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扰帖木儿安眠者必受诅咒,任何打开石棺的人会释放出比我更可怕的战争邪魔!”是不是很拉风的一段文字?没错,今时今日它依然雕刻于贴木儿帝国创建者帖木儿大帝的墓碑上!
帖木儿,这个拥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尊贵血统的突厥蒙古贵族,被后世历史学家公认为其功勋伟业仅次于祖先成吉思汗。在他身后,有相关学者认为,“1405年帖木儿之死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达尔文,在其著作《贴木儿之后:1405年以来的全球帝国史》一书中,基于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而作出的一个基本判断。
时至今日,帖木儿这位残暴而伟大的蒙古征服者也许已经与现代人渐行渐远。但在达尔文看来,贴木儿帝国曾经的辉煌成就已难以用语言来书写。帝国的版图曾一度涵盖中亚河中地区,阿富汗、伊朗、费尔干纳盆地、高加索山区、美索不达米亚高原、印度河流域。虽然由于板块过于庞大的缘故,帖木儿很难将这些地方完全掌控,造成内部管制真空这样的恶果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但其巅峰时期几近囊括了从小亚细亚东部延伸至印度北部广大疆域的帝国,乃是欧亚大陆历史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历史变迁!
或许我们可以从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来辩证地分析这个事件。其一:帖木儿的大征服意味着最后一次通过陆上军事霸权(继亚历山大大帝、“上帝之鞭”阿提拉、成吉思汗之后)创造一个横跨欧亚版图的帝国的意图;其次,他所遭遇的滑铁卢(帖木儿在筹备讨伐明朝的事宜时去世,其帝国随即轰然倒塌)恰逢帝国与霸权发展的一次转型:游牧民族式的武功不得不让位于定居文明的生产、贸易与文化发展,而即将到来的欧洲大航海与大发现时代为一种全新的世界秩序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达尔文这部在贴木儿死后欧亚大陆近六百年的全球帝国史就是在如此这般的背景下徐徐展开。
本书区别于传统帝国史的是, 达尔文不是把1405年以来的世界帝国逐个罗列, 也并非研究各个帝国的兴衰史, 而是在横向方面研究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 在纵向方面研究帝国的演变。书中涉及到三个相关议题:一是全球“联结”增长到了“全球化”的超级强化形式。二是欧洲权力和帝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欧亚大陆其他诸国和文化因素在面临欧洲扩张时的弹性。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因素在塑造世界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达尔文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和论据,我们似乎可以归纳整理为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所有帝国都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压力、危机和最终的衰亡,没有哪个帝国可以独善其身。我们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理可证,一个帝国的崩溃必然也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在人力或财力上增加新的负担以及新的意识形态通常会毁了一个帝国建立在它们合法性基础上的道德和政治信誉,在这种意识形态之下,帝国也会随之暴露在经济和环境变化的危险之中。同时,建立在资源和科技基础上的实力也会枯竭或衰落, 物质财富和技术威力会逐渐消失, 或转移到利益更庞大的区域。
在《贴木儿之后:1405年以来的全球帝国史》一书中, 达尔文站在全球史这样一个宏观角度集中探索了三个相辅相成的问题。第一:导致今日全球化的全球联结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欧洲(即后来的西方)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三:欧亚大陆其他诸国和文化面对欧洲扩张所表现出的弹性。
围绕着“帖木儿之后, 帝国的历史成了一个全球史”这个基本论点,达尔文认为, 从宏大历史叙述的角度来看,当前全球化世界的图景正是在这种充满复杂性的经济、政治、文化各要素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而被塑造的。如果我们可以从过去总结出持续性的东西,那就是欧亚反对统一的体系、单极统治或者是单一的规则。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我们至今仍然活在帖木儿大帝的阴影之中,或许更准确地来讲是活在他失败的阴影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