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班荆道故与破釜沉舟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班荆道故与破釜沉舟

作者: 闲读与苦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4-14 09:37 被阅读0次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

班荆道故

【典源】《左传·襄公二六年》:“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亦名“椒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获罪奔郑,“将蓬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以草或荆之枝叶铺地,以为坐席。班,布、铺。荆,一说谓草,一说谓木。)相与食,而言复故(指返回楚国事)。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

【释义】伍举出奔,心念楚国。与老友声子相遇于郑郊,铺草而坐,边吃边议如何返回楚国。后遂以“椒举班荆、班荆椒举、班荆道旧”等写思乡爱国及友朋交谊。

【椒举班荆】钱谦益《成子诗序》,“少壮为诸生时,流观经史,每及椒举之班荆,绕朝之赠策……辄为引觞击节,曳袖起舞。”

【班荆椒举】李德裕《夏晚有怀平泉林居》诗:“眷阙悲子牟,班荆感椒举。”

【班荆道旧】《宋书·陶潜传》:“鲍叔、敬伸,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共父之人哉。”

破釜沉舟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秦军围赵王鉅鹿,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鉅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终于大破秦军。

《孙子·九地》已载有“焚舟破釜”之语,《左传·文公三年》秦穆公伐晋也有“济河焚舟”之事,“破釜沉舟”本是古兵法的一种策略,诗文中多以项羽事为典。

【释义】项羽为使士卒拼死战斗,渡河后将渡船沉没,把釜甑打碎,断绝士兵后退的念头。后遂用“破釜沉舟、船沉鉅鹿”等表示拼死一战,义无反顾。

【破釜沉舟】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陈际泰《与罗杓庵书》:“秋间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之粮,为射日擒王计,”梁斌《红旗谱》五五:“(贾湘农)心里说:‘干!破釜沉舟也得干,尽一切力量把他们运动出来。’”

【船沉鉅鹿】严遂成《乌江项王庙题壁》诗:“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鉅鹿竟亡秦。”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班荆道故与破釜沉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qt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