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冰点周刊发布一篇名为《县高考状元为什么9年不回家 ?》的文章,整整8000字,读起来如行走玻璃栈道,娓娓道来,静下心细细想来,不禁让人忧虑惊叹,真可谓细思极恐!
作者力图还原状元的真实想法,全文大多是状元的自白,下面我会不时引用一些状元的自白。
我们一直歌颂“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现在我还能回忆起这三个“读书”是出自冰心的《忆读书》——初一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
读书为什么会被人们推崇?为什么会有“人丑就要多读书”这样的说法?难道真的如古语所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前我从未认真想过读书带来的益处,只觉得一本小说读起来很有味道,便趴到书上,流连忘返。
读书带来的益处很多时候不是物质方面的。书籍给人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巢窠,心灵在书籍中会得到各种知识、各种思想的浇灌,沉浸在书中的我们离作者笔下的世界越来越近,却离现实世界越来越远。正如状元的自白:
杂谈读书精神世界的把戏——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会让人淡忘一些基本而重要的东西,物质、社交、甚至真正的感情。
杂谈读书人人皆知事物具有两面性。像这样蕴含智慧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则,我想也是出自经典的书籍之中,大概是大学必修的马克思原理,简称马原的那个。如果我们能够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知道我们的领悟力会有多大提升。
所以,读书有用吗?不妨去问,读书无用吗?这两个问题,我都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肯定前者的人或许是在某一个面试过程中,回忆起自己曾看过的某本书里面恰好躺着能够回答面试官的答案。随后这个人开始在博客、朋友圈、简书上开始大肆宣扬“读书有用论”,甚至还顺手推荐了那本书。起初还只是在朋友之间传播,朋友们看过那书以后,竟然也着实有用,于是便信誓旦旦地转发着“读书有用论”。(我猜测那人的朋友是因为与他有着相似的工作,所以需要的知识也会有相思。)转发的人多了,“读书有用论”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了,而是一个有着事实做依托的真理了,人人传播,人人效仿。
直到某个时期,古老的书籍上有这样一句简短有力的文字:“一直往同一个方向走,有生之年必能走到视野尽头——天涯海角。”某个信仰读书有用论的虔诚的情种,听到自己心爱的女孩说:“你要得到我,就去那天涯海角。”他于是收拾行囊,兴高采烈踏上征途。他手持着罗盘仪,眼神里只有指针的方向,突出的枝干刮破了他的衣服,荆棘扯住他的皮肉,他都毫不犹疑,直直地沿着罗盘指示的方向走啊走。泥泞里留下了他的足印,山涧中有他遗失的鞋子,山间戏耍的猴子曾目睹他用植物的藤蔓飘过空荡荡的绝壁……他怀疑粮食是否足够,怀疑伤口是否发炎,但他从不会怀疑“读书有用论”,他坚信只要一直往前走,就能走到天涯海角,得到他心爱的女孩。他将足迹延伸到了雪山之巅、金色沙漠、白色沙滩,他走了许多年,疲惫,饥肠辘辘。他发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似曾相识的景象,却从未见到天涯海角。他快要放弃了,因为他已经一天没有喝水了,可他硬是用非人般的意志(怀疑读书无用论无疑是亵渎神灵,他受到了震慑)拖着身躯找到了一户人家,他在与一家好心人共餐时听到父亲告诉贪玩的儿子说:“读书有用,不读书就没有出息,没有出路!”他的眼神里闪烁着泪花,胸中炙烤的问题再一次变得坚如磐石,每经过一次烈火的质问,“读书有用论”就会如浴火的凤凰,获得重生。他丝毫不再怀疑“读书有用论”。第二天一早便又踏上了征途。他的爱情萌芽最终凋落在了沙漠,他的火热的身体被风沙逐渐封盖,嘴里嗫嚅着“读书有,有用!?”数年以后,科学家提出了地球是椭圆的这个观点,而最强有力的证据,是一个苦苦找寻“天涯海角”的年轻人在雪山之巅留下的两串一模一样的脚印……
写着写着跑偏了,其实也没有跑题,通过这个故事,读书有用与否,实实在在因人而异。我们要学会质疑,还有就是要注重实践,还要看所读的书是否与这个时代所倡导的理念呼应。
状元的价值理念显然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杂谈读书没错,物质是衡量价值的标准。相信人们不愿承认也不得不承认的。不然你看现在简书上为什么老是出现“第一次投稿,//元”类似的标题?
读书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它是一个摄取信息、储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连串的过程。读书有用最大化的方法,我觉得是用一本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获得实践经验再延伸入相似的书籍。这种途径,是一个学习、实践、犯错、修整、再学习的科学的读书过程。一本书,如同一粒沙;思考,则是水。水溶解了沙,同时也推动它向前滚,读的多了,思考的多了,应用的多了,就成为了一条河。如同黄河,沙推着沙,浩浩汤汤,不舍昼夜。
读书最切忌没有情感。没有情感的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也大多辛辣阴冷,了无生趣。
情感,想必是最朴实无华却也最易获得的。我们皆为父母所养大,自呱呱坠地的一刻,我们都被关爱围绕。初为父母是情感最充沛的时候,无论物质再贫困,所获得的关爱,却也是最高尚的。而状元读过的书,获得的知识,竟未让他认知到取舍实则一对孪生兄弟,状元沉迷于理想世界,荒废学业,算是可怜;而未曾意识到亲情可贵,大学期间近乎失踪,总想着逃避,则算是可悲了!
杂谈读书状元读过的书不乏哲思,却淡忘责任,其对书籍的热爱,盲目而热忱,却亏欠慎思笃行。
读书有用,但切忌生搬硬套。“学而不思则罔”,把一本书当做可研究的对象,多花功夫,多用脑力,立足实践,长久下来定会培养人格,陶冶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