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市场扑朔迷离,养老人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从2015年起,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八年过去了,大家眼里一直看好的朝阳产业发展的怎么样呢?
不要看那些大数据,也不要看许多大型养老机构的盈利金额,我只是从我们小县城的情况来侃几句。
目前,我们小县城一共有40多万人,公办养老机构7个,且都是福利型的,面对的对象只是特困户和贫困户。私人养老院也有7个,不过,从上个月起,变成6个了,因为一家养老机构因为一起纠纷,被家属诉至公堂,被迫先关门了。
这六家养老机构,规模最大的有200多个床位,最小的只有40多个床位。面对的客户大都是失能和半失能人。
也就是说,即便是盈利单位,做得也很辛苦,尤其是过去三年受疫情的影响,养老人的辛苦自不言说。
几年前,国家就针对我国现状提出9073说法,即百分之九十的人居家养老,百分之七的人是社区养老,只有百分之三的人属于机构养老。这样的说法源于我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这样说来,全国的所有的养老机构都在争抢这百分之三的客源。
最重要的是,国家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力度一再加强,没有完善的设备和管理,养老机构就不能开门营业。所以,投资金额成本增加,但是,回收链条却长之又长。
调查我们这里周边的养老机构,有好几家都是因为资金周转被迫关闭了。
许多养老人因此想转型,变成居家上门服务,但是,其中有很多链条不能完美衔接,目前发展的也不是太好。
以上总总,大家急需探索出一套符合如今国情的养老模式,利国利民利他。
所以,我认为,养老人在前进,却步履维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