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烤泥 - 不是说你有一个多好的文凭将来就一定会多有出息,积累社会

烤泥 - 不是说你有一个多好的文凭将来就一定会多有出息,积累社会

作者: tftlg | 来源:发表于2018-05-24 20:06 被阅读0次

    Q: 这是久违的第四次录音。今天和我来录音的,请到的是我一个好朋友,平常我们都喊她烤泥。你希望我继续喊你烤泥?

    C: 可以啊,没问题。

    Q: 没问题那我就继续喊烤泥了。要不要做个自我介绍,一般都是从哪儿来啊,年龄可以不用讲,大概从事什么工作之类的,随便讲两句。

    C: 好的,大家都叫我烤泥刚才讲了。我老家在上海,现在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最近刚刚搬过来的,在做工业精密测量仪器这样一个公司里工作。

    Q: 你们公司是生产这种精密仪器的,你具体在这个公司里面做什么性质的工作?

    C: 我们公司是设计这些工业测量的仪器,还有3D打印机现在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发的新市场。我在这儿现在从事的是内部销售,就是也是有一点儿类似客服吧。客户如果买了我们产品之后,需要支持可能来找我。然后买之前,要去推销的话我本人不需要去见客户,但是可能要给他报价啊,提供一些额外信息,也是我需要做的。

    Q: 你们这种算是account manager吧?

    C: 类似吧,我是负责我们公司一个部门的某一些产品,因为我其实是从刚开始进这个公司就一直在这个部门,所以我对这些产品比较了解。公司的产品其实非常非常多,我主要负责的只是一部分产品。

    Q: 既然说到你从最开始进公司时候就负责这块产品,就讲一下你是怎么样入行的?你当时上学的时候学的是机械这块儿专业么?

    C: 学的是工程和管理,主要是工程,大概75%都是工程。那怎么找到这个公司,其实是一个巧合。我大学大二大三的时候想找一个暑假实习的这么一个机会,后来就每一天在学校网站上看看有没有什么适合的工作,就看到这个公司在招聘一个要会中文的去给他们一个软件翻译成中文版,去校对。就是他们已经找翻译去翻译出来了,但是那个翻译只是把文字从英文翻译成中文,他并不了解这个软件到底是做什么的,所以需要一个会中文的人去公司去了解这个软件是干嘛的,再看翻译翻的对不对。所以就莫名其妙的进了公司做中文校对。

    Q: 所以他当时需要招一个人会中文, 又对专业有了解?

    C: 对,就稍微有工程或者软件方面的背景。N年前去做了一个暑假后,他们对我的校对挺满意的。第二年我又回大学继续完成我的学业,然后就突然有一天收到他们的邮件,说如果你愿意毕业后来我们公司工作的话,你都不用面试可以直接来。我就觉得,哎这也不错啊(笑),省的我找工作了,就这么去了。

    Q: 肯定是你实习的时候给公司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觉得你太能干了,人才不能错过!

    C: 这个,当然希望是这样了,但是还有一方面是我们公司的地理位置是在一个农村,他们其实在周边招人是非常难的。当时我进的时候公司全球就有两三千人了,挺大的,周围该招的人都已经招了,他要再扩的话就很难了。所以可能也是想已经试了一个暑假还不错,所以最好能回来。可能公司有这个想法。

    Q: 所以你当时不会觉得公司办公室离你住的地方太远会不方便嘛?

    C: 对,公司的位置挺远的,所以我毕业了以后又搬到了Bristol。第一个住的地方就是Bristol,离公司大概30英里的地方,稍微有点儿距离。但是当时大学刚毕业,你想二十来岁很难想象一下子搬到农村的情况,所以还是选择住到一个大的城市。每天开车虽然有点距离,但是他们都说习惯就好了,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了。还行,30英里,因为我们公司上班时间特别早,所以早上可以避免高峰,半个小时左右就开到了,所以还行。

    Q: 这是因为你当时刚毕业,不愿意住在农村。我们说的是英国的农村不是中国的农村...

    C: 对对,英国的农村都是富人住的地方,确实是。

    Q: 田园风光(笑),所以如果是工作了十几二十年,要他们搬到农村可能很多人还挺愿意的。

    C: 英国确实是,很多人在伦敦工作了几年以后,或者事业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就选择到伦敦外面的郊区去住了。因为那个时候有孩子了,反正想买一个大的房子,接近大自然吧。喜欢那种安逸的环境,不喜欢在城市里。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当时很难想象住在农村。但是之后也是在农村里住了两个月的时间,也是想试试看离公司住的近一点到底,就是生活上会不会不一样,自己能不能接受。可是住了两个月后,我又搬回了Bristol,还是不行(笑)

    Q: 我也在英国的农村住过。其实也不算农村,就是伦敦市郊的那种小镇,住过两个月。两个月是极限。当时也是为了上班近嘛,我们公司当时在Staines那边,就Surrey的一个区还是镇。为了上班近,搬到附近一个镇上住了两个月。上班倒是挺方便的,就是周末的时候实在太痛苦了。住的附近没有朋友,然后进一次城,坐火车要一个多小时,关键是班次非常不频繁,一小时起码才一班火车。

    C: 跟我情况一样(笑)

    Q: 一样是吧!然后每次进城以后就觉得既然花了这么多时间进城,要花一整天都要待在伦敦,晚上再回去,就非常不方便。不像住在市里的话就比较机动,你可能出去转一转,很灵活,累了就回家休息一下再出去。

    C: 你这个真是跟我当时一模一样的。我那个时候虽然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离公司近了,上班花的时间少了,但是周末整个周末都是在Bristol就因为那个时候认识的人都在Bristol。我们那儿那个火车站你得开车去火车站,也是班次很少,一个小时一班吧,跟你真是一样,那个火车站小到连个卖票的人也没有,自己在网上买好了,或者有一个自动的售票机卖票。

    Q: 我们那儿也是,一模一样的。

    C: 所以,耐不住寂寞又搬回了城市。

    Q: 那从你最开始实习到现在,在这家公司也待了有十年,这十年体会上,包括你们这个公司,还有你这个精密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十年还义无反顾的做下去?

    C: 对我来说最吸引的地方还是同事吧,就是公司里的人。产品有多让我觉得非要留下来,这么多年,倒也没有。真的是这些同事,这些年来有他们的陪伴,这个感觉很不一样。也是因为我比较幸运吧可能,一进去就有机会认识世界各地的产品经理,跟他们打交道,就感觉大家是一个大家庭一样,有的时候去参加什么展览啊,大家都是从世界各地来聚在一起,经常能够碰到他们,真的是挺开眼界的。能够在二十出头的时候认识很多外国人,听他们介绍他们国家的情况什么的,挺有意思的。

    Q: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因为我知道你其实最开始是在英国工作,然后又去德国,最近刚转到西班牙。所以你在这过去十年不停的周游欧洲的过程中,其实平常工作中打交道的人是固定的一群人是吗?就是说这些来自各国的产品经理?

    C: 之前在英国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总部是跟世界各地打交道。然后到了一个海外的分部呢,除了本地的同事,主要打交到的对象还是英国总部的同事,所以是有变化的。但是总的来说就通过这个公司能有机会去德国,去西班牙,首先他们很开明,能够给我这个机会。

    Q: 虽然公司总部在山沟沟里,但是公司文化非常开明(笑)

    C: 对,都非常开明。很早以前,就是刚进公司那会儿就已经认识了德国和西班牙的老板,所以也是...

    Q: 为以后的迁移埋下了伏笔。

    C: 最近好多人问,你们公司怎么这么好啊,你辞了职还给你安排工作,从德国给你转到西班牙。我说没有啊,是我自己认识西班牙的老板就跟他谈了一谈,他就同意了。

    Q: 所以并不是你们公司有内部招聘网站,把这个职位贴出来...

    C: 没有没有,英国转德国是我们公司一直以来从总部有派人去德国分部,其实是去学习,不是派你过去一直常驻的,让你去德国学习一下德国的市场。因为德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欧洲很多很重要的客户都集中在德国南部,所以就一直很多年来十几年二十年来都有派一个人到德国去学习,学习完了再回到总部来总结他们的经验啊什么的,再跟大家分享。那没想到我就留下来了,就没有回去跟他们分享。

    Q: 当时留下来是你自己的意愿?

    C: 对,是我自己的决定。我当时的德国老板,也非常愿意让我留下来,所以就正好。

    Q: 从你这个经历我学到的最大的经验就是,真的就是机会还是要靠自己创造的!

    C: 确实是。当时刚刚开始谈从英国派到德国的时候,他们说派三个月,说你们组里一共四个人,一年的时间一个人去三个月。那我就当时说,派过去可以,三个月我不去。我要把房子给退了,当时是Bristol租的房子,我的房子不能继续租,要把所有的东西搬到另一个国家,在那儿生活三个月的时间,再搬回来,再重新找个房子租,我觉得太不划算了就说不行,至少要给我半年的时间去体会一下,学习一下那边的市场啊客户啊一些的情况。然后他们说可以,半年可以。半年以后又延,延到一年,一年以后再延,一直延这样。

    Q: 所以一共在德国...

    C: 两年以后我就正式转到德国了。德国待了有5年。

    Q: 这么久了!所以我们也认识了很久(笑)

    C: 岁月不饶人啊!我都没有想到在德国会待这么久。这次最近从德国转到西班牙是我自己要求的,公司没有这么一个政策,让德国人派到西班牙没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市场相对德国来说很小,当时我也觉得可能没什么戏,如果去问西班牙的老板给我设一个职位,我想他肯定说不行,我们的公司这么小,大家都是做销售啊或者售后服务,不需要你这么一个人来。但是没想到那个时候很巧,他说,哎我们上个星期刚刚就说想再招这么一个人,做内部销售。就是正好他觉得是我可以做的,也是非常非常巧的一个机会,他说要不你就来试试看。

    Q: 对你这个职位叫内部销售吧?

    C: 就叫internal sales。

    Q: 哦,我上一个公司有稍微了解了一下,internal sales是主要针对已经有的客户。

    C: 但是也有可能是有新的客户,external sales是需要去见客户的那些人。不光是拓展,如果现在的客户需要一个技术支持什么的,除了technician要去的话,产品经理和external sales有时候也是需要去的,去维持这个客户关系啊什么的,总是要露个面的。现在他要找这个职位,主要是让销售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他们的市场,去找更多从来没有买过我们公司产品的客户,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公司的产品这样。

    Q: 等于把sales 流程就稍微细分一下,external sales就专门是开拓市场,internal sales就是去follow up,去接下来把这个客户具体需要做的事情去落实一下?

    C: 对对,确实是。

    Q: 所以你觉得在过去十年里面,虽然部门大概是差不多,但是也在不同国家,做了一些包括你现在做的事情和以前可能稍微不太一样,你觉得这么多年你从工作公司学的最多的东西,自己自身最大的成长是哪方面?

    C: 从公司里学到的,公司产品专业方面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学的,因为他没有一个系统让你去培训这么一个program,没有,真的是得自己学,自己摸索,有些挺专业的,但是没办法,你还是得自己啃那些资料。所以学到了确实很多专业方面的东西,然后客户在德国见了不少,我是做一个像product support,我的经理是一个产品经理,他也有点像销售,需要见客户,所以他带着我见了很多客户,参加了很多展览,所以我觉得那个事情挺有意思的,因为总归跟人打交道每个人都不一样,挺新鲜的,都是不同的文化。我觉得差不多就是这些吧。

    Q: 所以概括来说,除了专业知识外,培养了你自学的能力,因为像你说的你们公司没有专门的培训,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去学,然后就是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学习了怎么和客户打交道。

    C: 对。

    Q: 那你去见客户的时候你的主要的任务,职责是做什么?

    C: 其实他带我去见客户基本就是旁听,他就是想带我看看他是怎么推销我们的产品。

    Q: 那后来有,他让你自己去见客户吗?

    C: 那没有,一直没有,主要是那个语言不太过关,虽然他们说话都能听懂,开会全都是德语,能够听懂,但是如果要自己推销公司的产品,这个对我来说还是挺难的。

    Q: 你能听懂我觉得已经很厉害了!

    C: 听得懂不会说还是不够啊。

    Q: 我觉得听懂就已经很厉害了好吧,像我们在国内学那么多年英语,猛一过来还是什么都听不懂。

    C: 那可能英国人的口音跟国内学的不一样吧。

    Q: 不光是口音,起码我那一代(笑),学英语学的都是课本上的英语。

    C: 哦明白了,就看书就没什么问题,跟人对话就不行了。

    Q: 对的,我们那时候外教也没有,真的就是从书本上学英语,真的是。

    C: 就是对着音标自己再摸索着发音。

    Q: 对对,而且跟着学都是,你知道那种国内的老师非常有口音的英语,学的就非常不标准。

    C: 发现跟外国人对话根本就对不上。

    Q: 真的就听不懂!而且不光是口音,口音是一个,语速是一个,另外一个是用词,因为课本上,你真到现实生活中,发现大家说英语,很多词汇是你要么你认识这个词,他用的这个意思是你之前不知道的,要么就是完全新的词,非常口语化的词汇。

    C: 确实是有这个问题,学语言。

    Q: 我也就这两年稍微好了一点,我刚到英国前五年都是,真的是日常交流我觉得非常的痛苦,工作中像你说的,工作场合因为说话都有一定的模式,有一些专业词汇都比较了解了,所以工作中稍微好一些,但是日常生活中真的就是..

    C: 确实你需要的词汇都不一样,跟工作是非常不一样的词汇量。工作的时候比较正式,正好是跟你学的那个模式差不多的,日常生活当中他们口语就非常的slang,还有一些俚语啊什么当地用语啊,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

    Q: 我之前一份工作当时同事基本上都是英国人,他们说的很多词我都不懂,有一个女生经常称呼大家为plums,就是那个李子,我就不知道为什么叫所有人plums,她是以一种什么态度,这是英语里通用的口语么?你有听过有人这么叫?

    C: 没有,不过有些人确实就这样,莫名其妙来一个,我还有同事叫我chicken。

    Q: chicken(笑),这个好像不太友好吧!

    C: 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然后我觉得你为什么叫我chicken,我能不能叫你duck?

    Q: 是在英国的公司?

    C: 英国的同事,就经常我跟他打电话,需要问他一些关于产品的问题,一接电话就hello chicken,但之前我认识他,在一起工作过,所以跟我比较熟,不是说从来没见过面,一打电话就chicken,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也是说关系比较好,那我也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叫我chicken,是什么意思(笑)?

    Q: 这个人可能就是非常有自己的风格。

    C: 对,可能就是自己发明的一个单词,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Q: 说明我们关系比较亲。

    C: 不了解为什么,为什么会选择chicken,对确实文化上有很大的区别。

    Q: 再说回到你的工作,你们公司全球蛮大的,全球有两三千人?

    C: 对,现在有4千多了。

    Q: 哇,发展。。那你们在国内也有分公司对吧?

    C: 有。

    Q: 你们公司在国内的业务情况怎么样?

    C: 非常好(笑),我们公司最大的客户都在中国,亚太地区吧。

    Q: 你们公司主要是以设计为主,还是?

    C: 我们公司是设计和生产都有。自己设计完了自己生产,再卖,一条龙服务。

    Q: 国内制造业也蛮好的,那你们在国内?

    C: 我们的质量在行业里面还是算是最好的。

    Q: 所以就是中国可能现在制造业已经发展的很好,但是在高精尖这块还是技术上有差距?

    C: 在国内就是,当然他们对我们的质量和技术是认可的,但是嫌太贵(笑),因为毕竟是英国生产制造的,他觉得这个价格太高了。

    Q: 生产也都是在英国?

    C: 生产在爱尔兰有很大一部分,有很大的工厂。英国有两个小的工厂,印度还有工厂。但是主要的产品都是在爱尔兰生产的。

    Q: 你们公司有没有,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你的职责范围内,你们公司会担心中国,因为中国企业是历史上比较善于模仿或者借鉴...

    C: 他们不担心啊,因为已经看到有人模仿了(笑),有时候参加展览就能看到中国的公司展品跟我们的一模一样,就名字换换。

    Q: 但主要还是质量上跟不上?

    C: 不光是质量,还有售后服务都跟不上。如果产品有问题打电话到我们公司来,需要你们下个星期就来给我换一个产品,或者检查一下这个机床为什么不工作,我们就可以派人去,那如果是一个谁都没有听说过的公司,他就模仿一个产品,根本就没有技术人员可以去,别说世界各地了,就全国各地的客户都去不了。

    Q: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只是依葫芦画瓢仿造了这个东西,但他并不理解设计原理,所以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不知道怎么修。

    C: 也有可能吧,但是我觉得仿造的人可能也是之前我们公司的用户,他用了这个产品,应该也是对这个挺了解的,应该也是知道怎么修,或者碰到常见的问题怎么应付,应该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才能够模仿出来,还去开了公司专门卖这个产品。但是他没有这种,可能公司的人比较少,就十几个人,那他供货人家要下订单说下个星期你给我发10个来,那有可能是发的出来,如果要100个呢,他就发不出来。

    Q: 但是长久来说,你只要给他一定的时间和资金,要把这个公司的规模做大,这个人力资源这方面,技术人员培养出来,还是有可能的。

    C: 照理说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公司的产品都是有知识产权的,所以还是有保护的,不是说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模仿。

    Q: 总的来说可能制造业这几年,我也不能说是夕阳产业,但是因为这几年比较抢风头的就是IT啊软件啊,或者生物医疗这块,你对你们...

    C: 我们也有软件!跟那个硬件配套的软件也有。

    Q: 但是长久来说你对这个行业看好嘛?你这个行业未来?

    C: 短期来说挺看好的,还不错,因为我之前做很多市场调查,对这个行业里面的竞争对手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我们公司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Q: 你们公司有竞争力,但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

    C: 前景怎么样?说实话目前来说还不错,因为他现在又拓展到其他领域了,比如刚才说的3D打印机用的是金属,市场上现在多数都是塑料打印机,我们做的是金属,也是卖给工业的客户。然后还有就是我不太了解的产品了,医用的有机器人,就是做脑部手术的时候需要用这么一个机器人来帮助主刀医生做什么东西,我不是很了解具体是做什么的,但是有这个产品。

    Q: 那你们挺广的。

    C: 对,所以我觉得未来可能还是,不可能一直是卖这些卖了十几二十年的产品,还是会研发一些新的产品,就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吧。

    Q: 你说的这些3D打印机啊,包括医疗机器人,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工业用机器人,起码在未来大趋势是希望以机器人来代替人类手工劳作,所以如果你们公司生产机器人相关机械的话,未来前景应该还蛮好的。

    C: 还有一个部门就是dental,我不太了解他具体是做什么的,科研方面也有一些精密仪器,就不光是卖给工业用户的。反正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产品,所以我觉得总的来说公司的前景还不错。

    Q: 我也觉得听上去挺好的,比很多软件公司听上去都要靠谱(笑)

    C: 因为他们确实是一直在找新的市场,想研发,我们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工程师,所以他很注重研发,想一直创新,研发新的产品。

    Q: 是不是有点像那个英国Dyson

    C: 差不多,老板本身他不是一个生意人,他就是一个工程师。

    Q: 那可能英国在这方面工业还是有一些挺好的传统。

    C: 英国制造业,现在我觉得可能还是比较少吧,真正做manufacuting制造业的公司挺少的。

    Q: 像Dyson吸尘器吹风机在国内都已经卖的超火。

    C: 对,是比较高端的。

    Q: 那你觉得你这个职位,包括你这个行业和你做的这个职位,你觉得适合女生来做吗?总的来说,猛一听上去你是做高精密仪器这块,听上去就比较工科嘛,因为传统上男生学工科的比较多。从你自己的体会来说,你觉得这份工作适合女生来做么?

    C: 挺适合的啊(笑),没什么。男生可以做的事情女生也可以做啊。现在我们公司也是做很多宣传希望有更多的女性可以了解工程这一行业具体是做什么的,因为很多小孩儿可能是几岁的女孩儿一听这个工程就,首先是觉得这是男孩儿会去学的一个科目,跟她的世界好像离得很远,具体不了解工程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公司也挺注重这个,跟当地的学校合作啊,请当地的学生来参观啊什么的,希望能够培养一些年轻的女孩儿来做工程师。但是我们公司不光是需要工程师,还有很多比如说admin啊,support这些你不需要有工程的背景也可以做的。

    Q: 像admin这些,我觉得传统意义上认为这是比较适合女性的工作,其实也是对女性的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可能女生要做一些比较低技术含量...

    C: 我们公司有一些女同事挺喜欢这样,每天做同样的工作,她们就喜欢每天都同样的。

    Q: 但是应该也有男生喜欢每天都做同样的(笑)。

    C: 应该也有。我们公司工厂里面,做assembly line,女的挺多的啊,50%都是女的,做组装产品的。

    Q: 你现在部门的男女比例大概是多少?

    C: 我们公司现在大概一共30个,女的4,5个。具体做技术的就我一个人,还有一个女孩儿刚刚来的是做marketing。marketing的部门也很大,在英国总部就很多很多女生都是做marketing的。

    Q: Marketing也是好像传统意义上女生做的比较多的。

    C: 对,真的是这样。

    Q: 现在技术发展,marketing对技术其实也蛮多要求的,他们不光是对软件上,可能具体上对一些策略上啊,我觉得也是需要理科思维的。

    C: Marketing最近我们来了个新的同事所以我去了解了一些她们具体是做什么的,他们做的事情挺多的,就online marketing什么的,linkedin那些social media的网站都需要他们一直去更新,自己去写那些稿子。

    Q: 包括他们可能做一些比较精准的广告投放,他可能要对客户群像或用户群像,细分不同的市场,然后制定相对的策略,其实我觉得这里面牵扯到挺多策略啊规划啊执行啊,跟传统意义上老一代的那种做市场已经不太一样了,现在也挺多做那种tracking啊然后再大数据的一些分析啊,还是挺锻炼人的。

    C: 对,他们要做很多分析。

    Q: 你们西班牙这个分公司,只有你一个是做技术的,以前在英国和在德国的时候是不是情况也比较类似,像你做这种技术型职位的女生比较少?

    C: 在英国做技术的女生,从比例上来讲应该差不多,但是英国总部人多嘛,总归有更多的女工程师啊,总的来说比例是差不多的,男女比例就是这样。

    Q: 那你觉得相比那些男性同事,以你女性的身份工作上会有什么便利么?

    C: 工作上有什么便利?好像也没有啊(笑)

    Q: 在英国的时候你们部门大概男女比例是1:1,你觉得工作上和男性同事在工作上基本上没有差别,体验基本上是一致的?

    C: 我没有感觉上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特别是在德国,德国人是很提倡男女平等,出差的时候把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可能当畜生用了(笑),我就不知道。但我的个人感觉,当然他们不是说完全不照顾女同事,他当然会考虑到这一点,但总的来说他会觉得,你也是公司的员工,男的同事能做的事情,你应该也可以去做。虽然可能是去参加展览,要工作量特别大,从早到晚不能坐的,一天走,他不会觉得这是女生不能做的事情。

    Q: 也不是需要你去搬重物吧?

    C: 对,我当时做的事情是不需要搬重物的。但是当时做marketing的一个女生,是需要去搬东西的,他们好像也没有说你是女的,让别人来帮忙,真的是让她来搬。

    Q: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就没有什么特别照顾。具体到个体的时候,也可能有一些男生是挺孱弱的,就你自己需要帮忙的时候就自己张嘴。

    C: 对你如果真的搬不懂,你可以来找别人帮忙。

    Q: 但没有必要是因为你是女生,就首先给你一些特殊优待。

    C: 没有优待,总的来讲没有啊,这是我个人的体会。可能就出差的时候如果需要开很远的路,我当时是有个男同事,他找我说你看我们两个一起开过去,主要由我开你觉得行么,那我觉得还挺照顾我的。

    Q: 当时德国那个同事,他带你去见客户,可能是我的刻板印象,有一些销售上会利用女生来制造一些优势,尤其是可能像你在这种做比较传统工业仪器这些。

    C: 那倒没有,因为当时我的那个老板带我去见的客户都是已经知道我们公司的产品,已经在买我们公司产品的一些客户,不是新客户,所以也不是说我今天去带你去见一个新客户,希望你能够说服他们买我们的产品,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

    Q: 那他们还挺好的。

    C: 等于说我和这个客户关系特别好,带你去见见然后让他给你介绍一下他们公司的情况什么的。

    Q: 那你们公司真的是还挺不错的!

    C: 对,我是觉得真的是大家都很友好。当然也有一些同事让我觉得怎么让这种人进了公司(笑),总的来说大家都挺好的。

    Q: 你最开始的时候也提到了你们公司最近也是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女性来加入,所以他从可能整个公司的战略也好...

    C: 公司的战略和形象他们都在考虑要,要招更多的女生,要保留这些已经在公司工作的女性的员工。

    Q: 说到这一点,我突然想起来,最近英国四月份,前两天是截止日吧,要求一定规模的公司都必须要公布男女收入的差别,你们公司应该也有公布吧,你有看么?

    C: 没有,没看到过,第一次听说,为什么我不知道?

    Q: 你不知道吗?好像是所有规模150人以上的英国公司全部需要公布,具体我没有看,比方说在收入最高的一部分人里面女性占的比例,还有平均上女性工资和奖金和男性员工的平均值的差别,都公布了,你可以去看一下。

    C: 那我的去看看了。

    Q: 不过听上去像你说的,你们公司应该表现还不错。我刚才和你聊天之前稍微看了一下新闻,公布出来的公司里面差别最大的是一家制造内衣的公司,他们男女之间的收入差别达到了70%多。

    C: 挺有意思的,还真是差别太大了。

    Q: 大这种服装和时尚行业里面大部分都是女性员工,男性员工人数比较少,但他们的收入就是1%和99%的那种感觉,差别非常大。

    C: 这样啊,我得去了解一下。

    Q: 不光是你们公司这个环境下,最近几年包括英国也好,国内也好,好像社会上讨论男女平等。女性权利这个话题,最近谈论比较多。我想听一下你个人理解中的男女平等是什么,你觉得怎么样对你来说才是达到了男女平等?

    C: 我觉得首先,男女是不平等的,也很难平等,因为男的和女的生理上有很大差别。我不知道多数人理解男女平等是什么,我个人觉得,因为生理上有很大区别,所以很难达到平等。

    Q: 如果从生理上来说的话,那只看男性这一群体,或只看女性这一群体,里面生理上也有很大差异。有个子高的,个子矮的。

    C: 对,但就是说,比如看人类历史,很久以前的男的是出去打猎的,女的是在家看孩子。所以到现在男的很多都是有上进心,野心,很会打拼这样,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个男性的优点,然后多数女性可能就比较顾家,没有那种冲劲,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她就觉得可能没有那么好,没有男性这样的优点。但是你要知道因为历史的原因才导致现在在男性和女性这方面的区别,不能说男性有多大的野心,就是有他的多大的优点。我个人是觉得你要考虑这些历史原因和生理原因。

    Q: 但我觉得你刚才说的更多的是历史原因,而不是生理原因。

    C: 生理原因的话,我考虑的主要是休产假。让妈妈休产假,妈妈在家四五个月,那你说男女平等是让爸爸在家休产假,妈妈出去工作这样才是平等吗?也不行啊。

    Q: 也不一定啊,在北欧有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男性也可以休产假,除了最开始的一两个礼拜,女性确实因为身体上刚刚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所以需要从生理上来调养,但是过了这一阶段之后,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到宝宝还小,需要有人照顾所以才要继续休这个产假,但是照顾的这个角度来讲,男性也是可以做的。

    C: 对啊,可是男的不能喂奶啊,生理上来看还是不能做到平等。

    Q: 可以女性把奶给挤出来(笑),我觉得这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

    C: 有的人是愿意,他也可以生完孩子一个月两个月马上就去工作没有问题,她女强人,一直享受工作,那可能她家里已经有几个孩子了,条件比较好可以请保姆来帮忙,她不需要一直待在家里跟孩子,她也觉得整天对着孩子对她来说没有挑战,需要去工作,但是总的来说现在的社会情况还是跟以前一样的。

    Q: 我了解中男女平等就是尽量减少这种条条框框,觉得男性就一定要像你说的一定要有上进心,拼事业在外面打拼,女性就一定要在家,但是其实现在已经早就不是那个狩猎农耕社会,现在职业上男女差别其实蛮小的,除非考虑到一些比较极端做体力活的那些,消除这种偏见,觉得就是男生也好女生也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女强人不愿意,除了最开始一两个礼拜身体上精力上要恢复,那恢复完之后照顾宝宝的工作,如果她老公伴侣更愿意去承担这个责任的话,那两人这样分工也没什么不好,我觉得男女平等就是这种个人可以有...

    C: 北欧德国都有这样的,爸爸也可以休产假的,在德国就是叫parental leave,没有分maternity leave, paternity leave,都叫parental leave。你们具体怎么分你们自己商量。生一个孩子一共有三年产假。

    Q: 三年?

    C: 对,不是产假,育儿假。只有一年是有钱的,第二三年是没有钱的。但是他有这么一个policy是让你可以享受最多三年的假期,公司是给你保留这个职位并且一旦你跟公司说你怀孕了,你和你的伴侣就国家法律规定都不能被你的雇主辞掉,有这个法律保护的。如果要生孩子,孩子的爸妈还可以继续在这个公司工作至少三年,公司不可以辞你的。是挺平等的,这方面来讲。

    Q: 那你当时你在德国工作那5年,同事中有休这种育儿假的吗?

    C: 有,在德国很普遍的是妈妈都是part time,甚至孩子挺大了,七八九十岁了还part time。一方面是不缺钱,就不需要工作那么多,另一方面确实是很享受在家里跟孩子在一起那种时间,觉得孩子长的很快我还是需要在家里陪他。

    Q: 那还是从政策也好,政府的,还有公司文化上,都很体谅这种情况,允许你作为parttime来从事这个工作,还是说parttime就能从事的工作有限,还是基本上可以继续自己原来工作的内容,只是

    C: 可以继续做原来的,就是工作时间少了一点。

    Q: Wow,那真的是很人性化!

    C: 非常人性化,在德国我是第一次体验到。当然之前在英国没有生过孩子,不能完全说英国不人性化,但在德国生活的这些年来,我就觉得社会体系非常好,非常支持鼓励大家生孩子,让你觉得生孩子有很多保障。

    Q: 那你当时那些休育儿假的有男同事么?

    C: 说实话在我们公司里没有,但是公司外认识的人有一个爸爸,他一直就是工作四天,他星期五是不工作的,就休这个假。他说做part time是我这辈子最好的选择,一个星期只工作4天太幸福了,为什么其他男的都工作5天。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这个人是美国人,跟德国人观念不一样,德国人挺拼的。

    Q: 所以他并不是因为休育儿假,只是他个人来讲比较享受工作4天?

    C: 他休息的时候确实跟孩子在一起,不是说他一个人在家休息让孩子去上学,那也没有,他确实陪孩子在家或者出去做一些活动。我公司里的德国男同事都没有,因为他们职位比较高啊,我周围的是一些经理他们觉得我休了两个月的假期,我回来以后就感觉那两个月期间肯定有别的人接手吧,他觉得很难继续之前做的事情,或者别人会觉得离开也没事儿,或者来接替你的人做的比你更好,他就不想有这样一个空缺。还是观念不一样。

    Q: 除了休产假之外,除了这方面之外,你觉得其他领域,生活或者工作上,男女平等代表意味着什么?

    C: 在工作领域里男女平等就是一个职位比如公司招人,他需要有新的员工来从事这个职位,他不能限制性别,不能说我只招男性或者女性。除非是一个很特殊的工作,比如说要去挖煤矿,这个真的因为身体上的,又还是说回了生理上的区别,可能女性去挖煤矿真的不太适合。

    Q: 我觉得这个也可以公开,同时面对男性和女性,但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可以来个体力测试之类的,如果有很强壮的女性愿意去挖煤也未尝不可。

    C: 对,但是她招聘的时候,打这个广告的时候就不应该有这个歧视。不能说我做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男性比较合适,所依我只招男性。那就不对了。或者医院里招护士只要女护士那也不对,现在也有男护士,虽然还是比较少,但不能说男的就不能做护士。我觉得不能有这种性别上的偏见,要给男女都有同样的机会去至少申请去做这个工作

    Q: 那其他领域呢?

    C: 其他的领域,你是指公司外面的生活中的碰到的?

    Q: 对啊。不只是你自己自身经历的,包括你看新闻也好,听说的也好,有没有觉得就有一些事情很触动你觉得这样对女生很不公平,不应该是这样的?

    C: 让我想想啊,日常生活当中,就比如说一对夫妻在外面,要装修需要找人,可能有些人就比较愿意跟那个丈夫去说话觉得家里好像拿主意的是男的,我跟妻子说话有什么用,我还是得跟丈夫说,这种情况是有的。

    Q: 你碰上过这种情况?

    C: 我个人倒没有,我朋友之前有碰到过,找装修公司,或者去diy店里咨询怎么装修,人家觉得你丈夫呢怎么没来,会这么问,觉得挺不舒服的。他们因为传统里一家之主是男的,其实现在社会跟以前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了,有的家里确实是男的听女的的。

    Q: 这也很难说,现在全职工作女性也很多,很难说这笔账到底谁付的,可能最早的时候大家觉得大部分女性在家里只是家庭主妇没有经济来源,最后拍板决定来付账的还是男的,他们习惯性的来征求男主人的意见,但其实现在社会早就已经发展,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有个尼日利亚女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前两年写了Americanah,在TED上做了一个关于女权女性平等这方面的讲座,提到她和她的朋友去尼日利亚餐厅吃饭,其实是她请客,他们到了餐厅那个侍者从头到尾看都不看她,只招待她的男同事。

    C: 哦,你说到餐厅我想起来了,有时候确实是,我也碰到过,在餐厅里,但你说这算不算是待遇不平等?还是他觉得男的作为绅士来说应该买单,所以来账单的时候给男的不给女的,这算不平等么?

    Q: 我觉得这其实是出于好意,但根源还是对女性的传统刻板印象,因为把女性当作弱势。就为什么就一定要男生来买单,是潜意识里觉得女性是弱者。

    C: 应该还是潜意识里有这样的。

    Q: 其实有些人可能从小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并不是有意识的去歧视女性,只不过是潜意识里就是这样,他也不是故意的是出于礼貌,但是这个礼貌的根源是出于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C: 那这个我确实是碰到过。刚才我还想说日本据我所知,就我们公司在日本的分公司就歧视女性。我们英国总部有一个很高级的女经理,到日本去出差给他们做演讲,底下人就互相之间说话看手机,就因为她是女的。

    Q: 但你这个出差的女同事不是日本人对吧?

    C: 英国人。

    Q: 日本的外企,而且因为你同事又不是日本本地人,我以为会稍微尊敬一些。

    C: 我也非常非常的惊讶,但有同事跟我们说去做演讲好像都没什么人在听。

    Q: 会不会也是这个行业的缘故,可能在日本制造业也蛮强的,是一个很成熟的很厉害的支柱性产业,对他们来说是传统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思想上比较保守?我有一个在东京上班的朋友,也是女生,是我以前在国内的同事后来去了东京上班。她和我讲她的体验,作为一个中国女生在日本东京的体验,也很让我吃惊,她说非常好。因为日本你也提到了,日本男尊女卑的文化还是很传统,所以他们很难招到女性员工,就算找到很多结婚以后就辞职了,但他们是国际化的公司嘛,在全球各地都有办公室,在女性员工比例的这个指标上他们日本分公司一直是全球倒数,所以他们挺头疼非常想多招一些女性员工,但是又招不到,所以他们就去韩国中国招很多女生去工作,他们又很想使劲全力去挽留这些女生,希望她们继续留下来,她们奖金拿的会多一些,好像升职加薪会比男生更容易一些。而且因为她们是外企嘛,起码小公司里这个环境相对来说还好,对女性还是挺友好的。但在日本全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个例。

    你一开始不是跟我说你这方面最近看了些想的比较多嘛,你还有什么?

    C: 看的是一些谈话节目,国内的窦文涛的圆桌派,他们里面有一些观念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Q: 是专门讲男女平等的?

    C: 也不是,他们就是几个嘉宾聚在一起谈一些,每一期的话题都不一样,但是经常会跑题,所以有的时候会谈到一点男女平等方面的,最近有一个之前是在中东女记者叫周轶君,凤凰卫视的派过去的女记者,她其实是挺女强人的。她的观点就是作为一个女性在生命的某一个阶段吧,身体是出租给别人的,就比如说你怀孕了,身体出租给孩子十个月,然后之后生完以后要母乳喂养又得出租一两年,然后又要陪孩子长大什么的,好像觉得你要到至少是中年或者晚年身体又收回来了,这个租出去的身体又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手里。

    Q: 这不光是身体吧,包括你的整个,你的岁月你的时间经历整个人,照顾孩子照顾家庭。

    C: 对她说她就觉得男性好像就没有这种感觉,

    Q: 但这也是个人选择啊,你也可以选择不去生孩子。

    C: 确实是有的,是自己的选择。现在也是有很多人就觉得人生苦短我就要自己及时行乐(笑),所以也挺开心的。

    Q: 我虽然我暂时还没有想生孩子的想法,我其实也可以理解,对有些人来说把另外一个生命,一个新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伴随它成长,对自己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难得的体验,相信每个人都这个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反思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与自己父母,成长时候经历的一些,这对每个人是挺好的体验。所以并不是说你把你在中间照顾家人照顾孩子这么多年,把自己的人生都奉献给别人对你自己来说没有任何收获的,我觉得这也是有收获的,很丰富的体验。具体到每个人来说,你个人更看重哪种体验,你更看重和家人相处,经历这么一系列,这种给自己带来更深层人生阅历的体验,还是你更注重传统意义上男性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成长,就是一个个人不同取舍。

    C: 对,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Q: 哪怕有男性,退一步来讲,男生如果有特别看重这种选择,希望伴随一个生命成长,哪怕没有结婚他们也可以去领养,或者养个宠物之类的。虽然男女确实生理上是有差别,男性唯一不能经历的可能只是生孩子这个物理的实体的过程,但是从养育生命对一个生命承担责任这种体验,其事男性是平等的,可以去经历的。

    C: 现在确实,妈妈能做的,爸爸也能做,说实话真的是这样的,应该是这样的。而且中国好像我个人的经验是,在国内的朋友好像生了孩子以后,主要还是靠家里的长辈或者妈妈来带孩子,好像都觉得爸爸带孩子他不会,也不给他一个机会去学习。

    Q: 谁都不会,我们也不会对吧!

    C: 对啊,大家都要摸索嘛,都要从0开始学,但是好像国内的现在的传统观念还是,哟爸爸来了,爸爸会吗?爸爸去给孩子穿衣服换尿布,爸爸会吗?

    Q: 不会去网上搜啊,各种小视频,肯定有人教怎么换尿布。

    C: 现在还有人挺大惊小怪的说孩子好像跟爸爸特别亲,哎,奇怪了,一般都是跟妈妈比较亲,孩子这么喜欢爸爸。那我觉得这也挺自然的,一个孩子如果是父母自己带大的话,那跟妈妈有多好就应该跟爸爸有多好。其实国内还是很多传统观念觉得孩子是妈妈带大的,爸爸只是陪孩子玩儿,或者爸爸需要每天要加班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来陪孩子,还是之前的传统观念。

    Q: 我觉得我们小时候还稍微好一些,我不是说普遍男性都会承担更多家务,但是以前从思想上社会上还提倡女性也是职业妇女,能撑半边天嘛,在工作中也是三八红旗手啊各种奖状,也鼓励女性在事业上多发展自己,多给社会做贡献,男性也要适当的承担在家里的部分责任。但现在我觉得总感觉有种趋势,好像更提倡女性回归家庭传统责任,包括鼓励生二胎啊,甚至前一阵子媒体上开始报道在学校里大学生就开始生孩子,而且在报道的时候的口吻并不是反对的口吻,可能甚至略带支持的,觉得这样也不错啊,你在学生的时候把孩子生了,这样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就不用担心你要不要休产假。我觉得真是...

    C: 这个大学生生孩子还是有点早了。

    Q: 活久见!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上大学的时候就别说生孩子,连与普通人相处,同事啊,亲密关系可能都还没有掌握,就完全还没开窍。对自己的未来也还狠茫然,就要承担...

    C: 你将来想要什么可能还没想明白。

    Q: 完全对!这么早这么匆忙的就把孩子生了。

    C: 英国不都这样吗,英国挺多的,十几岁就生孩子。

    Q: 所以就各种社会问题。当然也不排除有少部分年轻人确实少年早熟确实把事情想明白了,生孩子也经过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但社会也好家庭也好也太放纵了,就让他们这么轻易的做了这个决定,这不是养宠物,不是乌龟什么,孩子一旦生了你就要负起全责,后面接下来几十年你都要负起责任,这个责任太艰巨了。等到他们意识到这个责任艰巨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他们可能就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

    C: 就把孩子丢给父母。

    Q: 然后就造成下一代的各种心理创伤,完全就是恶性循环。

    C: 真的是挺不负责任的。希望生孩子的大学生都想清楚了,可以承担这个责任。

    Q: 我对这个不是很乐观(笑),希望没有太多人响应他们的号召在大学生孩子。我想问你,因为英国这个情况挺普遍的,年轻妈妈,你在德国和西班牙见的多么?

    C: 德国肯定是不多,德国人首先,出生率就很低。我之前听广播说应该是欧洲最低,而且普遍很晚才要孩子,也可能跟男女平等有关,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他们都那么晚要孩子,要了孩子也是一个两个最多了,两个就不要了,英国我看好多人都一大家子。

    Q: 英国人多么?我觉得还好。

    C: 英国人啊,我说说我之前的同学吧,因为我是在英国上中学。我英国同学中有一部分就是二十岁之前就生了孩子,然后她可能在怀孕的时候就跟男朋友分手了,没结婚就分手了,一个人生了孩子,两三年之后再又交一个男朋友,跟这个男朋友生了一个又分手了。所以到现在最大的孩子已经十岁了,现在可能有三四个孩子。

    Q: 你的同学孩子已经十岁了!震惊!

    C: 对,生的早嘛,他们十几岁十六岁生的话,现在你想孩子都十五六了。

    Q: 再过八年可能就可以当祖母了。

    C: 真的,但是咱们不鼓励这样,毕竟十六岁自己还是孩子,经济还没独立吧,养这么个孩子真的是很大的负担。有这么一部分的同学是这样的,我不能说这些人是水平比较低,但是他们确实上过大学的很少,上完高中就开始进入社会去工作了。受过高等教育的那些人呢相反要孩子要的特别晚,三十岁现在还没要孩子的很多都是教育程度比较高的。那也可能德国人受的教育比较好,普遍女性都是上过大学或者甚至硕士博士,那可能也是一方面是忙学业,另一方面女性可能是受过高等教育想法就不太一样,或者愿意去周游世界去体验新的生活就没功夫生孩子,也有这个可能。德国多数都是35,40岁生孩子。西班牙好像妈妈年轻点,反正我是看学校里的家长,年纪都不大。

    Q: 但是也没有到英国这种。

    C: 没有英国这样,英国是比较特殊的。西班牙他们孩子生的多不多我也不知道,据我所知意大利现在好像生的挺少的。

    Q: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养不起自己。

    C: 对啊自己没有房子还得跟爸妈住,好多人都这样,应该也是跟失业率又很大的关系。

    Q: 少生点也好,挺好的。我觉得世界上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人太多,少生点然后能恢复到某种平衡,对生孩也好,对社会自己也好。

    我们也聊了一个多小时了。我最后再问你两个问题,一个是我自己挺关心的问题,你在对生活困惑的时候,是怎么处理这个困惑的,比方说自己消化或者去向外界求助?

    C: 我向外界求助的比较多。

    Q: 一般父母还是?

    C: 不会跟父母,因为我现在跟父母谈的都比较浅的话题,不会深入的谈一些东西。一方面是找男朋友,他是一个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见解。

    Q: 他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吧?

    C: 对,他跟我是同岁,但是可能是人生的经历很不一样,他是从小十几岁一直到大学基本都是在外面混的,自己都说从小就不是特别爱读书的孩子。

    Q: 最后还是读了博士。

    C: 最后一家人都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去读博士,从小就是,还留过级那种。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经验挺丰富的人,而且之前和你说过他妈妈是一个心理分析师,他从小到大接触这方面,心理学的东西比较多,我觉得跟他谈谈有时候挺有帮助的。

    Q: 哎你说的我都想,找他谈谈(笑)

    C: 他确实是,我觉得他比较能够总结一些观点,比较能够抓住重点给你讲。你给他简短说一下,他就大概能够知道给你分析一下,具体的意见他也会提,或者他有时候说你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你应该去怎么找一些资料来多看看。我觉得有时候还是因为他之前有这个底子,他大学学的也是心理学。但跟父母就很难挑起这方面的话题,我个人是这么个情况。

    Q: 那真好,我觉得有这样一个伴侣,能客观理性,自己本身也比较成熟,有丰富的阅历,有专业知识来给你做这样的分析。

    C: 有时候他就会说,为什么我不开心,因为我可能小时候成长的经历是这样的,造成我现在这样的性格,所以我碰到某些情况会不开心,他就会确实从童年开始给我具体分析。但是我觉得分析童年这个事情也挺苦恼的,因为童年是你不能改变的一个阶段。你分析了半天还是就是你父母给你造成了某些方面的阴影啊,或者对你的性格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啊,虽然分析了很多确实也明白为什么会现在有这样的困惑,但是你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Q: 事实是不能改变,可是我觉得还是有点帮助吧,可以帮助你更客观的来看待。

    C: 会对自己更有进一步的了解。

    Q: 有时候他们说,当然我可能看过一些书,可也不是很专业,不知道怎么用专业的语言来形容,就是说你在了解了分析了你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的原因,并不是说帮助你以后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包括可能童年一些经历对人格造成一些影响,导致你在某种情况下会以某种形式来反应,可能你就算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也并不能杜绝你以后不会这样做,但是你知道原因了可以帮助你越来越抽离自己,客观的来看待自己的行为本身,然后在长期以后,潜移默化的,还是能帮助你更加理性的对待这件事,可以帮你改变你的一些行为,我觉得是有这样的可能的。

    C: 如果有一次发生了你在这个情况你是这样反应的,你现在经过了他的分析后突然明白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下一次如果碰上类似情况如果你还有这个反应,第三次你就慢慢会总结一些经验,可能以后你就会在发生这种不太好的反应之前,你就会先制止自己。有可能是,但我觉得这个东西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

    Q: 我自己是从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小时候父母对待我的方式对我造成很大的影响,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做这方面的反思,看了一点点书,然后就开始想这个事情。对我的帮助来说,我觉得一方面可以更客观的看待这个事情,起码有时候有一些无名之火,不知道愤怒的来源是什么,这个分析起码能帮你找到愤怒的缘由,知道自己不是莫名其妙的愤怒。找到愤怒的缘由的下一步可能就是等你心结解开了,可以尝试更理性更客观的来看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其实父母,我觉得特别你有这个优势,因为你已经生儿育女了,你可以结合你自己当妈妈的经验,他们大部分时候也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就可能无意中...

    C: 对多数时间不是故意的。

    Q: 对,大部分时候不是故意的,一方面他们自己育儿也没有经验。我们俩都是最大的孩子嘛,包括他们可能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父母对他们的一些做法导致了他们自己也有一些心灵伤害,心灵伤害一代代的恶性的传下去,但是传到某一代可能,比方说从我们开始,我们开始会反思为什么会,这个家族都有这个行为模式,然后我们去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去了解这个背后的原因,然后不停的反思,也许从我们这一代到下一代就慢慢的纠正这个行为模式。

    C: 当然了一代比一代更好。

    Q: 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笑)

    C: 自己要带孩子,自己要培养这么一个人长大,真的是挺难的。

    Q: 你知难而上,我很佩服你的勇气!

    C: 多数时间,我现在目前的困扰,还是很难跟我妈妈沟通,或者是我妈妈很多行为,像你刚才说的,她自己不是故意的,她说了一些话一些行为不是恶意的,但是她可能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所以有时候让我觉得跟她的沟通非常难,因为我妈妈现在是一个情绪不太稳定的...

    Q: 我妈也是!

    C: 很难跟她实事求是的讨论这个事情。跟她讲我的感受也很难。

    Q: 我妈也是一模一样的情况,我就发现没有办法跟她很理性讲逻辑。逻辑分析一个什么她就突然一下就跳到另外一个极端。

    C: 我妈跟你妈一样!

    Q: 另外我有考虑,对于他们这一年龄层次,还有两个可能性。也不能说他们是老年人,但他们毕竟是生活已经比较稳定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已经很少了,就不像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困惑,对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相处模式的一些行为,我们会有困惑我们愿意去多了解去反思,但他们这个年龄已经很少反思了。

    C: 不太会有360度的这么一个思考的过程,来考虑行为会不会给对方造成什么影响,不会这么想。

    Q: 他们就按照惯性继续这样走。

    C: 就我一直以来就这样的,没什么不好。

    Q: 另外一方面,可能现在这个因素还小,但随着他们年龄越来越大,这个因素也会加重。他们的生理机能会慢慢退化,比方脑力确实不如年轻,甚至像我们这个年代。脑力跟不上,各种思维,包括感知他的触觉听觉各种能力都会慢慢退化。我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对我触动挺大的,就是说老年人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年轻人来讲陌生环境带来的是新鲜刺激,对老年人来说就是恐慌,因为他们的听觉触觉感官都会退化,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包括得阿兹海默症,其实很多是因为生理上的功能或者大脑的化学物质,化学平衡被打乱,对大脑的感知和思维造成影响。我们觉得人类是一种很超越万物的很特别的一种生物,但是归根结底我们的各种思维其实也不过是一些化学物质一些生理上的功能,当你这个机器慢慢生锈或者没有保养好,或者使用寿命慢慢接近,这个机器会生锈,机能会损耗,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体验,包括可能你有时候觉得父母年纪大了以后变得很倔强情绪不稳定,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他们生理上的某种变化带来的体现。

    C: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生理上的改变。

    Q: 挺可怕的。所以我也就冠冕堂皇这么说一说,跟我妈该吵架的时候还是会吵(笑),各种不体谅还是。哎,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还是挺难的。

    C: 挺不容易的。

    Q: 那我最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能给年轻时候的你,十七八岁,捎一句话,你会想说什么?

    C: 十七八岁啊,不要马上去上大学,去其他地方去看看,生活一段时间,体验一下,花一年半年的时候去。反正因为你从六七岁到十七八岁这十年的时间一直在上学,所以接触的人,周围的环境都是很固定的很熟悉的,不用急着马上去上大学,花一点时间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看看,然后再回来上大学,一点也不晚,不用担心比别人晚半年一年去上大学。

    Q: 你这主要从男朋友的经历去感悟?

    C: 那也不是,他十七八岁也没出国或者离开家里,那个时候留级应该是继续在读高中。我是因为觉得我从小到大也是因为父母都很保护我,就不太会让我走出自己这么一个舒适区去体验不同的经历,所以我觉得到了二十五岁以后才有机会去接触外国人,去国外体验生活,有点儿晚说实话。在德国生活的期间我认识了很多年轻的德国人,他们都是读完高中后花一年的时间到世界其它地方去工作一段时间,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比如说澳大利亚有政策是让国外的年轻人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当然工作内容可能就是去农场给人家挤牛奶摘苹果这种体力活儿,但是它给你这种工作的签证让你有机会去体验生活,让你去认识当地人这个其实真的是很宝贵的生活经历,是在大学里在课堂里学不到的。我觉的十七八岁差不多了其实成年了可以去了。

    Q: 这就是那个gap year吧。

    C: 生活,成绩不是一切,不是说你有一个多好的文凭将来就一定会多有出息,积累社会的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Q: 而且所谓的有出息到底是谁定义的?

    C: 出息的人其实都是经理,都是管别人的,这些人其实业务都不是特别好(笑),一般来说做业务的人都做不了经理,做经理的都是业务不是很精,但是他能管人。

    Q: 不同的特长吧。做管理做的比较好的,我觉得也是需要一定的特长,跟人沟通,不同的分工。只要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自己过的开心,做自己开心的事情,这就是有出息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烤泥 - 不是说你有一个多好的文凭将来就一定会多有出息,积累社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qe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