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璨新书《非线性成长》第4章说:“始终关注价值,而非具体问题的执行路径,难度和过往经验。”
这句话,让我开始从“社群团购的核心价值”这一新角度,对农产品销售型社群重新思考,最终启发了我运营和产品的优化方向。如果你没时间,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结尾,看结论部分。
始终关注价值,那社群团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文章中的社群团购,均特指农产品销售型社群团购)
我的答案是:质优。价廉。便捷。售后有保障。
质优
社群团购的核心命脉,也是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始动力。品质好,运营推广省力,复购好,售后少,整个体系运转起来轻快又高效。反之,事倍功半。
在实际运作中,都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呢?
1. 品控
供货商是真诚守信,还是魑魅魍魉,公司品控就是它的照妖镜,也是进入社群体系的首要关卡。
它的重要性,我们懂,老板更懂,品控负责人那就更不用说。可为什么在负责人明明很负责的前提下,还是会经常出品控问题呢?
·负责人各种工作都有,顾不上品控———尽可能工作模板化,提高效率。比如建立产品对接信息模板,这样就不需要被经常问生产日期,问产地了;各种努力后,还是顾不过来,和老板讲明情况,请求把一部分工作分出去。
·进货品类太多,控不过来————通过运营的实际销售数据反馈,做到数据化进货,淘汰掉业绩不好的品类,做到少而优。后面会进一步阐述。
·进货数量太多,又不可能一箱箱检查————入库抽检,压货款5天。保证从到货后,至少一次配送至小区,看消费者反馈,以此来规避抽检带来的信息不全的情况。要有问题,扣除相应的货款并罚款。
2. 进货数量
产品进货量太大,在最佳时期消化不完,导致了配发产品的品质下降。要把这点做好,取决于两个方面:选品和数据化进货。
选品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且不到上架卖,谁也无法去准确预知这个肯定就好卖,哪个肯定就不好卖。不过,还是有一些原则的,后续会说到。
首次进货,还是尽可能的少一些,以避免因为库存带来的品质问题;二次进货,在运营的数据化支持下进货。
比如,每期统计卖货金额(公司利润好)和卖货数量(需求量大)前10名。然后产品部及时查看库存,进货。尤其是一些标准化产品,比如牛奶,可以进货5-7期的进货量,杜绝出现断货,以防造成顾客流失。对于后10名,则消化库存后,不再进货。
这样,不断地滚动,形成爆品产品库以及卖不动产品库。最终,小程序上的产品每一款都是顾客需要的产品,业绩自然就不会差。
在这里,说2个例子:
百菲酪水牛奶,市场已经证明销路不错的产品,在顾客想要复购的情况下,仓库却迟迟没有货。牛奶,是标品,又比较容易保存,完全可以备半个月的货。每一次断货,都在把顾客推向了竞争者。
淡虾皮,销量不错,默默购买型产品。很可能因为没有这样的一个爆品库,现在已经永久从链接上消失了。真的很可惜。
活鱼,每期就卖几条,却几乎在期期上架。这就很浪费上架资源。线上的货架,并不是说,不受线下空间的限制,就可以没有数量限制。它关系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便捷性。在后续的章节里会讲到。
3. 保存方式
这个真的就是硬核知识了。
首先肯定要在主观意识上重视它:
食品保存是一门学问,我要多学。我本身就学食品的,我们还有门课就是《食品保鲜与贮藏》,就专门讲这个的。
它对整个公司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做好了,降低产品损耗率,为公司省钱;同时,优质的产品,让顾客复购,给公司挣钱。
再次,就是行动上的:不清楚的,百度或者直接问供货商。
就在我写文章的时候,公司就因缺发保存知识,把红薯放在冷库,导致了冷害的产生:表面看起来好好的,内部却已经变褐变黑。真的特别心疼。
价廉
说价廉,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定价,毕竟不可能所有的产品价格都很低。产品有引流款,利润款等,那到底如何定价呢?
公司目前的定价方式:进货价*利润率。利润率会有个一般值,但也会随着品类不同,有所浮动。
价格,应该是市场竞争的价值体现。从这个角度,我得出的定价方式:
品质一样,你有我低。合作群,除了从公司获取收益外,还获得了市场销售指引和价格对标。你哪个产品卖的好,我进哪个产品,价格比你低一些。这样销量好,获利高。
价值双向,那公司可以从合作群获得什么呢?我给出的答案也是产品和价格,但打法相反。从众多的合作社群中,选取大家都在卖的产品3-5款,然后定价偏低或者持平。公司量大,供货价肯定比他们便宜,再低一些利润,还是可以完全做到的。
这样做的目的:树立美农价廉物美的定位形象。因为没有人能记住所有产品的价格,也不会一个一个去对比,他们会以他们知道的产品的价格来对比,这样对比出现几次后,他们就认为你这个平台的东西是实惠的。这个是价格锚定,也是引流。想想你是消费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以近期火爆的涌泉蜜桔为例,我们的价格完全就可以比其它团购的价格低,既完成了拉新(会有邻居愿意介绍朋友来买的,比送鸡蛋拉新,成本低还效果好),又完成了引流(既然这个便宜,估计其它的也不高,那就其它的也买买),还实现了薄利多销,利润也不低。这样,一石三鸟。
类似地,同样都是做双11活动,你会发现:那些顾客明确知道日常价格价格的产品,会卖的更快。比如土鸡蛋等。
品质不同,你有我优,价格稍高。有些产品在市场上鱼龙混杂,顾客很容易上当受骗。比如狮子头,蜂蜜,鱼肚等等。如果我们能找到优质且稳定的货源,我们就有了一定的定价权。
你无我有,价格我定。比如鲜肉面结,又比如鱼肚,至今我没在一个合作群里看到这个产品的接龙。为什么?我认为很可能是因为这个需要冷链运输。单群团长出货量少,生产商不会和其合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获得了独家产品代理权。而且,某些品,甚至大型超市都没有。
这个品上,我们就显出了独特且明显的优势,那这个品就应该作为利润款。而不应该常常拿来做活动,引流。
便捷
这个便捷是两方面的便捷:一个是一站式购齐的便捷,不用东市买鸡鸭,西市买海鲜;另一个就是不用走路到小区旁边菜店或大型超市的便捷。
但错发,漏发,少发的出现,会让上面的便捷瞬间瓦解,造成顾客流失。
之前我不太觉得,直到我也成为了社群团购的消费者之一。这里的时间,精力消耗是巨大的,比去菜市场买,麻烦太多了。
尤其,顾客要买的东西,是要用来招待朋友的,家庭聚会的,或者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那简直就是大型翻车现场。
每次反馈这类问题,后仓都会回复好的,下次注意。然后,下次继续。可为什么还会反复出现这个问题?
·主观责任心。一味强调责任心,也只是因人而异,属于不可控方式。是不是可以走两条线:有些团长,如果愿意分货,公司只配总单,由团长分拣,把这部分的工资给到团长。这样,一方面,团长分拣肯定更用心,毕竟和他的利益直接相关联;另外,团长首先接触到货品,检查质量,避免后续流入顾客手中,造成顾客流失。其它,没时间的,可以照旧。
·上架产品数过多,应该算一个。配50样产品和配20样产品,产生的错误率绝对不一样。这个再次说明要对上架的货品数进行控制。并不是说,线上没有实体货架,想上多少上多少。追求 一站式购物 和 降低错发,漏发的 的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售后有保障
当然,前提首先是要尽可能避免售后。
对于蔬菜类,我们的售后只能算是补救,毕竟顾客菜市场挑,品质肯定没问题;但对于瓜果类、海鲜类等在外观上看起来没问题,只能打开后,才能发现问题的这类产品,我们的售后绝对是个优势,是我们的优势品类。
总结:
从社群运营的核心价值(质优。价廉。便捷。售后有保障)出发,我认为社群团购可以从这几点优化:
1.运营优化方向:
控制上架货品数量,设定每期货品上架最高值。以减少后仓出现错配,漏配,少配概率;
产品定价。注意从合作群中获取主流产品以及价格,遵循:品质一样,你有我低,做引流品,公司物美价廉的定位锚定;品质不同,你有我优,价格稍高,公司产品优质可信赖的价值锚定;你无我有,价格我定,公司利润担当。
给上游产品部进货的运营数字化参考。整理每期的产品销售情况:销售额高的前10个单品,以及销售量高的前10个单品,建立爆品库;同样,销售额低或数量低的后10个,建立冷品库。同步给产品部。
产品优化方向:
在运营部数据化的参考下进行运作:爆品及时补充库存;冷品控制进货数量,尽快消化库存;控制进货品类,尽量减少因为品类过多,数量过多,产生的产品品质问题。
产品部选品应尽可能选择社群具有明显优势的品类:稀有性产品;市面上鱼龙混杂的产品;瓜果,海鲜,冰鲜类产品。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添加微信:dabaiquanpin或者关注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