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仍然记得当我能够认清自己生存环境与整个世界环境的区别,是在我5岁那年。或许是6岁,我想。不过我没有把握,记忆的一大特点,就是擅长模糊记忆,不善于具体时间的记忆。
例如,我现在问你,上周末的这个时刻,10点03分,你在干吗?我有很大的把握你回答不上来;但是,如果我问题你,上周末的上午,你在干吗?你或许能够应答一二,当然也可能照样回答不上了。因而,就更别提去年前,十年前的具体时刻了。
那时候我还是懵懵懂懂的稚童,某日的早晨,我揉着惺忪睡眼,拖着沉重步伐,走到家门口,望着对面山头的红日,感觉双眼越发的朦胧。那时候我以为今天是晴天,那么整个世界都是晴天,我把自己生活的环境当成了整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半点根据。
遵循着这样的想法,不知道起了几个早晨,直到有一天,我依旧站在家门口,面朝红日,当我再次以为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的时候,内心却不断有声音在和我说,不是的、不是这样的、其他地方也许在下雨。
然后我长大了....
大一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很没有主见,逻辑更是一塌糊涂,或许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当然就得开始寻求改变。逻辑不好,那就得培养自己的思维啊。批判性思维。上网搜了一下写批判性思维中的经典书籍,《学会提问》,我知道我并不聪明,看了两遍《学会提问》自己依然学不会“提问”。ps:这里补充一下,《学会提问》这本书还是相当好,认为自己需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可以进行阅读。
这里,我为什么忽然提到“批判性思维”呢?因为,批判性思维的一个特点就是启发你去思考生活中,你、我、大家理所当然的东西,去发现其背后所蕴含得道理。
小时候,理所当然的以为世界和自己生活圈一样,后来发现世界是世界,我是我;在南方,理所当然的以为大家的主食都是米饭,对于北方小麦,以面的主食并没有什么概念;从小到大,都是用脸盆洗脸,所以理所当然的以大家都是,来北方之后发现他们都是开着水龙头用手搓脸(剧史料调查,历史悠久的是用手洗脸);你理所当然了南方的洗澡方式,来北方之后才会呆呆的站在公共澡堂门口一动不动,当然,你进去之后会更加深刻了解什么叫“捡肥皂”,兄弟,来,帮我搓一下背!
不仅仅是在生活习惯上,还有很多的思想观念。生活在中国,受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理所当然的认为集体主义大于个人主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小家为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大一点的孩子就应该有美德、懂谦让,要牺牲自己的权利,“孔融让梨”,承当不应该承担的义务。
人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左右之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是同样的道理。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并不是非黑即白,谁对谁错。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遵循怎样的价值观念,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受限于生活环境。以为那些观念是自己理所当然的想法。
思考“理所当然”的想法,了解它的来龙去脉,那么也就意味着你有了选择的权利,它是否合理?我是否还要遵循它?当这个时候,也就意味你开始摆脱了原生世界的束缚。
那么问题来了:豆腐脑的吃法应该是甜的还是咸的呢?
题图:Eric War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