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清心写作训练营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作者: 生活没有假设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22:04 被阅读0次
心远天地宽

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都会带有某种目的性。

抛开某些功利目的不谈,对于寻常人之间的交往,也往往会带有“见贤思齐”的想法。每个人内心都会有追求进步的意愿,总是喜欢向比自己优秀的人靠拢,“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对于直言不讳的诤友谏言,我们也要抱有一种“闻过则喜”的感激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毕竟,除了自己的家人和极其亲近的朋友,很少有人会对你说一些逆耳的忠言。

当然了,好朋友之间的相互提醒也要注意表达方式。

 对于朋友之间的交往,也不应该太过势利,只要品性没有问题,就都值得交往。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需要凝练的是我们的识人眼光。

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旅行,有短暂的同路者,也有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会陪你完成整个旅行。

并不是所有的泛泛之交都能够成为莫逆,所谓日久见人心,“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往往需要通过时间和一些事件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顾及所有人的想法和要求。

因为家庭或者工作的牵绊,原来熟稔的朋友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联系变少。

希望彼此都能理解,生活中,本就充满着很多无奈。

 因此,每一次的难得的聚会,就变得弥足珍贵,让我们倍感珍惜。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朋友小酌。

或饮酒,或品茶,或感悟生活,或相互调侃,哪怕在一起不说话,也不会感到尴尬,就像家人一般,兴起想说就多说点儿,不想说就不说,无需刻意迎奉,自由自在,如沐春风。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够常来常往的,基本上都是品性差不多的,交往中也会少很多无谓的虚伪和掩饰。

哪怕某一天,当你善意的言语或者行为被别人误解、甚至是曲解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持一份平常心,“与人为善,宽以待人”。

因为每个人的眼界和阅历不同,行为处事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时间最终会证明一切,“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sv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