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追怀往事而写下的10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是他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虽然这个集子仅有10篇散文,却是鲁迅所有著作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在对往事的回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就形成了《朝花夕拾》特殊的韵味和色彩。
《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对少年时光的追忆。阿长是鲁迅家中的女仆,她愚昧迷信,懂得许多乡俗旧礼,会讲“长毛”的故事。她还保留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终生难忘。百草园里的“迅哥儿”是无忧无虑的,而三味书屋里的“我”则开始尝到了生活的苦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是时空的转换,也是人生际遇的嬗变。
从《琐记》和《父亲的病》中我们得知,由于家里的境况日益困窘,曾经小康之家的少年,天天出没于药铺和当铺之间,遭受着周围人的奚落和白眼,这一切促使作者过早地体味了人世的炎凉。这些经历或许是造就鲁迅日后孤愤性格的因子吧!
《藤野先生》与《范爱农》是两篇怀念师友的深情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是一个正直严谨的人。他不像别的日本人那样歧视中国人,他包容鲁迅的缺点,鼓励他上进。但鲁迅发现,当时的中国人亟需医治的不是身体而是麻木的灵魂,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
范爱农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他不随波逐流,他热情有豪气。但现实太残酷了,他被撞得支离破碎。他和藤野先生一样都给予作者极大的鼓舞,使他有了同黑暗的旧社会战斗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狗·猫·鼠》《五猖会》《二十四孝图》《无常》较之上述几篇略显艰深,在舒缓的记述里,多了尖锐的刺贪刺虐刺腐,不仅令我们能够看到作者“清醒的理智”,还能“感觉到战斗的光芒”。这些篇什颇有鲁迅后期杂文犀利的批判特质。
木心曾说,鲁迅是一位卓越的文体家。学者孙郁也说:“《朝花夕拾》在文体上别有创意,小说笔法与随笔韵致交融在一起,行文别是一番境地。”“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我常常翻阅《朝花夕拾》,一面享受着行文隽永的阅读快感,一面体味着作者“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的艺术笔法的精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