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
每年的11月11日,只是个普通的日子
后来
这一天,变成了光棍节
再后来
这一天,成为了购物狂欢节
从此
每年的双11
各种各样的购物打折无孔不入
让你躲无可躲,逃无可逃
最后
只能无奈加入“网购大军”
但古人早就说过:“甚爱必大费”
每年双11一过
看着那些冲动消费的产物
就恨不得用一把
双十一专用剁手铡刀
亲手灭了自己
为此有的人在“普天同购”的这一天
大胆的提出了
“断舍离”
近几年,“断舍离”这个词风靡一时,但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时却不知其意,今天小渔就给大家普及一下,“断舍离”到底是个什么鬼?
“断舍离”这一概念起源于日本,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在2000年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同时她也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断舍离”的畅销书籍。
(点我,3.8折买此书 PS:先来先得哦~)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
断
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
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
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迷恋。
说白了,就是佛教所说的“去我执”
断舍离的必要性
你是否需要用“断舍离”的方法来整理和改变自己?
先来观察一下当下的自己:
你是否觉得房间里面堆满了平时不需要的东西,却又觉得每件都舍不得扔?
你是否觉得衣柜里堆满了平时根本就穿不到的衣服?
你是否在购物狂欢节买了一堆东西,拎回家又觉得很多东西其实根本不需要?
你是否总有改不掉的拖延症?
你是否总是无法完成计划内的事,陷入死循环的沮丧?
… …
如果以上有一点说的是你,
很抱歉,你需要“断舍离”了。
1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主角麻衣,
是个从小就舍不得扔东西的收集癖。
她的家里,堆积着无数没用的东西。
她觉得,就连一只没水的签字笔,
都保留着不可复制的回忆。
东西多的有时连书包都找不到,
饭桌堆满了与吃饭无关的物品。
有客人上门,
只能把大堆大堆的东西藏到隔壁房间。
她的妈妈和外婆,
却还在不断为家里填充东西。
她们认为只有拥有的越多才越幸福。
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场地震。
地震过后,大部分家当全都被毁于一旦。
麻衣看着整片废墟,才明白,
她真正需要的东西原来极其至少。
物质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但日复一日的购买和囤积那些看起来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让自己的生活负担累累,
有时候像个广告和生活的难民。
于是,她开始扔她的东西,
只留下最需要的。
结尾时,她躺在空空荡荡的地板上,
在扔扔扔里,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囤积的杂物,疯涨的欲望,无时无刻都在为生活添加重量。
2
约书亚·贝克尔,是一位美国的高富帅。
28岁时,就成了高管,拿着7位数薪水。
听着,是不是很牛?
但挥金如土的生活
却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快乐。
在他眼看来,自己虽然拥有了许多金钱,
但生活中却一塌糊涂。
读大学时,约书亚学的专业是商业管理。
他的理想,就是每年挣5万美元,
然后带着女朋友周游世界。
毕业后,他很快就用拼命工作换来了5万美元的年薪。
但带女友周游世界的愿望,
他却忙得没时间实现。
一年后,他的收入又上了一个等级。
他开启了透支健康的工作方式:
每周工作80小时,一年工作362天。
三年后,他如愿升为高管,
掌管15家商铺,年入超过百万。
在他身边,已经很少有人能跟他比肩。
但他的健康越来越差,性格越来越焦虑。
因为无法陪伴妻子,
约书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妻子送上价值不菲的珠宝。
妻子说“我只想和你吃一顿晚餐。”
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
他曾经给母亲买了很多的礼物,
却错过了母亲最后的离别。
连年幼的儿子都说:
“别人的爸爸会教游泳、棒球,
还会修理草坪,我的爸爸只会给我买玩具。”
直到妻子提出了离婚。
他的生活在无所止境的物欲里,
陷入了困境。
遭到双重打击的约书亚终于明白,
生活的本质不是盲目累积,
而是懂得选择,懂得珍惜。
于是他毅然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
和妻子清理了家中一切多余的东西。
他准备了一个大箱子,
计划把未来二十天用的物品存放进去。
如果有的东西二十天后还没有用过,
那它们可能再也用不到了。
第一天,他往箱子里放了28件东西。
第二天,他放了22件。
第三天,他放了21件……
就这样,他每天存放进去的物品越来越少。
最后,他一共存放了288件物品。
他说:“留下来的每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样的生活,让他重新找回了激情。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作家,
现在,我终于拾起了那支笔。”
两年后,约书亚成了畅销书作家。
“我丢掉了90%的东西,生活却幸福起来。我竟然第一次感觉到了富有。”
约书亚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只有用最简单的方式,才能过上最充盈的生活。
现在,约书亚已经成为一位专职的
极简主义倡导者。
“我们拥有了太多物质,
于是染上了各种各样的瘾,
上网成瘾、游戏成瘾,
购物成瘾、看电视成瘾……
如果没有这些瘾,我们该活得多自在啊!”
我们丢弃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
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人活到极致
一定是素与简
此外,大多数人的想法总是希望:
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
然而,你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
在如今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
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
我们缺的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精神层面的匮乏。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活得越素简,越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生活越是素简,内心越是绚烂丰盈。
1
乔布斯家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
一盏tiffany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他说,只希望身边出现他欣赏的东西。
删繁就简,是他的人生铁律,也是他的成功秘诀。
每年,他都要带着100名最有价值的员工
进行一次外出集思会议,
讨论出公司每年最重要的事情。
在这次会议上,他会站在白板前提问:
“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十件事情是什么?”
大家争相提出意见,几轮辩论之后,
他们就得出了十件“最应该做的事”。
但是,乔布斯会把其中的七件全部划掉,
然后果断地宣布:我们只做三件。
集思广益后,他只选择做最有用的事。
在他看来,拥有的越少,
才会获得更多的自由。
2
扎克伯格是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却只开一辆2万美元的本田,
住一套小型公寓。
他的婚礼极其低调,甚至显得有些寒酸。
他在Facebook的主页上,
把极简主义作为个人介绍的一个关键词。
他早餐喜欢吃一碗麦片粥,
比起开车,更喜欢走路上班。
在他的衣橱里,
最多的就是浅灰色T恤和深灰色连帽衫。
他说:
“我买了很多件一模一样的灰色短袖T,
我想让我的生活尽可能变得简单,
不用为做太多决定而费神。
因为选择穿什么或者早餐吃什么这些小事
都会耗费精力,
我不想把精力浪费在这些事上,
这样我才能把精力集中在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些重要的事情上。”
3
有一则故事: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验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者见状,问道 “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 “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后生大悟!
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谤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你斩断了多少根?老禅者说:“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因为一根绳子,风筝失去了天空
因为一根绳子,水牛失去了草原
因为一根绳子,大象失去了自由
因为一根绳子,骏马失去了驰骋
因为一根绳子,我们失去了自己
不要给这个世界
制造太多垃圾!
据报道,截至2015年,
人类一共生产了83亿吨塑料,
仅次于钢铁和水泥。
其中63亿吨已经成为废品。
这些废品中,仅有9%被再回收,
12%被焚毁、79%被掩埋或堆积在自然环境中。
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
首次突破312亿件,
这相当于年人均快递近23件。
据统计,因快递而产生的包装垃圾近400多万吨。
而据国家邮政局介绍,
今年双11的快递或超18.7亿件!!
能够产生多少垃圾,可想而知。
当然,以上数据的列举,
目的不是制止你消费,
而是希望你理智消费,
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无节制的消费,不但让你钱包空空如也,
更会给这个世界制造更多困扰。
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
借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
天下是我们的天下,
国家是我们的国家,
社会是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而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不保护,谁保护?
我们不干,谁干?
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购物节里
小渔也希望亲爱的你们
能够理性消费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断舍离”
如果你的家里有闲置书籍
不知道怎么处理的话,欢迎捐到渔书
我们一起推动图书循环
减少资源浪费
过了双11如果你想用更低的价格
购置图书的话
也欢迎到渔书
▽
渔书线上商城
近200家城市线下书店
每本图书只要书籍原价的3.8折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