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疗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阿德勒
童年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一生?或者说很多人说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面的四种依恋关系就是对其最好的一个诠释。
心理学家通过对三到六岁孩子与抚养者15分钟的分离实验中让你看懂四种依恋型关系。
安全型依恋关系
这类孩子在于父母试验时,虽然不愿意让父母离开,但当他与父母分离后,他相信自己,也相信父母能够再回来。在分离的这段时间里,他能够很快的适应新的环境,玩的也很专注。当父母回来的时候,很快的与父母重新建立关系。幸运的是,这类孩子占的比例60%。
矛盾焦虑型依恋关系
这种孩子用一个例子来说,当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孩子生嘶力竭的哭着,不愿意与父母进行分离。与父母分离他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情绪,而且不愿意主动与周围环境进行链接,当父母再次回来的时候会捶打父母发泄情绪。那孩子主要是被父母生活方面过度关注,而忽视孩子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孩子一旦与父母分离,内心就产生胆怯,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就特别的粘人。这里孩子的比例25%。
疏离型依恋关系
用孩子如果也用一个例子来说。前些年一个错误的做法。在孩子哭的时候不用管他任其哭下去,直到他哭不动。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抚。当父母离开的时候,它不像第二种孩子大哭大闹,更像是第一种孩子的,不哭不闹,非常安静,但这时候你仔细的去观察。他非常不渴望父母离开,但他也不愿表现出来,他会用手这抠抠那抠抠,表现出内心的不安。他认为谁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这类孩子长大后就不愿意承担责任。结婚后是你也表现出与另一半的一种疏离,没有责任感,缺乏感情的流露。对孩子的比例15%。
恐惧型依恋关系
这类孩子最惨。从小就生活在父母极不稳定的情绪之下,甚至还会被家暴。父母随时随地的变脸让这类孩子渴望爱,却又害怕爱。想建立关系,却又害怕建立亲密关系。处在极不稳定的情绪之中,担心,害怕,恐惧。边缘性人格。这类孩子的比例不到1%。
如果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重要的他人,安全型的客体,矛盾焦虑型,疏离型有可能回到安全。
从小看到老,后期的成长过程就是他这种性格的不断选择和延变的过程。
如何培养安全型的孩子?
做到以下四点:
多尊重,少控制;
多引导,少溺爱;
多鼓励,少责备;
多用积极语言,少用消极语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6096782/10a1a87390c73cfe.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