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一味模仿别人,崇尚别人,轻视甚至蔑视自己民族伟大深厚的历史文化,这种生吞活剥的引进注定没有前途。
(在路遥的年代,国家的各方面还比较落后,文学思潮也和经济一样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很多人都崇尚国外文学而否定传统文化。但只有兼容并蓄,才能真正自成一家,一味崇尚国外和一味排斥都不可取。自信和自卑只是一墙之隔,极度的自信往往也是为了掩盖自卑,极度的自卑,也绝不会再有自信。客观认识自我和外界,用理性去观察研究,才能不受情感驱使,渐渐进步。)
2对于作家来说,读书如同蚕吃桑叶,是一种自身的需要。蚕活到老吃到老,直至能口吐丝线织出茧来,作家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以使秘籍也能将吃下去的桑叶变成茧。
(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把书中的东西内化成自身的需要。不只是为了有用,还是为了在书中学习。应该终身学习,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从生活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自我陶醉只会让人耻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要保持一颗永远善于学习的心。)
3既然有能力走向前去,就应该不顾一切地往前走。
(失去比得到更痛苦。从来没做过,没有主观和客观的条件,失败也并非不可忍受。恰恰是本来有能力做到,却因为懒惰和犹豫导致失败,这才是不能忍受的。行动永远比思想更为重要,要想中大奖,你先得去买张彩票。)
4兴奋产生庄严,庄严又使人趋于平静。在狂热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主要的精神状态应该是什么?
那就是认定你再做一件对你来说前所未有的工作。甚至是做一件前无古人的工作。不论实质上是否如此,你就得这样认为。
(心理学讲,工作要进入心流状态。这种心流状态的前提是对所做之事的认可和知晓其中的意义。只有明确了意义,才会有动力和坚持。抗美援朝中的曾泽生的五十军,原本是国民党的杂牌部队,在我党的领导下却在朝鲜战场正面硬刚美军,原来五十熊的绰号变成五十凶,人还是原来的人,战士还是原来的战士,最大的原因还是知晓了自己为何而战。)
5长卷作品的写作是对人精神意志和综合素养的最严酷的考验。他迫使人必须把能力发挥到极点。你要么超越这个极点,要么你将猝然倒下。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
6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矛盾体。为了不受干扰地工作,常常要逃避世俗的热闹。可一旦长期陷入孤独,又感到痛苦和难以忍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