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意外的先后读完契科夫的剧本《万尼亚舅舅》与阿城的中篇《棋王》。无论是创作背景还是时代,本毫无想干的两部作品,我却从中品出一点儿相似的味道。
《脊梁》油画我很推崇阿城的小说,有一种精炼的美感,我之前曾写:“读阿城的作品就好似欣赏一根脊梁,苍白、萧索,却依旧迷人。”阿城的作品篇幅大多不长,却擅长用几个场景折射一个人跌宕起伏的一生,收尾迅速却余味无穷,寥寥文字中透露着作者的精神气,每看完一篇文,总能让我思索回味良久。
《棋王》是阿城为数不多的中篇作品,根据他的自述,是他认为继《树王》后较为成熟的作品。《棋王》故事并不复杂,熟悉的文革背景,主角依旧是上山下乡的知青,不过这次是以“我”的视角,讲述了我的朋友“棋呆子”在时代洪流中孤身漂泊的故事。
棋呆子脑筋快,棋下的好,最后甚至一人战9人下盲棋赢了当地的名流,可见他的棋艺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但是他还是默默做着工,满足于能吃饱、有棋下就知足的生活,甚至有人主动伸出援手可以带他走出时代的困境时,他依然选择留在时代的洪流里,做一个飘零的叶子。
棋呆子这一生注定将如此平凡甚至可以用落魄来形容,可以说这是他向时代的妥协,但是在对棋艺的追求上他却从不妥协,他不会因为窘迫的境地而抱怨自己满身技艺无处施展,而是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潜心钻研,及百家于一身,这种境界也许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
不久,脚卵抬起头,看着王一生说:“天下是你的。”
抽出一支烟给王一生,又说:“你的其实跟谁学的?”
王一生也看着脚卵,说:“跟天下人。”
清代盛大士《谿山卧游录》曰:“米之颠,倪之迂,黄之痴,此画家之真性情也。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生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故颠而迂且痴者,其性情于画最近。利名心急者,其画必不工。虽工必不能雅也。”
而棋呆子于棋于人生,都是近乎真性情的。他不计对手身份、学识,逢棋便下、遇人便学,这种不世故、不逐利,真正源于本心的追求,才让他的技艺能够融汇贯通,集大家于一身,真正达到“雅”的境界。
细想《棋王》的一生,我会为他的生不逢时而惋惜,但又不得不承认,也许正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代,练就了他的心性,造就了他非凡的棋艺。想象着王一生枯瘦的身体孤零零逆流而立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坚韧不倒任其冲刷涤荡的景象,我不仅为一个人的精神气所感动。也许这便是人与时代所碰撞出的火花:隐忍的、坚韧的、却暗藏着勃勃的生机,让人移不开眼。
---
相比之下,同样是现实主义题材,契科夫的作品就残酷的多。
不得不承认,契科夫的剧作蛮无聊的,《万尼亚舅舅》的故事相当单调,但结尾的抨击却不会因为剧情的苍白而缺乏力量,正相反,也许正因为剧情极度贴近生活真实的乏味,让结尾对现实的披露而更加深刻露骨。整部作品就好像契科夫端上来一盘名为“生活”的菜肴,看上去有些索然无味、吃着也的确宛如嚼蜡,然后他告诉你,这就是从你家餐桌上直接端来的,这就是你真实的生活呀!
终于懂得鲁迅那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契科夫这是逼着所有人都成为那个勇士阿!
---
契科夫的戏剧,残酷在于揭露了真实后,告诉你你依旧无可挣扎,这就是在特定时代下人的命运。而阿城的短篇,则展示了在时代激荡下人们与时代妥协的同时,依旧顽强不惜的生命。
同样颠沛的时代、同样残酷的社会,两位作家用不同的故事呈现出不同的人生哲学。但无论是悲情的批判还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应对,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作家们传递出的精神气度,都宛若那个时代的脊梁,稳稳地支撑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屹立不倒,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值得我们去铭记。
2018.10.09 火曜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