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花王朝》| 曲飞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叫丹·琼斯,出身剑桥,是当下英国历史学界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智慧与颜值兼备。
关于本书
丹·琼斯于2012年出版了这本《金雀花王朝》,当年就拿下了《泰晤士报》和《观察家报》的年度好书奖,还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点击图片可以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说的书是《金雀花王朝》。这本书的作者叫丹·琼斯,出身剑桥,是当下英国历史学界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智慧与颜值兼备。2012年他出版了这本《金雀花王朝》,当年就拿下了《泰晤士报》和《观察家报》的年度好书奖,还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那么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呢?金雀花王朝,这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就像我们中国有唐宋元明清,英国历史其实也经历了很多的朝代,现在的温莎王朝,是英国第九个朝代,而我们今天要说的金雀花王朝,是第三个朝代。这个王朝存在的时间,相当于我国从南宋到明初这一段时间,前后持续了245年,是英国最长寿的一个王朝,而且不光年头最长,故事也最多,比如侠盗罗宾汉、狮心王、英法百年战争,还有被称为“君主立宪制”基石的《大宪章》以及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电影《勇敢的心》,那里边梅尔·吉布森演的华莱士,就是临死前高喊 Freedom 那个……这些人物、事件、传说,都发生在金雀花王朝,可以说这段历史相当热闹。
不光是热闹,这段历史还非常引人思考。2015年,罗辑思维曾经定制出版了这本书,当时罗胖写过一段推荐语,是这么说的:“理解英国史是理解现代社会的基石。我们的民族越往现代化深处走,越需要补英国史这一课,只有回到现代文明生发的土壤上,才能理解它的 DNA 。”
这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这么理解,今天所谓现代化,很多要素都发源于英国,比如议会制啊、保护人权啊、法律至上的原则啊等等。当然这些东西有的在希腊罗马甚至更早就有雏形了,但这些成为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一部分,主要归功于英国人,而这些制度和理念是什么时候在英国出现的呢?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金雀花王朝,所以,我们了解了金雀花王朝的历史,也就了解了这些东西究竟是怎么来的。
另一个有意思的看点是,罗胖提到了一个中西方历史比较的问题,他说中国的历史,一直是精英们在寻求通过道德的路径,建立一个“大同社会”,而英国历史上没有这些,特别是你看金雀花王朝的历史,就是打来打去,争权夺利,但就是这么一帮粗人,搞出了前边说的那些现代化的雏形。
这个比较,要是配上时间来看就更有意思,金雀花王朝的起止时间点,确切地说是什么时候呢?它开始的时候,正是中国的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就是害死岳飞的那个皇帝在位的时候。它结束的时候呢,是中国明朝建文元年,朱元璋刚死了一年多,朱允炆刚当上皇帝,但是朱棣已经起兵造反,准备夺权了。对中国历史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从宋朝到明朝,皇帝的权力在不断加强,而同时期的英国呢,权力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在往多元化发展,国王的权力越来越受到各种限制。可以说中西双方在这同一个时间段里,在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走,而最终,我们知道,是英国人先摸到了现代化的大门。
那么,金雀花王朝究竟发生了哪些事,让英国人走上这条路,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呢?下面我们就赶紧进入正题,来一起读这本《金雀花王朝》。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金雀花王朝历史的大致脉络。
第一部分
这个王朝的开国之君,名叫亨利二世,他的老家在法国西北的诺曼底,就是二战时候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的那个地方。11世纪的时候诺曼人征服英格兰,开创了诺曼王朝,亨利二世的母亲,就是诺曼王朝的一位公主,本来应该当英格兰女王的,结果被她的堂兄弟篡了位,被赶出英格兰回了诺曼底。亨利二世的父亲,是法国的一位贵族,安茹伯爵(解释一下,这个安茹不是人名是地名,在法国)。这位安茹伯爵为人风流,爱美,特别喜欢金雀花,把这花当做他们家族的徽章,这也就是金雀花王朝这个名称的由来。
这位安茹伯爵死得很早,所以亨利二世很年轻的时候就继承了安茹伯爵这个爵位还有地盘,然后他干了两件事。第一件比较狗血,他撬了法国国王的老婆,这位可不是一般的富姐,她娘家拥有的地盘相当于法国四分之一,改嫁亨利之后,这些地盘也就都成了亨利的。第二件,亨利打败了那个抢他母亲王位的舅舅,把英格兰王位抢回来,自己当了国王,就这么开创了金雀花王朝。
这时候我们来盘点一下亨利二世的家底儿。他拥有母系的、父系的,还有老婆家的全部地产,地盘相当大,但问题是这些地盘不都挨在一起,尤其是英格兰跟法国这边,语言、文化都不一样。这就等于是亨利二世一个人同时担任好几家公司的董事长,但这些公司业务不同,也没有什么隶属关系,因此,英格兰要是出事了,诺曼底人民不太愿意管,诺曼底要是出事了,英格兰人民也觉得这跟自己没啥关系。虽然这种状况让英王很烦恼,但这也回答了我们前面的问题,为什么英国的权力结构一直是多元化的?因为他们打的底子就是这样的。
之后,亨利二世的两个儿子也都很有名,一个是他的三儿子,金雀花王朝第二位国王,大名鼎鼎的狮心王理查。狮心王这个外号,是说他有一颗狮子一样的心。这人没别的,就是爱打仗,连他老爹都打,亨利二世晚年,就是被这个理查打败,连病带气,死在了诺曼底老家。理查继位之后,自己人打完了,又到国外去打,十字军东征历史上最传奇的第三次东征,理查是绝对主力。在侠盗罗宾汉的故事里,罗宾汉也是理查的手下,当然罗宾汉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历史上并不存在。
理查这一生太传奇了,所以虽然他治理国家不怎么样,英国人还是喜欢他。说到这附送一个旅游小贴士吧,你今天到伦敦,看英国议会大厦前面有一座铜像,一个人骑着马举着剑,这就是理查的像。英国后来那么多比他更有作为的国王,都没有这个荣誉,能在议会大厦前面有个雕像,所以这个狮心王理查,算是金雀花王朝的一个 logo 了。后来理查在法国战死了,由于他这辈子光忙着打仗了,没有儿子,王位就由他的弟弟,也就是亨利二世的四儿子约翰继承。这个约翰名声不太好,他老爹亨利二世在法国的那些地盘,差不多都在他手里败光了,所以他的外号叫失地王,就是失去领地的国王。不过也正是这个约翰,在英国贵族逼迫下,签署了《大宪章》,这个我们后面再细说。
约翰的孙子,就是《勇敢的心》里边那个大反派,英格兰国王“长腿”爱德华一世,据说身高一米八八,在中世纪的平均身高里,绝对算是长腿欧巴了。他任内征服了威尔士,并且开创了一个先例,就是英国王储继位之前,先当威尔士亲王,用这个办法笼络威尔士的人心。你看现在的英国王储查尔斯,他的爵位就是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一世干的另一件事就是进攻苏格兰,也就是《勇敢的心》的主要情节,虽然没能像征服威尔士那样彻底征服苏格兰,但也把他们打得够惨,连苏格兰政府的档案和国王宝座的基石都给抢到了伦敦。
爱德华一世的孙子爱德华三世也很厉害,英法百年战争就是他发动起来的,一度抢占了法国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是由于他这么连年打仗太烧钱,需要不停地征税,这样作为纳税者的乡绅和平民,也就越来越重要,直到获得了在议会里拥有发言权,并且因为他们人数多,谁也不敢轻视他们,一旦他们不批准,税就征不上来,这仗也就不用打了,英国的平民打破贵族垄断,进入政治圈,就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再说爱德华三世,他儿子死得比他早,所以他死后只能由10岁的孙子理查二世继位,后来理查二世被废黜,金雀花王朝就结束了。说起来这个理查二世也是个悲剧人物,后来莎士比亚还为他写过一部剧,不过那是几百年以后的事了。
金雀花王朝结束以后,王室的两个旁支家族先后建立王朝,他们之间还发生了英国历史上最惨重的内战,红白玫瑰战争。现在最火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就是把这段历史作为原型来写的,这是作者乔治·马丁老爷子亲口承认的。也是在这段时间,英法百年战争继续,法国后来又收复失地,但英国人输了还嘴硬,直到1801年之前,英国国王都自称,“英格兰和法兰西之王”。
以上就是金雀花王朝历史的大致脉络,是不是很乱很难记呢?其实我们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让你记住这些,而是一起来看这个历史背后隐藏的线索是什么。简单地讲,金雀花王朝这段历史的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是:权力资源的分配。
这个王朝的权力结构始终是多极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权力的玩家:国王、贵族、平民、教会。虽然国王是老大,但国王对贵族也好平民也好,他的支配权是有限的。换句话说,这几方彼此的权力边界都很明确,互相负有义务,并且都受法律约束,国王也不能随便地、无条件地使唤贵族。这里有个最明显的例子,前面说的那个长腿欧巴爱德华一世,有一次要远征法国,让一个伯爵出兵出钱。这个伯爵说,法国事务这是陛下您的私事,您自己解决,法律说得清楚,我们没有义务为您的私事出兵,不好意思。结果呢,爱德华一世那么强势的国王,暴跳如雷,但是拿这个伯爵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件事背后的逻辑就是,即便你是国王,也得分清楚公与私,你打威尔士、苏格兰,打赢了我们大家都有好处,这算是公共利益,所以我们听你的跟你一起打。但你打法国,是想抢回来祖上丢的地盘,这就是你的私事,你自己搞定,我们没有义务听你的。
这个就叫权力的边界,不光是国王和贵族,教会、平民也都有各自的权利范围,不容别人侵犯,彼此也都有各自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像国王,靠的是有枪有钱;贵族呢,靠的是有法律和风俗习惯保护他们,每一任国王登基的时候都得宣誓尊重这些法律和风俗;教会呢,靠的就是全体国人的信仰,还有整个欧洲的天主教体系撑腰。另外前面也说了,到了金雀花王朝的后期,平民也获得进入议会的资格了,可以通过议会来保障自己的权利。那如果一方想踩过界,会怎么样呢?后果很严重,金雀花王朝历史上有过几次这种权力博弈的经典案例。
第二部分
我们这里要讲的第一个案例,是国王跟教会的较量。在亨利二世,记得这个人吧?就是前边说过的金雀花王朝的开国之君。他那个时代,英国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犯罪僧”,僧在这指的是天主教的僧侣。在当时,宗教人士犯了罪,惩处权不归国王也不归法庭,归教会,而且教会往往偏袒他们,惩处很轻。亨利二世就想了个办法,让自己人去管教会。他把自己的铁杆亲信贝克特,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这在英格兰教会中是地位非常高的。结果这个贝克特到了教会的领导岗位上之后,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坚决捍卫教会的斗士。亨利二世本来指望他帮忙在教会内推动王室的政策,结果恰恰相反,他处处跟王室作对。
比如犯罪僧的问题,国王说,不管谁犯了罪,就应当交给政府依法处理。贝克特说,犯罪的僧侣,是我的人,你没有权动。亨利二世对贝克特恨得咬牙切齿:你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呀,为什么如今你跟我死磕?这不是忘恩负义吗!他没有要杀贝克特的意思,但他手下有几名骑士热心地为主分忧,把贝克特杀了。
这下可好!亨利二世突然间成了万众唾弃的对象,不仅仅是教会,整个欧洲社会都义愤填膺。后来为了争取舆论,亨利二世不得不悔罪,跪到贝克特的墓前,让僧侣们拿鞭子抽自己,然后不吃不喝,足足三天。虽然这是亨利二世的一个危机公关,但国王为了争取教会的原谅,竟然都得这么低三下四,甚至接受体罚,可见中世纪教会的力量有多强大!
看到这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英国的国王不能一家独大?那就是因为教会、贵族这些势力的彼此制衡,这样,大家有事才能商量着办,才能把单个的人对整个的国家和社会的影响降到一个可控范围,才能兼顾尽可能多的社会阶层的利益。我们今天说什么民主也好,法制也好,这个操作空间,就是在这种制衡关系下才能产生的。但人对权力都是贪婪的,英国国王当然也是希望权力越大越好,所以他们也一直憋着劲,想从贵族手里搞来更多的权力。最典型也最有影响的一个案例,就是我们前面已经提过的,失地王约翰和《大宪章》。
《大宪章》太有名了,很多人说这是英国最早的约束王权、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文件。其实不对,早在金雀花王朝开始之前,当时的英国国王就颁布过一个《自由宪章》,限制国王的权力,但金雀花王朝开始这几任国王亨利二世、狮心王理查,包括约翰,这些人作风都太强悍,《自由宪章》的执行情况不太理想。1214年,约翰在法国打了大败仗,正是最点儿背的时候,英国贵族一看机会可来了,就拿着《自由宪章》来找他说:“约翰国王啊,您的祖先都知道,国王不能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您可千万不能再乱来了啊……”让他落实《自由宪章》里边保障贵族权利的那些条款。双方多次谈判,没谈拢,那就打吧。约翰刚刚在法国那边大伤元气,打不过,到了1215年,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最后签署了《大宪章》。
今天看《大宪章》,绝大多数的条款都是鸡毛蒜皮,也不能说这帮贵族就是什么民主先驱,其实他们跟约翰没什么本质区别,他们这么干也只是想保护自己的私利,但他们搞出来这个《大宪章》,里边有一条重中之重,就是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人士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审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用好懂的话重说一下上边这条,把人最重要的两项权利,置于法律的保护下,那就是:1.人身自由;2.财产自由。我们所谓自由,其实核心就是这两点,这也是《大宪章》真正的价值所在¬——虽然当时签署它的人们未必能意识到。
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个案例,国王和贵族的斗争。你可能会觉得,一个国家内部老这么斗来斗去,那多不利于和平稳定啊!英国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比斗争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妥协。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案例。亨利三世,这位国王我们前边没说过,他就是失地王约翰的儿子、“长腿”爱德华一世的父亲,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跟贵族达成妥协的。《大宪章》颁布之后,英王再专横跋扈,也不可能把反对派全部抓起来杀掉,大家只能坐下来谈判,讨价还价,各让一步。亨利三世时期财政困难,国王想征税,跟贵族开会之后,双方达成妥协。贵族同意国王向英格兰的全部动产征收十五分之一的赋税,条件是国王重新颁布《大宪章》。当时的情况,这本书里是这么写的:“与会的所有主教、伯爵、男爵、修道院长等都表示,如果国王赋予他们追寻已久的自由,他们将心甘情愿地接受国王的要求,缴纳十五分之一的赋税。”
你看,这就是国王与诸侯之间的投桃报李,也可以说是权利交换。我们常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双方寻求一个各自利益的平衡点,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亨利三世重新颁布了一个升级版的《大宪章》,双方各取所需了。
这件事发生在1225年,正是约翰那一版的《大宪章》颁布10周年。长远看来,1225年重新颁布的《大宪章》比当年约翰被迫接受的最初版本重要得多。《大宪章》的这些版本合在一起,不仅改变了亨利三世的统治,还影响了未来每一位英格兰国王或女王的统治。《大宪章》不再是各种零零散散的权利的大杂烩,而成为了英国政治原则的象征。
所以说,各个社会阶层围绕权力分配的博弈以及达成的关于彼此权力边界的共识;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在法律框架下谈判、妥协解决问题的传统,这些就是金雀花王朝留给未来英国现代化道路的遗产,也是《金雀花王朝》这本书里,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内容。
总结
最后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金雀花王朝时期,经历长期的权力博弈和斗争,算是摸出了一些道路和游戏规则。概括一下:第一,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一切之上,国王尤其不可以;第二,如果国王想凌驾于一切之上,怎么办?大家用法律约束他,如果这还不行,造反有理;第三,能开会谈判解决的,就不要动刀动枪;第四,谈判的时候,大家各让一步,妥协出个方案出来,总比什么事情都办不成要强。
当然这是我们今天的总结,在金雀花王朝的时候,人们未必有这样的认识,而且这个王朝覆灭之后,又经历了非常惨烈的红白玫瑰战争,英国的旧贵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旧体制再也维持不下去,同时新崛起的市民阶级和乡绅阶层也越来越强大了,这才有后来现代政治格局建立的条件。但直到经历了16世纪都铎王朝的国力腾飞攒下足够的物质基础,经历了17世纪的英国内战、光荣革命之后,才能谈得到现代化,甚至直到今天,这个制度也还在完善之中。这一切的底子,都是在金雀花王朝打下来的。
更有意思的是,从金雀花王朝直到今天,英国的政治、文化发展方向,不是谁设计、创造出来的,而是自发生长出来的。你看金雀花王朝的国王和贵族,都没什么文化,更没有高尚理想、崇高道德,出于完全自私的动机反复博弈,竟然就搞出了文明的制度,并且比中国古代精英们精心设计的、拿着道德指南针苦苦寻找的那条路径,更早地通到了现代化的大门跟前。这也就是罗胖在推荐语里说的,要相信人类社会自发的力量、相信时间的力量。“所谓现代化就是一大群人,一点一滴拼搏着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通过时间的累积形成的一种习惯、共识和传统”。我想,这就是我们读《金雀花王朝》的意义,关于这本书,我要讲的就这么多。
撰稿:曲飞
脑图:摩西
讲述:于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