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起义,袁世凯统治时期,对内实行独裁统治,横征暴敛,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其中最大的是白朗起义。1912年,白朗在河南西部率众起义。迅速扩展到几万人,转战豫鄂统等省。1914年,白朗接受孙中山联络人员的指导,改义军为“公民讨贼军”,提出“还走袁世凯”、“设立完美之政府”的政治口号,是年8月被袁世凯镇压下去。起义虽然失败,但它加速了袁世凯反动统治的崩溃。
“二次革命”:"宋案”和“善后大借款”发生以后,孙中山认为“非去袁不可”,号召国民党立即兴兵讨袁,黄兴也在南京誓师讨袁,安徽、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等省先后独立因这次讨袁军事行动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史称“二次革命”,又因主战场在江西、南京,又称“赣宁之役”。由于国民党内部涣散,缺乏人民支持,9月初就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二次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捍卫民主制度的一次武装斗争,二次革命失败以后,正式确立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中华革命党: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召集一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继续进行反袁武装斗争。但由于提不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又规定 了比较严 格的人党手续和组织纪律,使中华革命党成了一个脱离群众的狭隘的秘密团体,因而既不能在国内政治生活中起较大的影响,也没有能够在反袁斗争中掌握领导权。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新
筹安会: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1915年,在袁世凯的授意下,以杨度为首,申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严复等人成立的。它以学术团体为名,公开鼓吹复辟帝制,通电歌到京各省派代表到京请愿改变国体,拥戴袁世凯称帝。
洪宪帝制:1915年,袁世凯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授意美国顾问吉德诺,日本顾问贺长雄,先后发表文章,鼓吹中国不适合民主共和政体,复辟帝制。又授意杨度、严复等人组织筹安会;电请各省派代表人京,请愿改变国体。随后召开袁记国民大会,接受请感和拥戴,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恢复帝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蔡得、李烈钧等于1915年12月在云南成立护国军,孙中山号召各地讨袁,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不久,袁病死,洪宪帝制丑剧随即结束。
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实权掌握在国务总理段棋瑞手中。黎不甘心做傀儡,在英、美支持下与以日本为靠山的段棋瑞抗衡。1917年春因“参战”问题斗争公开化。段主张对德宜战,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借款,扩大皖系势力。黎援引国会极力反对。段召集亲信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黎下令免去段的职务。投离京通电各省武装倒黎。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故称“府院之争”,它实际上反映了英、美与日本在中国的斗争。
张勋复辟:1917年5月,黎元洪与段棋瑞发生“府院之争”。黎无力与段抗衡,被迫同意张勋北上调停。6月张勋率辫子军人京,逼黎元洪解散国会,并驱走黎元洪。7月1日,张勋、康有为等拥溥仪复辟 ,政民国6年为宜统9年。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段棋瑞也以反对复辟为名,组织讨逆军进京。12日张助兵败,为时12 天的复辟丑剧破灭:段棋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重掌北京政府大权。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是为新文化送动兴起的标志。自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从上海迁到北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出了"打倒孔家店",进行文学革命的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十月革命后,开始介绍马列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