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学生时代——中学(三)全新的开始,高中生涯

我的学生时代——中学(三)全新的开始,高中生涯

作者: 夜光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18:21 被阅读0次

    假期结束,又回到那座父母最开始打拼的小城市,回到了姑妈家。由于课程提前,哥在假期还没结束就去了县城那所全封闭的复读学校。所以姑妈楼上的出租屋里只剩下了我和表弟,表弟依然睡在他那张铁艺双人床的上铺,下铺偶尔也是爷爷也就是表弟的外公会从乡下上来看看我们临时睡上几晚上。而我则彻底宣告了父母那张大木床的全部所有权。通常有一半用来放书和课本,另一半则是用来睡觉。

    而我也在哥帮我交完那大几千的敲门费用后,也获得了能就读那所本市前二名的重点高中的资格,成为了一名重点高中的准高中入学新生。而开学伊始第一次踏进校门所看到的校园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

    学校建在一块小高地上。临街高大的铁艺校门,身着正式保安服的保安安坐在大门紧靠右边的门亭里面。大门后面是缓缓而升的上坡沥青校道。刚进大门左手边能看到一幢七八层高的弘毅楼,多年之前里面有初中部,现在成了县区郊区和少数市区班学生们的宿舍楼,顶楼有天台和一排的教师宿舍。并排着弘毅楼一个巷子之隔是幢方正高大的科教楼,用于上一些特别的课比如音乐、电脑、生物和化学等。教务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也在里面,估计哥就是在这里面的某间办公室里交的那些钱。食堂在科教楼的后面,顺着校道而上左转继续向上或者从弘毅楼和科教楼中间的巷子里也能过去。食堂的后面有一个露天带水泥看台和小主席台的篮球场,两个标准篮球场地。由于在比较后面,我们称之为“后场”。后来的我们总会在食堂用过午饭后去后场打打球或者看看球。后场右手边也就是食堂的后面是图书馆。在往坡上继续走就剩下一片家属楼了。

    沿着校门进去的校道两边都种着绿植和树木。弘毅楼和科教楼的对面也就是右手边有一排五层高的欧式教学楼,穿过花坛小道,后面还有一排六层的现代化教学楼。所有年级的高中生就都在这两栋楼里了。每个年级大概十几个班,分成城区办,县区班和郊区班。通常县区和郊区班的学生周一到周五乃至周天晚上需要上晚自习,是需要以寄宿生的身份住在弘毅楼的,也有部分家长会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校道的直线尽头有个标志性的雕塑,那是校标,在后面发下来的校服的左前胸会有略缩图标。再往前看是一个顺着看台逐级下沉的标准的四百米田径场,环绕一个标准足球场。看台正中间有大大的主席台,遥对着看台的田径场对面是田径馆,里面应该各种器材一应俱全。看样子举办一下大型活动和课间操就在这里了。田径场的右手边一墙之隔和后面那排延伸出来的教学楼中间夹杂着一块场地,也是一个标准的篮球场,这个比较靠前我们便称之为“前场”。前场的围墙边有个公共厕所,对于没有楼间公厕的前排那栋欧式教学楼来说,这个厕所有着绝对互补的作用。而后面那排现代化的教学楼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顺着墙上粘贴的导向图找到了自己的教室——后面那排现代化教学楼的一楼最右边那间,紧靠老师们的办公室。在新的面孔里找到两三名曾经的初中同学,也是感到十分开心。后来才知道我们这个班属于艺术班——里面有一半是带着专业光环的,比如美声、画画、体育、播音主持之类的;这个班也属于敲门班或外籍班——差几分的交钱进来的或是外籍户口。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混合班”。不过不用太过于计较,每个班情况也都差不多。在文理没分科分班之前,每个班里都有藏龙卧虎的尖子生的。至少每个班里的班主任是这么认为的。

    我也看到了我们的新班主任——高高瘦瘦,戴眼镜。复姓欧阳。历史学双硕士。三十来岁。年少有为。

    在经过一番每个班估计都差不多的各自的自我介绍和熟悉后,班级算是组建完成。随后便参了一场在田径场举行的形式般的开学典礼,和一场打着学前水平测试的幌子进行的摸底考试。而后我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前五十名。紧接着是为期三四天的军训,估计是为了培养凝聚力和荣誉感,而我所在的班级也取得了不错的排名。还记得军训结束那天,不知是谁走漏了父母不在身边的我那天生日的消息,放学前欧阳老师组织全班瞒着我在教室帮我过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生日,感动至极。那时候作为学生的大家还没有手机,而欧阳老师的按键机也没有拍照功能,很遗憾得是没有留下照片。但当时的气球和插着蜡烛的蛋糕以及老师和同学们所为我唱的歌后来一直深刻的存在于我的记忆里。

    于是来到新环境的我继续满怀希望和光明的开始了新的两点一线的学生般的生活。姑妈家到学校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远在那边的父母似乎体谅了我所在的处境。这次没有让姑妈去二手市场帮我淘旧的自行车,而是给我汇了一些钱——让我自己买。于是我在观察了好几天学校车棚里的自行车种类后心中有数般自顾自的在一个放学后的下午去学校附近桥下的车行买了我人生第一辆新自行车——蓝色的弯把公路赛,扁扁的轮胎。骑起来可以带起来一阵风。这会的我早已把当初小学同学“送”我的那辆山地车远远的抛之脑后。而每逢周末,也会如初中那样,和表弟一起去附近的网吧包夜。规律如斯。

    高中的课程不像初中那般,即便有不懂得的地方不用问人自己钻研也能明白。如果当时的我知道不停做题也能找到出路也许有些盲点便不会置之不理任由其自然累积。班上有些同学在还没开始晚自习的年级便开启了周末补习班,似乎很怕之后的课程赶不上进度被大部队丢弃。而我依旧自顾自的进行着学校和姑妈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也忘了多少个放学回去的晚上趴在父母那张大木床上看着英语单词背着背着就耷拉着眼皮睡着,直到半夜突然的惊醒才去关灯。

    后来有些恐怖的场景很重复化。比如上着某节数学课或者物理课,笔头或尺子掉在了地上,一个发呆和把它们从地上捡起来的瞬间,再一抬头——黑板就从刚刚的干净空白变得密密麻麻。这个结果是怎么推算和演变过来的?刚要有点头绪,老师便一板擦擦的面目全非。又出来新的疑问,正准备继续摸索——下课铃响了。任课老师一个潇洒的转身,在同学的嬉笑间消失不见。自然有不明就里的同学火急火燎的追随而去向老师追求真理和答案。而我通常放任自流般得过且过。虽然知道这样不对也不好,但是,努力学习有什么用呢?当时迷茫的我对这不得而知。

    还是不用费脑子的文科课程适合我,死记硬背就能跟上节奏,当时的我想。于是文科的成绩果然还不错,不至于像理科课程那样惨不忍睹。写的文章经常会被老师在课堂上当作范本念给大家听,这也常常让我有些自鸣得意。

    日积月累下,慢慢的开始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发展的比较均匀,各科成绩都差不多。而一部分人要么理科拔尖,文科从及格线到一堆乱麻;要么如我般,理科从及格线附近到一堆乱麻,文科还在主流的大部队里。而有一部分人则更夸张的通通不及格。

    通通不及格的那部分人,大部分是有着特长光芒加持和护体的艺术和体育特长生。他们不像少数民族学生那样高考可以加分。他们不需要加分,但他们的录取线分数可以打折。高考成绩由打完折的录取线分数和专业分组成。这个事实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不太可思议的。

    每个班都有每个班的圈子,成绩好的一圈,成绩不好的一圈。我则慢慢的从成绩好的那一圈挪到了成绩不太好的那一圈。座位也慢慢的从靠前的学霸VIP区转到了中间的临时过渡区。那个过渡区如果努力努力也许还能回到学霸VIP区,而我似乎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斗志。开始和班里的那群特长生打成一片。特长生则都坐在靠后面的学渣超级休闲VIP区。

    教学楼后面的单车棚靠里的墙角有一块裂开的口子,我们称之为“狗洞”。直通外面马路沿街的一户人家的家里。可以容纳一个人通过,那户人家在那口子那里焊装了一个带锁的小铁门。而上学的时间那户人家则会把小铁门的锁打开,搬个小马扎坐在屋里,门票五毛,出入都要给,按次数收费。逃课的学生们则会从那个口子里钻出去,去接触外面的缤纷世界。或许是半封闭的中午饭时间出去上个网下个馆子亦或者是买杯奶茶。我也有幸和我的特长生学渣同学们在中午和体育课的时间从那个“狗洞”出个五毛钱然后鱼贯而出的去外面“透气”,然后在快上“正经”课或欧阳老师要值班的时间前赶回教室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狗洞”后来在学校和社区的干涉下重新变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但这样似乎阻挡不了同学们的追求自由的心。富裕的同学则会定期在适当的时候给门口门亭的保安大叔们塞上一包黄芙蓉或者蓝芙蓉的不便宜的烟,熟悉了之后保安大叔则会在时机安全的前提下放行,即便有时候领导在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不富裕或者不屑于做前者那座勾当的同学则会开动自己的打闹和四肢,从学校周围一圈比较好下手的围墙下手。或许是家属楼那边的围墙,或许是后门,或许是食堂旁边的高墙。据说有人曾从食堂旁边的高墙翻阅而下摔断了腿,后来只要有人再从那出去,高墙下的商务局门口的安保人员就会把人扣住然后给学校的领导打电话投诉,于是那个地方去的人少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学生时代——中学(三)全新的开始,高中生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on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