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儒者之志

儒者之志

作者: 云水一间 | 来源:发表于2021-03-03 19:19 被阅读0次

    庚子年末,时习群完成《论语》上部的研读,完成了儒学营五周年庆典活动,这是师友们共同学习达成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目标。再仔细回想下,论语晨课每周一次,每次学习两章,每篇总结并背诵。这样周复一周的晨课,我们用了140多次,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试想如果是自己学习,可能学得很快,甚至早就学完了全文,但是学得不深,没有学友讨论发问,没有师友解惑加持,更难深入经典之中。在学习中,老师一再强调的是持恒功夫,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走到现在,真得想跟各位师友们说声,“有你们陪伴,真正好!”董老师一再说,论语是仁学,是教人做人的学问。为什么要学习论语?为什么要学孔子?是我们要时常反问自己的。

    孔子与颜子

    在学习论语上部中,夫子之志带给我的感触最深。夫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其立志到而立经过了十五年,而后每隔十年学习的境界都上一个台阶。这是他一生学习的鲜明写照,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好学。当时,夫子每一步的成长,都是有志向在指引,在督促其学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那夫子到底立了什么样的志向?朱子注解是: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之谓之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那何为夫子心之所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在《论语》中也经常能看到夫子问弟子志向,在公冶长第五篇中,夫子问子路、颜子之志,子路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子则回答的是“愿无伐善,无施劳”。颜子是:无伐善以修己,无施劳以安人,他的志向不仅于成己,又求能及物。夫子回答弟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朱子评价“夫子,则如天地之化工,付与万物而己不劳焉,此圣人之所为也。”再从先进篇三子侍坐中,夫子赞同曾点之志,使万民遂其性,万物遂其性,与前答弟子之志是通的。

    问道

    夫子一生都是“志于道”,以道自任的,在其生命面临危险之际,他无畏外界恐惧,而这种无所畏惧是靠自己内外修持工夫,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展现了一个是夫子对天命在我的自信。夫子在周游列国途中大约遇到四种这样威胁到生命的情形,一种是子罕篇提到的“畏于匡”;第二种是孔子在大树下演礼,司马桓魋伐树,威胁夫子师徒生命;第三种是蒲地叛乱,幸得学生勇猛救助才脱离险境;第四种是陈蔡被围绝粮。这四种情形都曾威胁到他的生命,但夫子本人却未曾退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夫子是已经知道自己天命在我,以传承文王道统自任而无所畏惧,是真正到了知命的境界,所以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勇气。在泰伯篇记载曾子临终之言,可见曾子持道修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细微谨慎,于夫子之道细微处体察。还有一则“曾子易箦”的故事。曾子在临终前发现弟子给自己垫上大夫才能用的华美竹席,曾子知道后坚持更换席子,也就在更换席子后,溘然长逝。曾子临终前恪守礼法,不逾礼,表示了礼比生命更重要,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克己复礼。曾子临终前对孟敬子说的“君子所贵,道者三”,人的容貌、颜色、辞气要合礼中节。每次读到曾子的体悟,实感其体察之细微、深入。朱子说:“曾子便恁地刚,有孟子气象”。从曾子实修处,再看孟子气象,其实源于曾子之笃实修学,是曾子、子思、孟子儒家道统的一以贯之,是儒家重视内在德性修养的贯穿。夫子和曾子两人面临生死上,他们都是豁通旷达,以自己的真实行动来表达自己所受之道。

    那夫子一生所学为何?他教学生是学习什么?学习后又用来做什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自道其所学,从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着手。夫子晚年删述六经,六经是契入圣域的修学门径。可以大胆推测,删述后的六经与夫子所学是一体的,是可以体现出夫子之道一以贯之的,这也是成就其承接上下五千年文化地位的证明。“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忠信为本,学文修行存忠信。在学而第一篇中,学而时习、孝悌也者,仁之本与、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三省吾身,其实已经道出夫子之教学习的内容及门径。在其开篇开宗明义告诉大家,夫子之学的平实,看似很简单,但每事每时坚持这种学习,则正见其学问工夫。学习后用来做什么呢?在《大学》开篇中,提出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修学目标,提出八纲六条目,“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夫子一生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为榜样,学习先王为政之道。儒家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学修为的士以经世济民为己任,是“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的成己达人。夫子问弟子之志向,弟子们从为政治国来谈自己理想,当时执政者向夫子问政事,都可以体现出夫子之学是为政,为政从小处讲是个人修身,大处讲是平天下,是横渠四句教的道统自任。2021年央视播出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尚书篇,为什么学《书》?“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这就鲜明的表达出夫子之辈的儒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

    杨老师讲:儒家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用于人伦日常生活,也可以作为道德信仰去追求,它既可以向下影响人们的生活,又可以向上作为一种道德信仰,选择了儒家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也是选择一种道德信仰的方式。钱子在《劝读论语及论语读法》一书中,告诫读者读论语要“吃紧为人”四字。儒学所传达出的道从近处讲是跟个人生活相关紧密,而再从远处讲则是个人一生在天地间所立、所成的根本。儒家之道在日用伦常之间,百姓日用而不知,道在生活中被传承,我们亲近道,又自己在行道中,这是其世俗化的一面。如论语中弟子记载夫子日常生活最多的《乡党篇》,夫子的语默动静都是合乎中道而行,是夫子在为人实践中最真实的体现。夫子在乡党、宗庙朝廷、穿着、行住坐卧等方面都保持身正心正,中道而行。夫子在生活中把道表现出来,可见其工夫修养之深之高,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为我们展现了儒者的精神风貌和高度自信。儒家的礼乐教化是其治民手段,它认为有德君子虽居蛮荒之地,也一样可以教化一方,使其民众向道。如子欲居九夷,君子不以为陋;如泰伯三让其国奔吴,教化一方百姓,使得吴地接受文明教化,百姓明辩是非;又如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知行合一思想在云贵之地盛行,百姓尊崇其德行感化,这些都是有德君子在“己欲达而达人”,成己达人的明证。将儒家作为一种道德信仰方式,如曾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曾子易箦,谨慎持守中道不逾矩;夫子的三十而立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语默动静都在向世人传递自己的道学,夫子在面临生命危难之际以道统自任,不惧外界威胁。还有一则是小程子的典故,有人问“先生谨于礼四五十年,应甚劳苦”,小程子回答到:“吾日履安地,何劳何苦?他人日践危地,此乃劳苦也”。这是宋儒说的学问的工夫论,也是表现出来“君子不安于纵,犹小人不安于礼,盖皆习与性成也”。上述种种都是将儒家作为一种道德信仰方式去践行,在践行中克己复礼,守仁执中,这是将儒家思想在人生中通起来、活起来,激活经典为人生注入光明能量。程子曰“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论语言语句句是自然,不读不行也枉然。

    读经是一种能力,解经是一种德行。在读的基础上知晓文义,还要身体力行,体悟、玩味圣人语言,与圣人对面亲聆。即其事,闻其言,践其行,学而时习之,才能知之、学之、乐之,才能体悟到圣人之道之大之美,诚不欺人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者之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rc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