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前几年,汽车行业是否发生大的变革,大家还比较不确定;那么现在,汽车行业,乃至整个产业将发生巨变的趋势,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巨头正在加速调整他们的战略,以期在这场大变革浪潮中,继续赢得主动,不被淘汰。
试看一组摘录的信息:ford或将裁员7万人,通用明年或裁员1.4万人,关闭5家工厂,以谋求在未来几年新岗位,新技术的投入;丰田联合本田,马自达,铃木等组建新公司,共同研发电动车通用架构;宝马和奔驰也宣布要组建新公司,共享出行业务,充电业务等。
在面对uber,滴滴的出行挑战,面对tesla的电动化与智能挑战,面对google的waymo等自动驾驶领域的挑战,面对BAT的娱乐互联OS领域挑战。整个汽车行业的企业,估计都没有安全感了吧。
巨头企业尚且如此,处于行业里面的微末个人,就更需提早准备了。在汽车行业里的朋友,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焦虑。未来何去何从,能否在接下来十年的大浪潮中更好的生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想,处在浪潮当中,不得过且过是底线,在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之前, 大家都在摸着石头,且行且努力。
一、跟着趋势走
1. 跟着趋势走,至少不会跑偏。了解哪些变得更重要,哪些变得不那么重要
那大趋势下,哪个是我应该关注的重点呢:
电动化,毋庸置疑,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已经制定了他们的电动化规划。包括比较传统保守的日本企业,如丰田。作为一个电器附件类别的工程师,这个离我们比较近。
无人驾驶,也是趋势,离我们岗位职能比较远,暂时不期待能够有多少代码知识吧。
音响娱乐有些沾边,暂时保持关注。
了解各个电器部件的变化趋势,或者重要程度
关注tesla,宝马,奔驰,以及新造车企业面最新发布的车辆的一些电器件。关注哪些是趋势,哪些不变,哪些在减少。
无线充电,虚拟引擎发声装置是趋势;电子换档旋钮比较流行;短时间里组合开关、雨刮系统,喇叭不会少;物理按键将会变得越来越少;
2. 在了解了这些趋势后,多下功夫在这些重要零件
未来的车型,可能变化很大。需要理解全新开发一辆新的车型,主流的开发流程是什么,各节点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可能只有参与到一个新车型开发中去,你才能了解到他需要的技能。也只有主动参与,期间处理了各种问题,你才知道哪些是核心竞争力;也唯有此,你才能和大家形成对话,才能交流起来。不然,可能会遇到我刚来公司时尴尬,cas面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参与了,了解了主流的流程和术语,理解了哪些是核心技能,你才能在这些点上去下功夫,去积累,去学习。
所以,跟着趋势走,不仅仅是关注走在前面的企业和车型,也需要参与进去,才能不至于落后太多。
二、 知识经验层面,了解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可以形成竞争力的,哪些是能触类旁通的
编代码 , 暂时不考虑了,一把年纪,不一定学的会。。更不谈去和专业编代码的人竞争;
电子硬件 ,作为电器组的同事,这个是努力的方向,电动化的趋势,侧重电子电器的知识只会越来越多;
机械工程 ,看到一些文章讲,以前的汽车企业,机械工程是大头,未来会偏向于电子和软件。但这个不能丢。
我想,未来还没来,尽在咫尺的1年里,我还应该侧重把基本功打牢固;有余力之余,多看看电子方面的书吧。在来新公司4.5个月的时间里,先尝试总结一些我近期需要积累的重点:
哪些是必须掌握的:
-
熟练的3D数据操作,编辑和修改;零件的3D数据校核(运动校核,匹配性校核,人机校核等等)
当一个方案有问题的时候,你是否能够快速的通过3D数据的修改,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接插件的位置从一个位置调整到另一个指定位置;比如零件的位置调整10度后重新校核等等。甚至当供应商还没定下来的时候,为了周边数据的完整性,能是否自己画一个外轮廓; -
数据的工程分析能力:造型出来后,你是否能够初步预判,人机尺寸是否合适;工程可行性是否能够实现;和周边的匹配性;装配与拆卸是否合理等等;
-
标准的制定与掌握:零件的技术规范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到客户手上的使用品质;
-
对试验的理解:来自不同企业的同事,在实验标准上有些不同的理解,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试验目的。这样如果有新的零件放在车上,我们也可以更好制定合理的验证方案。
后面继续补充。。
三、 调整心态,像菜鸟那样去学习
在这种几十年都不曾有过的汽车大变革浪潮下,大家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焦虑。特别是看着这个趋势,老感觉自己好像达不到那种水平。后来,想明白了一点,哪能一下子就能提高起来呢。技能,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本来就是一个水磨功夫。
所以,放下那份过多的焦虑后,尝试着慢慢来:
- 遇到不懂的问题,多去请教,然后纪录下来。
- 出过的问题,无论是否是自己的,多去了解,多和同事讨论,通过交流更好的积累;
- 整理,一个看似很小,很简单,却很有用的方法。如果一个零件的人机尺寸有10个要注意,几次下来,基本上也就理解和掌握了。
- 慢慢让自己有日拱一卒的心态,汽车,整车,零部件,每一个都是高度集中的知识密集型产品。想要在不长的时间里,做成专家,是不现实的。每天学习一点点,放慢心态;
记得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我,你觉得你哪一点是别人没有而你有的;
我想了好半天,回答不出来,觉得好像自己还没腻害到,已经有了一个独门秘籍的程度;最终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可能会有一个谦卑、开放的心态,能够容易接纳新的观点,也有一个长期学习的理念,并能够保持去学习的劲头吧。
我想这也是我在合资企业干了7年,然后还能够,也敢进入到一家新能源车企的一个原因吧
最后的最后,应该能有这样的能力:
不至于没有了这个产品,你也就完了;不至于没有了类似岗位,你就完了;不至于没有了这个公司,你就完了。
四、是否都只是危局呢
说些向好的面,也给自己打打气:
- tesla 靠主要3款车型,市值做的超过了ford。超过20%的毛利率是传统车企不可想象的。(传统的模式,毛利率在10% 以下)
- 如果车辆都达到L2级别(辅助驾驶),有了自动辅助刹车,盲点监测等功能,交通事故率将会下降很多,保险可能不会再那么高;
- 更远一点,自动驾驶联合云端网联时,出租车的运营成本更低,交通更便捷,人们出行时,车内的空间就可以打造为健身,娱乐,工作等空间。
嗯,未来我们的出行,将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