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外又传来的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机器轰鸣的声音,那是对面建筑工地的建房时发出的。
房子已修了十来层高了,四周围着一层绿色的网,上方是密密麻麻的钢筋,直直地矗立着,房子就是缘着它们,一层层往上生长。过不了多久,一栋高高的大楼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那里曾经有一条繁华的街道,二十多年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两旁是各种店铺,卖鞋的,卖服装的,卖百货的,卖小吃的……到处都是,还有高档的酒店、百货大楼,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马路两旁到处流动,马路上不时传来车子的喇叭声。
那时,我还在读书,每周星期天下午,我就背着书包,从我家出发,步行一个小时到长江边,然后乘坐一艘双层小客船,两小时后到达这座城市。二十分钟后,我就会经过这条街。
我是这条街的一个匆匆的过客,一边欣赏这这片热闹的街景,一边赶路,向着我的学校赶去,那里有我的前程。
有时,我也会稍作停留,买支笔,买瓶墨水,还在这里舍痛买过洗发水,飘柔的,三十多块一瓶,洗后头发又香又柔顺,现在虽也有飘柔洗发水,但洗完后,再也没有那时候的香和柔顺了,不知是洗发水变了,还是我们的感觉变了。
还记得我人生的第一瓶香水,不是花露水那种,是纯香水,茉莉花香的,就是在这里的百货店买的。那时看着同学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周身香喷喷的,我也开始学着爱美,悄悄买了一瓶,没事喷两下,香一香。
街道旁边曾经有一所中学,是县里最好的一所中学,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清华北大的学子。这所学校很大,我初中时曾在这里参加过化学竞赛,教室宽敞明亮,玻璃窗户,磨石地板,比我们乡下最好的学校都要好出几倍。
学校外面有许多小吃店,我偶尔也会在这里吃一碗面条,二两小面,量少得可怜,几根菜叶子垫在下面,要不烫的话,两大口就可以吃完。
不过我喜欢在这里吃,因为可以看到学校大门,看到进进出出的穿着校服的学生,还碰到过我的初中同学,我们班只有两个同学在这里读书,特别羡慕他们,可以读高中,考大学。而选择了读师范的我,这辈子可能再也无缘踏进大学校门。
我慢慢地吃着面条,静静地看着这所中学,想象着这里的学习生活:这里的老师,带着厚厚眼镜的老师,一定是知识渊博的老师;这里的同学们,学习是不是特别刻苦,每天要做很多的作业。
小面吃完,收回目光,收回遐想,背上书包,继续前行,这一站终不是我停留的地方,我只是个过客,师范才是我的驿站,那里还有我另一个梦。
三年师范生活,无数次行走在这条繁华的街道,见证了它辉煌,也留下我的一段生命足迹。
后来三峡移民,人们纷纷迁移,搬到了新修的三环、四环,新修的柏油街面平坦宽阔,两边高楼林立,新开的商场超市,货品琳琅满目,成为人们逛街的好去处。
这条旧街就慢慢地没落了,再后来,修滨江路,靠江的一排房屋被拆掉,修成漂亮的滨江大道,这里的中学也搬迁了,变成了一个大住宅小区,十几栋高楼高耸入云,而我呢,却成了这个小区的业主。
兜兜转转,从一个过客,变成了这里的居民。到这里的我不再是个过客,而是一个归人,归家的人,真是世事难料啊!
前年城市规划,对面的老房子又成了拆迁对象。老房子又旧又矮又破,似乎还沉睡在几十年前的时光中。它们或许还不知道,在这个现代化城市进程中,它们早已掉队。
尽管它们为无数人遮了风避了雨,给过无数人一个温暖的家,留下许多人美好的记忆,但它们与这个到处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大都市已格格不入,它们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如今,老房子已经完全消失,正在被一幢幢高楼取代。这条老街也要彻底消失了,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兴起,也终将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而消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旧交替,退陈出新,旧事物必将消失在历史前行的车辙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如此,老街虽然是消失了,但它也没有完全消失,它还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存在我们许多人的生命历程里,存在我们这座城市的进程里,存在人类前行的历史里。消失也是永恒。
(1546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