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6篇:常规的总结归纳根本无法提高成绩

第16篇:常规的总结归纳根本无法提高成绩

作者: 学业规划 | 来源:发表于2018-09-03 14:01 被阅读0次

从今天开始,请和我一起养成逐字阅读的习惯!

大家好,这里是《进击学神》系列原创学习方法的第16篇文章,我是李小师,中学时代逆袭伪学霸,和我的团队伙伴们一直专注于研究中学生学习策略、新高考选科、高考志愿填报,这个《进击学神》系列主要分享我在初高中阶段的逆袭经验和感悟。

本期正文:

你能否进步,取决于你是否意识到常规方法根本不适用。这个概念不是看到了就能学的去的,我在脑子里刷过上千遍,是我学习进步的起点,极其重要。

常规的意识和方法只能诞生平均水平的成绩,否则应该人人都能学得很好才对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眼见为实,我那时候选择相信这个逻辑判断,坦然的去接受这个事实——高手必有成为高手的方法,我不是高手,应该是还没有领悟到。

孩子们面对的考试,说难也难,那么多学科,那么多概念,那么多种题型,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种极致的状态,确实很不容易。

但是考试说简单也简单,比的就是考生和出题者思维能力的高低,谁被看透谁就输了。出题人看透学生,就会给你处处设坑,而且保证你能掉进去;考生看透出题者,会感觉他们就像是个小丑一样设个陷阱还插个小红旗。

思维能力高低,这个说法有点虚,不是很好理解,咱们可以换个角度,可以理解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这样的话还是很难界定,因为在咱们身边确实有好多孩子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会,但是就是考不到高分,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学到可操作的技能,我把这个问题具体化一下,分为三个阶段的竞争维度:

第一阶段:通过记住知识数量构建信息优势

在人群中,90%的孩子都处于这个阶段,有些孩子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好,不愿意学,学到的东西自然少,这个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所有学习方法中,不愿意学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不愿意学不算是学习方法,有这方面困惑的孩子建议看一下第13篇,找找动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态度端正但不思考,大脑不像是大脑,更像是硬盘,每天上学就是拷贝信息去了,怎么说都不听,总会找到各种理由让自己觉得这种状态是合理的,尽力的,无奈的,其实也是学习态度问题,现在叫伪勤奋,通过体力活感动自己,这个问题根源其实是算不明白账,想不清楚动脑和动手哪个更轻松。

解决学习问题就像是扶贫一样,不是给钱,给钱没用,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只有思想改变了,行动才跟得上。

第二阶段:通过知识获取速度构建效率优势

在人群中,大约10%的孩子处于这个阶段,能想清楚其实思考的学习效率会更高些,所以总是会刻意的想着去延长学习时间,强化时间管理,优化学习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努力的去复习,去总结,去反复巩固,在信息数量上和质量上可能是第一阶段的几倍,所以成绩基本都很不错。

但是,当时间不可延长,甚至注意力都已经不可再聚焦的时候,就出现了瓶颈,并且会长期处于这个状态,任由自己如何努力也突破不了,该掌握的全部掌握的滚瓜乱熟,考试就是会错,压轴题就是突破不了,相信很多经历过中考的孩子都会体验过这种痛苦。

本质上其实还是在做信息的积累,就是效率高了些,量大了些。怎么解决呢,就像是化茧成蝶一样,常规的努力已经无效,这个区域靠的是感悟,能力上是一种跃迁,解决办法在第三层。

第三阶段:通过知识认知深度构建迁移优势

在人群中,大约1-2%的孩子能达到这个领域,在人群中真的是百里挑一了,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可以称为学霸,霸气在哪里呢?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前面的三个阶段其实对应着知识学习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数据管理,所以孩子们跟一个硬盘似得考来考去,全部文件随意摆放,调取查找很费时间;

第二个是信息管理,把硬盘里的内容删删减减,再结构化一下,条理清晰,调取速度非常迅速;

第三个是底层规律,在信息整理的过程发现了信息背后的规律,这些规律适用于处理大量同类信息。

现在大家应该可以清晰的看出来第三阶段的差别之处了吧,对的,前两个阶段学到的是知识本身,但是第三阶段学到的是知识背后的规律,这个规律可以大面积复制到其他可类比的内容上去,有一个质的飞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咱们国家高等院校985层次平均录取率1-2%,重本平均录取率10%,普本大专90%。刚好对应着这三种能力层级,所以大家现在知道每个层次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了吧,吓不吓银!

咱们今天的主题不是总结吗,为什么我要说一下前面的内容呢,没错,接来下,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如何通过提高总结能力实现跨越,咳咳,之所以有这些感悟,是因为我高中时候连跨两级,可以说体会的非常深刻,这种东西真的不是看看书能整理出来的了。

说重点,所有的知识获取,其实都来自于总结,不总结的孩子在高中几乎走不到第二阶段,别拿初中举反例,初中内容太少了。听到看到都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梳理,和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接,这个知识才真的能成为自己的,不会总结,再多的技巧方法摆在那里,你是拿不走的。也就是说,总结才是获取知识的入口(看谁还敢不总结)。

我一直在强调要思考,之前也给大家分享过,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他的有效思考量,而不取决于他的劳动量,就像是很多人十年的工作经验,有可能是一天的经验用了十年,还比不过别人边思考边干活一年的进步呢。

总结这个事情,和听课、看书都不一样,总结是个思考过程,所有不思考的总结都是耍流氓,充其量是信息搬运工。那么如何通过总结实现自己的学习模式层级跃迁呢?

咱们来深入的剖析一下总结这个思考过程,这里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总结到现象层面

主要是表面现象总结,看到什么就总结什么,看到什么就记住什么,看到的是表面。

第二层次:总结到技术规律层面

总结出一些方式方法,题目出现变动或者换个包装还能识别出来,看到的是方法。

第三层次:总结到底层规律层面

看出了对应内容的底层规律,规律跨越了知识点的限制解决问题,看到的是理念。

举个栗子:

牛顿第一定律说,所有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第一层次总结:把概念咬文嚼字倒背如流,各种概念题几乎不错,这就很不错了,其实很多孩子还没做到这样呢。

第二层次总结:不只是背下来了,还理解了力、加速度、速度的因果关系,能够解释经典力学绝大多数现象。

第三层次总结:概念本身理解了,并且发现不只是客观物体有这个规律呀,咱们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到处都是的。比如说:每个学生都会保持现在的学习成绩,直到他感悟到新的更好的学习方法为止;失恋的人因为之前习惯了两个人一起生活而会一直痛苦下去,直到又找到了一个人恢复了两个人的状态为止。等等等等,理解了惯性定律,就像是开了天眼一样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再举个栗子:

小李老师因为有好多群,群里有好多人,他赚了好多钱(咳咳,实际没多少,简单举例)

第一层次总结:群多就可以多赚钱,要是我干我就多做一些群,赚钱妥妥的。

第二层次总结:群多只是表象,关键是群里发资料,写文章,所以我做我就多发资料,发财了发财了。

第三层次总结:前面都只是形式,李老师的理念是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帮的人多了,自然会有人来帮助自己。这个理念决定了他去整理节省孩子家长找资料的时间,写方法避免孩子走弯路,努力做了很多有品质的事情,用心程度和专业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才会有发展,所以我要做,我首先去想我怎么能帮助更多的人才行。

可以看一看,两个例子的三种总结层次,哪个才会让自己获得真正的能力,怎样总结才能真的高效,真解决问题。

方法有了,接下来就是反复练习,反复打磨,刻意的去找自己学到的内容,然后按照这三个层次去感悟,养成习惯,看到一个知识:首先想这是什么(第一层);再想这个东西怎么用(第二层);然后想还可以用在其他什么地方(第三层),然后总结出现象、方法、理念。

刻意练习,比较高效的是复合练习法,即:在不同的场景里,重复应用这个方法,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方法。反复多次打磨。

 

现在再来看看,你如果继续用原来的总结方法,真的可以提高成绩吗,未必吧。回头再看一下我写的第一句话:你能否进步,取决于你是否意识到常规方法根本不适用,是不是有些道理!

大家发现没,我总是喜欢结构化描述问题,动不动就几个层次,几个阶段,几个境界的,其实这就是我从土木工程本科学习中抽离出来的结构化表达理念。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想变强,要去改变结构,所有的学习进步,都是改变了思维结构的结果,思维结构不变,效率不可能变,效率不变,成绩不可能变。很有趣吧!

功夫我给了,能学到多少看你自己的了。

有关孩子学习上的疑问与困惑,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6篇:常规的总结归纳根本无法提高成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ib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