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高兴的那个“悦”字,但真实情形是“苦”。
P10:学问,读书不是学问,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p12:为学问而学问,就准备一生寂寞。
即使一个安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没有完成,是不能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上解决问题要靠思想的纯正,亦即过去所谓之“德性”。
P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远”是形容知己之难得。任何一个人做了一辈子,包括你的太太、儿女、父母在内,可不一定是你对知己,所以人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不怨天尤人。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我为什么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的种种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的意思来说明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
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
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如何是众乐乐,曰:此种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