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贤人的六种表现

贤人的六种表现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4-01-02 14:53 被阅读0次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大学问家,曾任“博士”之职,以备皇帝顾问。与贾谊同时的还有个中大夫,名叫宋忠。史书上对他的介绍不详,但可以肯定,他与贾谊是好朋友,志同道合,趣味相当。
    有一天,二人利用休假之机结伴出行,一道上少不了发些议论。贾谊说:“我听说古代的圣人不在朝堂做官,就一定从事卜、医之业。我看现在在朝堂上找到圣人是不可能了,我们不如到卜筮的人中去找找吧。”于是,他们在长安市上见到了专门给人算命的司马季主。司马季主正在给他的学生们讲课。贾、宋二位大人假装无事静静地坐在他们旁边当起了听众。贾谊听司马季主的言论,觉得他确实很有见识,不同于一般的江湖术士,便插话对司马季主说:“我看先生的言谈举止,绝非普通之人,为什么先生却沦落到街头,干这种下贱的营生呢?”
    司马季主听了这话,忍不住想笑。他对贾、宋说:“我看两位先生像是有地位、有学问的人,怎么说出这么没水平的话呢?”
    他在列举了贾、宋二人所谓的“贤者”种种丑行后,给出了贤者的“六种表现”。司马季主心中的“贤者”是这样的——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而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司马季主提出了“贤者之行”的六种表现:
    面对统治者的错误,要敢于正面劝谏。但是,如果劝谏了多次还不听,那就要考虑离开他;赞扬人、推举人不求回报。批评人、责罚人不怕被抱怨,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国家、百姓为出发点;自己的才能不合适就不担任相应的官职,没有功就不能受禄;如果见到不正直的人,即使他们身份再高贵,也不尊敬他;见到有行为不检点的人,即使他们地位很高、官职很大,也不会觉得自己比他低下;得到了不必沾沾自喜,失去了也不必垂头丧气;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那么就不必感到愧疚。
    司马季主的话,直听得贾、宋二人大惊失色,怅然若失,再拜而退。

    贾谊、宋忠的话确实够浅薄的。他们认为,贤能的人应该处于高官厚禄的地位,而卜筮之人居于陋巷之中,地位低贱,收入微薄。像司马季主这样有才识的人不应该栖身于此。司马季主提出“贤者之行”的六种表现,让贾、宋二人羞愧万分。
    如果被劝谏者是一个贤明的人,那么,听到别人劝谏会及时纳谏,并勇于改正错误。否则,他就是一个昏庸的人。对于一个昏庸、固执的人,即使你以死相谏,恐怕也不能打动他,那样,还有再劝谏的必要吗?这也提醒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要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不要让正直的人寒心。也就是,赞扬人也好,批评人也好,就事论事,出以公心。不要热衷于搞权术,更不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有一说一,公道正派,爱憎分明。
    如果自己不能胜任,即使再有诱惑力职位,也不去担任。如果没有做出相应的贡献,再高的赏赐也不接受。做人要有原则,有尊严,有底线,不苟合,不逢迎。对物质也好、名誉也罢,要以平常心去看待,正确看待得与失……司马季主的“六种表现”,也是我们做人的六个标准,值得认真玩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贤人的六种表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wp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