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众多美食中,有一种亲民的特色小食,让喜爱它的人永远都觉得吃不够,这就是小笼。
提起小笼,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南翔小笼,豫园的南翔馒头店和古猗园边上的南翔小笼,真是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无论什么时候去,都是排队、排队、继续没脾气地排队。
我对于排队得来的东西半点也不热衷,每次看到别人排长龙只是为了买几块炸鸡、一杯奶茶或者几块面包,我就想当不解:他们都这么闲?
然而我家有位痴迷小笼包的小孩,隔三差五必要去吃一回,还要吃不同的口味。于是,陆陆续续吃过古猗园、豫园的小笼、愚园路的富春小笼,还有四川北路的万寿斋等十几家店,去的最多的就是古猗园门口的那家店,频繁的时候是每周一次,而且我家过去挺远的,骑电瓶车要30-40分钟,这也是真爱了!
其实网评古猗园那家小笼口感并不特别好,甚至有不少差评。然而,不知是我运气好,还是我自己实在品不出来好歹,居然每次去吃,都觉得味道不错,也很少碰到破皮的、一团硬的,唯一遗憾的地方是:价格小贵,小笼里面的肉又特别碎,入口像没吃到东西,就已经到肚子里了。而且,永远需要排队!
后来,我家小孩终于觉得这家店吃得次数太多了,于是就转移到万寿斋店去吃。
第一次去的虹口山阴路那家,在鲁迅故居弄口斜对面,吃完之后还去了附近鲁迅公园兜兜。
说实话,第一次去这家店,我真的有点吃惊:店面很小,也没有怎么装修,就是一副弄堂小馆子的面目。它的店面外在形象,跟他家小笼包子曾经获得服务上海世博会推荐名特菜点、上海市名特菜点等称号的名声,有点不符。
不过,吃了之后,我就觉得特别符了。
有网友说,这家店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收银台永远没有空的时间;二是店堂内的座位永远没有空的时间。
这简直太对了,反正我们去了几次,无论是中午11点多到,还是下午一点多到,都要排队等位。而且让人难为情的是,不是有专门排队的地方,而是和古猗园一样,是站在别人吃饭的桌边等着,人家吃完一走,自己赶紧坐上。
如果你扭扭捏捏的,不但会影响后面的人用餐,而且会挡住服务员来回走路,所以,“入乡随俗”,就别想那么多了,享受美食是正经。
他家还有大馄饨、汤面和拌面、牛肉汤等,其中馄饨也很赞,但是最好吃的还是小笼,简直比豫园和古猗园的南翔小笼还好吃,而且,价格那真叫一个美丽啊:鲜肉小笼8元一两,但是一两有8个。古猗园的鲜肉小笼,一笼16个,但是却要30元。
物美价廉,用料足,那是相当亲民啊!
去年到大丸百货去玩,无意中发现四川北路这家万寿斋,立马有遇见故人之感,当即就带着小孩进去排队——万寿斋真是火爆啊。
这家万寿斋的小笼有好几种口味,其中我最喜欢的仍是鲜肉小笼和蛋黄馄饨,每周必去吃一次。去年年底,猪肉大涨,小笼也涨了两块,10块钱一两8个,价格还是不错的。
今年疫情管控以来,两三个月没去了。自从网上查到它回复了堂吃,小孩也心心念念想去,于是上周就大老远跑去了。
人不是很多,晚饭点还是有几个空位,不复当初排队的境况,甚至当我们七点多吃完走的时候,店里已经没客人了。
照例点了鲜肉小笼和蛋黄馄饨,爱人还点了麻酱面(他家的面点也是蛮好吃的)。这几天热起来,小孩平时吃饭都没胃口,这次居然吃完了一两小笼。
离开的时候,孩子还念叨着:下周末还来!真是百吃不厌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