文诗,通篇对话,开后世赋之答问先河。句式参差,故事简洁,人物虽短,却极富有韵味。
卜居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远游》与《离骚》下半部相似,写主人公上天国遨游,开后世游仙诗先河。然艺术较为逊色,疑后人仿作。
以下,宋玉悲秋,其他不多叙。
九辨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叶老对《离骚》的评价如下。
屈原所追求的理想是最高远、最完美的,因此也是最难以达到的,但正是人类有这样的追求,所以人类才有希望。最可悲哀的事无过于所有的人都放弃了追求,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结尾所说的后遂无问津者。对整个社会来说,那才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在中国诗歌里,追求的精神也被诗人们从《离骚》那里继承下来了。
人的生命当然是短暂的,但诗歌的生命却生生不已。上下求索的精神、 殉身无悔的态度、美人香草的喻托、悲秋伤逝的传统,这是《离骚》留给后代诗歌的几个“母题”。屈原的政治理想虽然落空了,但他的生命并没有落空,他心灵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通过《离骚》留给了后代,在两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地拨动人们的心灵,点燃人们的热情,使中国诗歌的主流从不走向消极和颓废,使中国诗人永远保持着那种热烈执着的感情。我以为,这乃是《离骚》在中国诗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今天我们仍然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传统。
最后,欢迎关注个人文学公众号:偷心的人,有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