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再读李白的诗,有不同的感受。以时间为轴,体会一代奔放浪漫的诗人不同时期的心境 ,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序:一直有这个想法,按年代来整理李白的诗,感受诗仙漂泊又浪漫的人生。李白生平,又是一段唐王朝从盛到衰的历史。一位才华横溢、快意从容的诗人,面对际遇坎坷,国家兴衰,又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喜也罢,悲也罢,读史读诗,留下一世的叹息。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出生在盛世的大唐,他饱受了安史之乱的痛苦。他是诗人,他快意恩仇,亦或相聚与别离。他就在那里,用诗歌笑看风月,在醉意中书写从容,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留下了风情万种,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人生。
出生时间:701年(长安元年),出生地:唐朝碎叶城,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出生自带贵气,这样想来,李白终身当投官也是情理之中。
705年(神龙元年)父李客逃归蜀中,定居于蜀中昌隆县清廉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李白五岁,开始启蒙,《上安州裴长史书》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之说,作《登楼诗》,少年李白,精通经书和史书外,也爱道教的典籍。有铁杵磨成针的典故由来。《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读书大匡山。意气风华的他,在读书之余,开始学习剑术,并且热衷于求仙问道。道教盛行,大匡山后有座山叫戴天山,这期间写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开元四年(716年),十五岁在昌明县衙做小吏,弃职而去。
开元六年(715年),李白十八岁,从赵蕤学纵横术,修业一年有余。赵蕤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坚持“夫妇隐操,不应辟召”的处事态度。唐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辞而不就,隐于山野。
开元八年(720年),二十岁弱冠之年的李白辞别赵蕤,有满腹才情和纵横天下之志的他游成都,谒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苏颋。名气大增,却并没有举荐之实。锦官城里,李白开始品尝人生百味。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同龄的李白还在巴蜀游走,不断自荐。但是他并不愿意走科举之路,从最低官职开始。他希望自己实现理想的方式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李白的孤傲和骄傲,不走凡夫俗子的道路,或许跟他的身世有关。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李白总是在寻找机会,又总是无法如愿。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拜见渝州刺史李邕,李邕不愿意接见。这时的李白写了这首《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是对李邕傲慢态度的回敬,也表达了自己的少年锐气。意气风华的样子让人佩服和欣赏。在峨眉山,结识了在此修道的元丹丘。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学道谈玄之人,和李白的交情颇深。就是将进酒里的丹丘生。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首《别匡山》“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李白的宏伟志愿,一目了然。离开并非不留念,而是因为有远方去跋涉。船出三峡,写下一首《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和要出门的我们一样,前途未知,几分欣喜,几分感伤。在江陵结识了衡山归来的道教大师司马承桢。经过浔阳时,李白登上了庐山,写下了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另说作于55岁)。《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到了金陵,写下《金陵望汉江》“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诗中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含蓄又自然的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之情。
智慧启示:要写诗,先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即兴写下《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几分离别的感伤,在酒意中飘散。这次行程,李白饱览了越地山水,探访了许多名胜,写下了《越女词》、《越中览古》等诗。观了沧海,登临天台,天姥山。多年以后,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后,由越返吴,来到苏州,登上了姑苏台,写下《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旧的荒台,新的杨柳。曾经的江山动荡,血雨腥风,终究归于了沉默。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也许是生病的日子让人特别寂寞,他写下了那首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并想起了亦师亦友的赵蕤,作诗《淮南卧病抒怀寄蜀中赵赵徵君蕤》“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冠怀锺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这首诗从功业未就写起,而后抒写思乡、怀友之情,一路写来如诉如泣,恰如一封寄给友人的书信。结构上顺着感情的自然发展,跳跃性并不大。直抒胸臆而语言没有夸张渲染,想象也未见飞动超人的特色,但感情真挚自然,层次井然,炼词造句处处贴切。如就诗的风格来说,由于是诗人早朝创作,还没有形成后来那种豪放浪漫的特点,但从驾御文字的能力上看,却完全是一副大家手笔,功力是极坚实的。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病愈之后的李白离开扬州,前往楚地,北上汝州,去寻访好友元丹丘,途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一见如故。元丹丘陪李白去拜见了时任安州中都督的马世会。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享受山水之乐,孟少府指责李白隐于山野,于是李白写下《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此时隐于山野,是为了养望待时,待时而出。“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乃虬蟠龟息,遁乎此山。仆尝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嗽之以琼液,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俄而李公仰天长吁,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飡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即仆林下之所隐容,岂不大哉!必能资其聪明,辅以正气,借之以物色,发之以文章,虽烟花中贫,没齿无恨。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兽,以驱之四荒,磔裂原野,使影迹绝灭,不干户庭。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此乃养贤之心,实亦勤矣。”许家小姐秀外慧中,才貌双全,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这段入赘之事,也许李白写下的《山中问答》作了回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李白在黄鹤楼为其送行,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李白离开安陆是非之地,去了大唐京都长安。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张垍是个嫉贤妒能之人,虽然答应要帮李白,却只将其安置到终南山北麓,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寓居终南山。李白苦不堪言,写下《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明明是求人,却没有摧眉折腰,言语中尽是自负,这是李白的风骨,也是盛唐文人普遍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时代的整体性格。(不过正是这段苦不堪言的经历,日后玉真公主举荐青云直上,后话。)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终南山远离尘嚣,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李白居于此却无可奈何,李白决定西游邠州、坊州等地,寻求荐引。临行前,他写下《赠裴十四》“朝见裴叔则, 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诗人用汹涌的水势,比喻社会环境的险恶和人生道路的艰难,并在友人的精神风貌里,照见自己的襟怀和人格。西行途中,李白登临太白山,留诗《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当李白幻想乘清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回头望见武功山,心里却惦记着:如果这样离开,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在邠州,李白备受冷落,曾经一掷万金,如今身居困顿无人问津。李白来到坊州,受到王嵩的款待,介绍李白与阎正字相识,写下《酬王司马阎正字对雪见赠》“游子东南来,自宛适京国。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愁颜发新欢,终宴叙前识。阎公汉庭旧,沈郁富才力。价重铜龙楼,声高重门侧。宁期此相遇,华馆陪游息。积雪明远峰,塞城锁春色。主人苍生望,假我青云翼。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透露自己一旦荐举,尽力辅佐帝王以大济苍生。西行数月,落寞而归。带着失望孑然一身回到终南山。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 举杯邀明月的李白 ,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这段时间,李白写了《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一说写于743年)亲切的嘱咐好友蜀道崎岖险阻,同时也告诫朋友个人的进退升沉早有定数。诗中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开国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三十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李白来到了梁园,在梁园把酒思古,《梁园吟》“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李白相信坐卧山水,仍有出山之时。李白的诗,很多夹杂着消极成分,单总体上并不使人消沉。只因他心里的火焰从未熄灭,始终没有丢弃追求和信念。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道德文章,为世所重。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李白前往嵩山,受故友元丹丘之邀前往颍阳,告别元丹丘下山,到了洛阳西南的龙门,写下《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青云当自知,何必求知音?”惆怅啊!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这时的李白写了著名的《梁甫吟》“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这时的李白或明或暗的倾述了胸中的愤懑与不平。尽管如此,他没有消极,坚信自己不会久没江湖,他终是旷达的李白。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唐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征沼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李白也来到了洛阳,在这里,李白认识了元演。元演其人,性情不羁,慷慨豪放,与李白意气相投。李白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折杨柳》曲,乡愁蓦然涌起,于是写下《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不久,李白离开洛阳,回到了安陆。一别数年,夫人待他如初,不管漂泊多远,有个淡如秋菊的女子在那里等他。李白是幸运的。长安之行,李白苦心营运,却处处碰壁,屡遭白眼,身心俱疲。栉风沐雨,总有归途,李白找到久违的清净和归属感,很是欣慰。《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 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 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 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 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李白要将自己归置于林下,不再过问尘事,直到千年以后才再入尘网。这首诗含有受挫后的自我解脱和自我安慰。如李白一般,有救世济人的远大抱负,也有与司马相如比肩的才华,却要等到千年以后才能被认可。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李白决定前往襄阳,拜谒韩朝宗。在拜谒韩朝宗之前,他先写了封陈情书信《与韩荆州书》。这封信是求人荐引,多有奉承之意。介绍自己时又疏狂傲世,飞扬恣意,自命不凡。“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最后,这封书信也没有换回一次举荐。这次拜谒韩朝宗,对李白打击很大。其后的许多日子,他都在襄阳城里四处浪荡,沽酒买醉。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许夫人卒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移家东鲁,隐居山东徂徕山,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奉玄宗诏入京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2] 李杜相识
天宝三载(744年,注:天宝三至十五载、至德年号期间称“载”而不称“年”)自知为朝廷亲近所不容,遂上书请还,玄宗以其“非廊庙器”。
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当作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其中心在于通过申述自己轻财好施、存交重义、养高忘机以及富有才情种种品行,向时为安州长史的裴宽辩解自己遭受诽谤谗言,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表明自己当年绝不会追随李林甫,陷害裴宽等人;并表示如果裴宽不相信自己所言,将再次进京、弄清事实真相的决心。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 李白与安史之乱 李白与安史之乱 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今浙江省膝县)。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天宝十五载、至德元载(756年),避乱庐山。
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 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入永王幕。二月,永王败,李白入浔阳狱,后流放夜郎。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 李白 李白 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宝应元年 (762年),李白六十二岁。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卒于当涂。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游踪地名对照表(一致的不再赘述)
益州——成都,昌明——江油,安州——安陆,渝州——重庆,剑州——剑阁,梓州——三台,坊州——黄陵,长安——西安,邠州——彬县,龙州——平武,秋浦——池州,岳州——岳阳,襄州——襄樊,江夏——武汉,蓟州——蓟县,幽州——北京,汴州——开封,赵郡——大名,任城——济宁,邓州——南阳,并州——太原,金陵(江宁)——南京,浔阳——九江,南陵——南陵,越州——绍兴,江陵——江陵。
本文内容参考百度搜索、随园散人《李白传》、李白故里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