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是奇怪的怪爷爷——其实他是伏尔泰,他真的丑得很醒目,而且发际线很高,使我画得很痛苦,希望你们是因为他很丑才进来看,但是他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关于图文双修的一些想法——参考值只有我,包括探讨文手绘手一直以来的隔阂、对双方的不了解、争辩谁容易谁辛苦,其实像我这种双修的人还挺多的(大家的技能都点很多),所以想特别写些话厘清想法,并告诉只有专攻其中一项的人,其实我们被夹在中间也挺尴尬的。
图文双修的自白文手: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先来专说文手的部分。英国有种东西叫“六字小说比赛”,用六个英文单字使它成为有故事的一句话,所以每个字都很重要,都必须精挑细选,由此可知,不是字数多才有内容,短小的句子也能成就一个故事,不同的篇幅和体裁所展现的都是不一样的风貌,而这个概念其实是跟绘画相同的。
以小说为例,它需要的是活灵活现的人物,动人的故事,曲折吸引人的情节,优美的文笔,使人回味的余韵,如果可以,最好能有个意想不到的结局等等,在还没动笔前,就有许多前置作业,甚至也有很多人,会特别把稍纵即逝的灵感记下来,把故事大纲及概要写好,或是把人物的背景资料写出来,可能还需要海量的知识,有许多事要学、要知道,而且我也清楚这很花时间,记得村上春树在《身为职业小说家》里也说过,写小说可能是最没效率的工作之一。
此外,文笔也是文手很注重的事,可以说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就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是一名老渔民捕猎到一条大马林鱼,但是后来被鲨鱼吃掉的故事,一个简单又直接的真实故事,却能被海明威写到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就是因为他的文笔、叙事的艺术及内涵,所以我们会试着模仿某种文风,学习某个作家的写作手法,并内化成自己的文字,进而活用。但是,文风的塑造又是特别不容易的,多看书、多记名言锦句是一个方法,但那不代表会成为自己的内涵,我个人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找到属于自己的文笔,在风格还不够明确,文章的积累不够时,文笔都没能稳定下来,所以我认为,如果说写文的练习期不一定很长,我是认同的,但不表示就没任何事需要做,文笔的凝炼就是很重要的一环。
我想,文字的厉害之处在于内容的描写,如果某一部份很重要,可以写得极其入微,也可以大略到一句话带过,也就是“剪裁”的功力,这部分我暂时不细讲,未来有时间再好好讨论,此外,藏梗可以让故事更有份量,如果看到后面揭梗的时候,可能还会有“我知道!这里前面已经提示过了!”的感觉,就像是一层层叠起来的千层蛋糕,每看一层都是一个惊喜,然后再由很多层内容构成一篇小说,这种惊喜感与剪裁所凝练成的体验就是我喜欢写小说的原因之一。
绘手:一笔一画都是累积
虽然我两个领域都有涉猎,但绘龄多写文的太多年了,其实对于画画这件事(这么说可能会让许多人觉得我很怪),我一开始不是特别喜欢,可以说是“无感”,对我来说,画画只不过是一种天赋,我会所以我去做,就像生来就负担的义务,我不像很多人,是因为喜欢而去学,小学的时候去学,是因为我母亲发现我有这方面的才华,因而让我去画室上课,仅仅如此,现在继续学,除了真的很喜欢,也觉得不学下去,自己就像废物一样,辜负了父母的苦心,对我来说,绘画是种难以言喻又矛盾的存在。
因为这样的原因踏入美术圈,加上一开始接触的是纯美术,让我充分意识到,纯美术非常讲究天赋与创意,举个例子,举世闻名的西班牙画家毕卡索,七岁开始跟父亲学画,八岁即创作出第一幅油画,十三岁时已经超越父亲,而我(或是大多数人)十三岁时还在练水彩,这就是天份的差别,虽然我的例子的确极端了些,但这才能感受到美术很讲天赋的实际差别,而创意是不需多言的,任何创作产业都需要,创意就是摇钱树。
值得庆幸的是,正因为纯美讲求技法而入门容易,因为技法是可以苦练的,就算没多少天份,只要愿意下苦功,是可以学好的,这是和文学差很多却又性质相近的地方。我们的每幅作品,背后是:每天数小时的练习、长久压榨的双眼及双手(不少绘手画到手得肌腱炎)、以视金钱如浮云的态度买美术用具、长年去画室学习的学费等等,还不包括出社会后面对惯老板的种种美术人特殊待遇。而以我写文的经历,最开始就是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后来用电脑写,并买了几本教如何写小说的工具书,去网上找他人的教学,根本花不到多少钱,耗时仍是会的,但不会因为每天花八小时写文而得肌腱炎,至少我目前没听过,这就是最明显的,金钱与时间上的差别,而性质相近的部分,我觉得是在创意上,同样都是特别讲究创意、个人特色的领域,也许会有差异,像是需要前卫大胆的作品或是好莱坞式的“给我同一套,但要不一样”,但其本质都是围绕在创意,所以如果哪天江郎才尽了、没有想法,不管绘画技巧多高深,技法多厉害也就是个画匠,不是画家。
总结以上就是在说,基础和技法很重要,这就像地基,没有这个无法往上盖房子,但要把房子盖得好看,就需要创意、画风、经历等等。分别说了文手和绘手,我讲到后面可能都会混在一起说,就能知道两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不过一举出差异,有些事却又南辕北辙,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解释为,这只是两种不太相同的叙事方式,但也许我想说的是同个事物,因此我认为,不需要去争论谁触及率广或谁能让人记住,两者的市场不一样,表现手法也各有利弊,只要能引起共鸣,足够触动人心,自然会有人看到。
文手v.s绘手——我们不一样
先说说这两者的差异,很明显的,一个是文字,一个是图画,而通常,图比较容易吸引人,毕竟人是视觉动物,而且看的时间快,所以特别受人喜爱,再者,图像能提升记忆力,并能携带较多资讯,就像图像学习法,以我的经历为例,小学四年级在画室时,我看到一个大姐姐画了张安迪·沃荷式的钢铁人九宫格,我当时傻愣愣地看了一分多钟,却能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我当时并不是漫威粉,所以可以扣除个人偏好的影响,由此可知,图画是更容易记得的,而文字很常动辄几千字起跳,更不用说长篇小说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很多人就会不想看或懒得看,坦白说,这是文手的一大劣势,况且就连我自己有时候都会有懒得看的情况发生,所以不能否定,看文章所花的时间跟看一张画的时间完全无法比较。
但是文字有个好处,可以描写得很深刻,甚至刻骨铭心,再者,文字的故事性是很强的,它所能表达的情节、故事张力远高于绘画,如果作者刻意引导,读者也比较不容易想到别的方向去(但大多数作者好像都希望读者能有自己的解读?也就是所谓“作者已死”论),而且基本上作者没写的就是要你自己想,像JK罗琳那样梗藏太多写不完的情况并不多,即使文章仍然是主观的,但没美术这么可怕。然而绘画却不然,很多选手参加比赛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得名,因为美术太主观了,技术不是一切,感觉才是重点,可能这个老师觉得你画得很细腻应该第一名,另一个却认为你不够模糊没凸显焦点只有第三名(此为学姐的经历,因为画得太细致而被扣分),美术的邪门在于你完全无法假设别人会怎么想,此外,一张画表达的是一个画面,所有故事都需要自己想像,例如:画中的主要人物为什么要摆这个姿势?他为什么会在那里做那些事?这张图想表达的想法是什么?最为人熟知的例子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们连达文西是在画他自己的性转还是画一位富商的夫人都不清楚(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后者的丽莎夫人),光靠一个画面判断这些可能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们只能说,这张画的画面感很有力量,感觉意义深远,没办法说它的内容物跟小说一样厚实有故事。
文手惜绘手——其实我们很像
先厘清一件事,文手跟绘手就表现手法上还是完全南辕北辙的,所学技巧大不相同,如果要想成思维逻辑上的差别也行,所以无从比较孰好孰坏,这里所指的很像,是本质及创意上的相似。
同样都是创作者,对灵感都有很大的需求,也许你会认为,可是文手的灵感是文字,而绘手的灵感是图画,但是于我而言,那都是一个意象,甚至因为我在绘圈深耕多年,在写文前都会先想好画面,像电影那样,然后才写出来,我的思考过程完全是以图画为主,反观画画,我会在画的同时剖析每一个物件,是以什么手法绘图,叠了什么色,远近关系等等,像层层洋葱分析原图,我不清楚外圈人或看这篇文的大家怎么看画画这件事,是觉得“不就依样画葫芦?”、“有什么好难的,描就是了”或是认为“艺术嘛,划开心就好了”,可能没想过我们的脑回路是什么样,总之,即使呈现出来的样子不一样,也不代表创作的过程一定大相径庭。
我想虽然两者都需要天赋,会有画风、文风的差别,都需要练习及后天的努力,过程的学习的确不一样,但都是为了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去创作,以我来说,我能用画的就去画画,画不出来或认为用写的比较恰当就写文,反正只要能阐述我想说的事就好了,挑适合的去创作就行。
图文双修的我,庆幸自己选择两者
其实一开始学美术的时候,完全没想过自己会接触文学,当时我还学音乐,已经分身乏术,能偶尔看国外青少年小说的翻译本就是奢侈不已的事了,我没有像很多大佬一样,从小被培养看古书,如:大学、中庸、红楼梦、 三国演义等等,所以从来不觉得自己有机会接触这个领域,而且我从小立定志向要当放荡不羁的艺术家,对现在的这个状态也是意料之外。
初中开始写文后,觉得就像哥伦布找到新大陆一样,特别高兴啊,终于不用什么都用画的了,不会画那写出来就行了,虽然这时候就跟从零开始的菜鸟一样,全都要从头学起,什么都不知道,但这一切又让我觉得很有趣,保持着这种热诚,我一直写文到现在,也持续画画,既使中途都曾想过放弃,会觉得很沮丧,遇到瓶颈又不知如何突破,对自己永远不满意,但是,正因为不满足,才会一直进步,才能创造更好的作品。有时候我也会想,很羡慕那些只有一种专长的人,我知道的一个绘师,叫Crystal Kung水晶孔,到美国加州的CalArts学动画,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学这些,她说因为她只会画画,或许听来有些好笑,但这个事实让她可以专心一致的画画,把技能全点在这上面,但是我就不会这样,我把技能分配到美术、写文、音乐上,或许是我没有能力,无法把三者都学到很厉害,也或许只是我在找借口,并非真的做不到,但是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会都去接触,因为我分别从中得到的那些收获,是任何事都无法取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