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江
在西藏导游的口里,有两个达赖喇嘛是提到最多的,一个是达赖五世,一个是达赖六世。

达赖五世,即阿旺·罗桑嘉措,他借助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力量,打击了西藏与格鲁派对立的噶玛噶举派和农奴主集团头领藏巴汗,建立了甘丹颇章政府,在西藏实现了政教合一,确立了格鲁派在西藏的绝对统治地位,而且进京朝拜过顺治皇帝,接受了“达赖喇嘛”的册封,使西藏正式隶属了中央政府。这在西藏历史上可以说是能与松赞干布相提并论的重量级人物。在布达拉宫里,达赖五世的灵塔也是最气派最值钱。

达赖六世却很惨,是唯一没有灵塔的达赖。说得正式点,应该是他曾经做过达赖,但后来被废黜了。

尽管说达赖的权力在西藏至高无上,他也曾经做过达赖,但一个被废的政治人物何以能流传于世呢?是因为他是固始汗之孙拉藏汗与第巴桑结嘉错之间发生冲突﹐拉藏汗杀死第巴桑结嘉错﹐受牵连而被废黜,后人同情他而记住他吗?
说达赖六世,估计没多少人知道。但说出其名字,估计是大名鼎鼎。他,就是仓央嘉措。听到其名字,大家就知道导游会多次介绍他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是达赖,也不是同情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是因为他是西藏历史上伟大的诗人。

我把这两个当初结局截然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是想站在今天的角度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物留下的影响大?
达赖五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人物。他在明末清初与固始汗联合,为格鲁派的掌权及确立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保持西藏数十年安定,促进西藏社会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西藏僧俗大众一直十分尊敬和怀念他,尊他为“阿巴钦波”,即“伟大的五世”。也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影响西藏的社会形态。伟大的政治人物,对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常用永垂不朽来评述。

但政治是权谋,它谋的是集团利益。比如达赖五世,客观上他为西藏民众谋得了利益,但主观上是为了打击噶玛噶举派和藏巴汗,确立自己所在的集团——格鲁派的政治权力。我们现在仍宣传尊他为“伟大的五世”,是看好他“确立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至于他当年为实现目的用联系外部力量的方式,真不敢说怎么样,他的师弟——第巴桑结嘉措的暴毙,以及达赖六世的被废,还有其后西藏也一度为新疆的蒙古准噶尔部所控制的史实,不能说与他没有关系。
达赖六世,也就是仓央嘉措,他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在政治上他是一个悲情人物,被废被驱。在佛的世界里,他是一个“异类”,敢于突破世俗。在人的世界里,他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敢于追求真爱。在艺术的世界里,他是一朵奇葩,写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句和情歌。

仓央嘉措的传世,全在于他是“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是僧侣之王,本该割断情缘,却不忘要做“世间最美的情郎”。他发挥自己卓越的语言才能,运用丰富的语言文字,去唤醒藏民以至各种肤色民众的心中的“人的天性”,而不是装神弄鬼,愚弄大众。我相信在人们心中的仓央嘉措不是无所不能但面目狰狞的神的化身,也不是云遮雾罩难见真容的政治领袖,而是一个食人间烟火有人之常情的文化人物。

综观历史,政治人物的影响是有时效性和空间性的,他们只能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空间里产生作用,过了这个时间、超出这个空间,也许就默默无闻了。达赖五世的声名也许在西藏、中国,甚至佛教界,有选择性的“如雷贯耳”。我估计,即使今天,相当一部分游客记住他,也只是因为布达拉宫里他的灵塔太特别了,而这恰恰又是民众给了他很多很多的明证。至于日后一旦灵塔不在,还有多少人能知道他,那就真得细细推算之后才敢预测了。

而文化人物就是另一回事了。文化当然有民族性,也有时间性,但它没有地域性有句话是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而且文化好像白酒,年份越久远越是香醇。所以仓央嘉措尽管佛教界没给他修灵塔,但人们却把他刻在了心上,不仅西藏民众缅怀他,佛教僧侣也敬重他,懂点诗歌文化的中国人以至其他国家的人都知道他,而且估计后代人还会去读他研究他,因为只要人类还在繁衍,书写人的文化就不会断绝。就像仓央嘉措在《见与不见》中写的一样: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