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表达出爱意,运用坦诚就无法达到效果,而这种爱可能是我们对至亲者的爱,也可能是更专业性的尊重(尊重是爱的表现形式)。由于我们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聆听别人的真实想法,因此坦诚和慷慨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想要通过批评或判断,将自己的“真理”或力量强加于他人身上,你就是在对别人实行高压攻势。如果交流的潜在动机是想压倒对方或实施正义(英雄的姿势),那么,它就会蜕变成竞争性的较量,最终必然有人会屈服。通常情况下,当某个人坚持他或她在表达“真实”或“真理”时,这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声称自己比他人更重要或更正直而已。
摘自《爱的八种习惯》
这一段话解释了为什么说真话坦诚却引来别人的抵触或攻击。坦诚是出于爱,如果不是很可能是指责,甚至是居高临下的指责。
昨天看了一大段评论,关于妈妈支持女儿堕胎的视频。意在叫女儿不要害怕,万一出了状况请一定要告诉妈妈,妈妈不会骂你指责你,会和你一起面对。
有一位网友就说:假如我有女儿,那么我一定要教她自尊自爱。很多网友反驳他,有几条就是有你这样的才会让孩子不敢告诉家长,结果酿成大祸。
这是个男性,他以自己作例就说母亲教自己要负责任,所以他谈了一个就结婚了,现在也有了个儿子。从小好好教,怎么可能不听。
他固执于自己的观点,细说起来有点长。
首先我觉得先假设父母都会好好教育,但孩子能否听,这是个未知数,这里的情况是复杂的,人体本身就是复杂的,并不一定好好教育,就一定按着“自尊自爱”的方向发展。
其次,说父母教他负责任,他只谈了一个。如果深究起来多少有点男性在上的不平等感。对于生理需求,如果抛开很多观念,男女是一样的,这是身体本能。这只是他们俩刚好谈得合适,如果女方不喜欢了呢,了解多了感觉不合适了呢?他能保证他只谈一个吗?个人的情况并不能代表一切。在恋爱中女方也一样要负责任,而每个人也得对自己负责任,该分手就分手,责任不是勉强。
最后,感觉这是自己没有经历过而臆想的一种论调。似乎自己年轻时也这样过,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听上去有理有据的,实则是偏激又自以为是的。这些年来真是经历了多少事啊,越发知道有不少事情孩子由不得我,他始终是他自己。
生活中绝对的说法总是有偏激成分的,个体差异很大,这世界自然是有真理,但不是这样绝对的甚至个人化的一个说法。
如果打着提供建议、说真心话或分享真理的旗号,说些尖锐的话,这根本不是坦诚。当这种努力隐藏着嫉妒、自以为是、愤怒和恐惧时,坦诚就变成了残酷。——《爱的八种习惯》
再摘一句,刚刚看到,立刻就想起自己过去的一些激烈行为,伤害到了孩子,用着冠冕堂皇的理由,深刻反思一下都是自身的情绪与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