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长和老师讲的大道理,孩子都懂,但做起来,没有执行力,三分钟的热度,坚持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了,成绩当然也不会提升。
孩子听懂了,确做不到,成为了普遍现象。
因为“听懂”和“做到”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距离,如果让孩子们回答一个问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
他们的答案会很统一:知与行的距离。
也就是道理和实践之间的距离。
我们先了解孩子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孩子在明了道理之后,都会立志。比如,定个学习目标,一个月后成绩提升10名。可是在这个提升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拦路虎”。他们缺少征服“拦路虎”的经验和办法,在他们和“拦路虎”的激烈斗争中,他们害怕了或被打败了,他们就会退回到原来的生活学习轨道中,原来的轨道就是他们的舒适区。
在舒适区待久了,想突破出去,难!但不是无解。
有什么方法让孩子更愿意去持续行动呢?
01 降低目标,聚焦行动
大教育家魏书生主张用“一分钟的事情”来培养学生的毅力,比如每天写一分钟的作文,每天踏步一分钟。这种目标低,行动起来也能迅速完成事情,学生愿意做也愿意坚持做。
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协商一个“每日一分钟”的小目标,比如,一分钟背诵两个单词,一分钟做一道计算题。
小目标,先行动起来,然后小目标叠加小目标,行动叠加行动,就是美好的结果。
02 给足正反馈,确定信心
孩子一旦开始行动,我们就要及时给足正反馈。
我们给足孩子正反馈并不是难事,比如,物质奖励、荣誉奖励,语言鼓励。也许我们的一句“你这样做,真厉害啊!”就可以让他们能继续直面将要遇到的困难。
关键是我们在给孩子正反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及时,二是坚持。
前几天,我女儿在微信上和我说:妈妈,我感到我周围的人好厉害啊!我这次没有拿到一等奖,有一个转过来的学生特别特别的厉害。
我潜意识的就要附和着她说:是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肯定有人比你厉害。
幸亏这是微信,我这个念头只是在脑子里转了转,然后,打住了。坚决不能这样说的。
我这样回应她的:我认为你也很厉害啊,说不定你周围的人也在背后说你厉害呢。你是班长,还是副部长,还参加了一个奥运会节目,闲杂事这么多,耗费了你很多时间,考试还能拿到二等奖,也就这一次是二等奖,其他时候不都是一等奖吗?你看你多厉害啊!
在她遇到强者时,在她自信即将丧失时,我及时回顾她的光荣史让她明白自己原来也是个厉害人物,原来在别人眼中自己也是强者,我给足了她与强者相争必有的气势。
如果孩子缺少正反馈,就马上给行动起来的孩子创造一个。
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正反馈,都是孩子持续努力、坚持下去的动力。
03 巧用数据量化,促使孩子坚持再坚持
在孩子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比如两周,我们可以给孩子用数据来对他们的努力进行量化。
为什么要进行量化?
我们来看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在我们减肥时,减肥师每天都要我们称体重,并进行记录。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数字,就是一种量化,通过这些数字,我们能明显的看到自己的体重在下降,结果,你会越来越愿意来减肥师这里进行减肥。这就是量化带来的直观性,直观性促使你去坚持做同一件事。
我们怎样给孩子进行量化,很简单,比如,两周前,一分钟做了几个单项选择题,正确率是多少,两周之后又是怎样的结果。如果孩子坚持做了两周,做题速度和正确率都会上升的,这个我们不用怀疑。
孩子通过直观的量化,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这会成为不断鞭策他们前进的动力。
用事实说话比讲任何道理都管用。
最后,送给孩子们两句话:
坚持就是胜利。
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里选择安逸。
这不是两句鸡汤,相反,这是两句老实话。
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