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在做内观向内看的时候,要解决的就是你是否接受三法印。三法印就是无常、苦和无我。这个作者直接跳过了无常和苦。为什么?他说,这不用论证,所有人都能接受。
什么是无常?无常就是变化。我不相信哪个人能出来说,有的东西不变,永远不变。不可能。如果你相信这件事情的话,你接受了无常。有很多人提到无常这个词,就会觉得恐怖和紧张,认为无常大概就是发生车祸、得病,这种叫无常。不是,变化就是无常。
苦呢,什么是苦?大家知道什么叫享乐跑步机吗?享乐跑步机,就是你在这个跑步机上跑,你在追求一些东西,但你永远停不下来。没有人因为我买了一个大房子,我就不需要更多的欲望,你都是在买之前这样想。但是买完以后,就需要更大、需要更好的装修。有了更好的装修,还需要名画,还需要更好的瓷器等等。
你永远在这个享乐跑步机上不停地跑。如果你被这样的感觉折磨过,那你一定知道什么叫苦。所以,他说,这两个你不用论证,不管东方人、西方人,一定都能够接受无常和苦。
人们最难接受的是“无我”这个概念,就是你凭什么说没有我呢?我明明感觉到有一个我,摸也能摸得着,我想吃,我饿了,我的名誉,我上电视了。你看,都是我。你怎么能够让我感觉到“无我”?
泰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僧人,叫作阿姜查。阿姜查曾经讲过一句话:如果你单纯通过“理性”来理解“无我”,“你的脑袋会爆炸”。但是,这个作者在这本书里边,就希望我们能够通过理性来理解什么是“无我”。
首先,追溯到“无我”的根源,佛陀最早讲“无我”的时候,在《无我相经》里边曾经做过开示,他说,我们人由什么组成的?五蕴,五蕴皆空。
哪五蕴呢?色、受、想、行、识五蕴。然后佛陀开始论证,为什么五蕴都是空的。他说,这个基本的逻辑是这样:假如我们认为“色身”是我——“色身”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的肉体,假如你认为这个是我,那么好,我不会做对我不利的事,对吧?!这是你,你能掌控的,那你能掌控的,你是不会做对你不利的事。但是我们的“色身”经常做对我们不利的事。它会生病,它会衰老,它会骨折,给你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色身”肯定不是你。
我们的“感受”是我吗?我们的“感受”如果是我的话,“感受”不会做对我们不利的事,“感受”不会让我们烦恼,但是我们大量的烦恼都来自于“感受”。佛陀用这样的方式将色、受、想、行、识这五个组成我们人的五个部分一一给你论证——都不是你,你都没法掌控。你会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你。
所以,这个作者说,这太难理解了。那怎么办呢?他给出一个调和性的意见。他说,什么叫“无我”呢?就是“我”在终极意义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在传统意义上是存在的。
为什么这么讲呢?就是佛陀虽然老跟你说“无我”,但是他也经常会说你会受益,他会受益,众生会受益。那既然“无我”,哪儿来的你呢,哪儿来的对象呢?所以,这个对象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无我”是一个终极意义上的。
你要理解这个,你想明白一个比喻就明白了:你占有牙齿,牙痛才会伤害你,当你把牙齿视为自己的一部分的时候,这个牙痛才会伤害你。这就是说,当你能够把“无我”的感受应用在生活当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