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是整个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而银行则是其中的核心,支撑着整个社会的商业系统运行。整个的经济体系可以想象为诺大的森林,众多树的树干是银行体,树枝和树冠是投行和基金形成的投融资渠道,庞大的根茎系统则是银行的清算体系,所以投行和基金是从银行体中演化来的。
银行的是资金融通加资金清算,而原始形态的投行和基金是融资和投资两大业务的细化、深化和规模化。经过时间的推进,现在银行、投行、基金的严格界限已经被打破了,也就是现在实行混业经营,在这个大背景下其实也就是“资产管理时代”。比如美国基本上是全能的“金融控股公司”,像摩根大通集团旗下有商业银行-美国大通银行,投行-J.P.摩根,基金-摩根资产管理公司,像中国的几大银行也有自己的投行部门,比如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农银汇理基金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经过了长时间的和平,经过信息技术革命,资产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可以说已经从资产匮缺的时代发展到资产富余的时代,也就是老百姓的钱是越来越多,或者说家庭和个人的钱是越来越富裕,其实背后的驱动力都是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逐步的“中产化”过程。
现在投行和基金的业态更加多元化,比如基金,按照“买什么资产”来划分,如果买卖金融证券的,就是证券投资基金;如果是买卖企业的,就是股权投资基金,而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公募和私募,那么这样就是分两种就是公募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在美国,公募基金叫做共同基金,而私募股权基金在美国叫做对冲基金。
按照投资种类来说,公募基金又可分为债券基金,货币基金,股票基金;按照投资风格来说,可分为被动型基金,也就是指数基金,还有主动型基金。
其实,每一个金融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底层逻辑,就是对所处时代大势的理解和判断,对于个人而言有无限的好处,比如选择什么行业,在什么城市工作生活,以及个人的财富格局状况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