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
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借用过很多古人词句。而经毛主席借用后,这些词句或“化平淡为神奇”,或“锦上添花、更胜一筹 ”,让人击节叹服。
1、
“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借用的是诗鬼李贺的“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致酒行》)
2、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借用李贺的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的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被借用频率相当之高,不过最气势浩瀚、凝炼升华的还是毛主席的作品)
说毛主席是李贺的粉丝是不是他老人家也认可呢?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 ·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莫道君行早”借用的是明代古训《增广贤文》“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读到“踏遍青山人未老”,是不是脑子里会回荡一首名曲呢?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对,就是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中国人民除夕之夜的共同记忆。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4、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借用了张元(清代)《雪》中的“战罢玉龙三百万”。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5、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化用了南宋刘克庄《贺新郎》词:“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毛主席诗词思想深刻、意境高远、博大精深,他从8岁进私塾求学开始,“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一直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博览众家,兼收并蓄,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他说:“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他推崇古为今用,但更重改革创新,“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语出柳亚子唱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他的诗词既富有革命性又充满艺术性,极具民族个性又饱含时代精神,开国领袖的胸襟、气概与文人的风骨、浪漫融为一体,是学古而不拘泥于古的典范。
1954年夏,毛主席挥笔填写了大气磅礴的《浪淘沙·北戴河》(据说写于北戴河鸽子窝)。谈及这首词的创作缘由时,他说:“李煜写的《浪淘沙》都属于缠绵婉约一类,我就以这个词牌反其道行之,写了一首奔放豪迈的,也算是对古代诗坛靡弱之风的抨击吧。”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首词里面提到的“东临碣石有遗篇”说的就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名篇《观沧海》,下一组例子就围绕这位“大手笔的真男子”(毛主席曾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展开。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