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死亡

作者: 慢半拍儿的闪电 | 来源:发表于2022-11-21 18:58 被阅读0次

关于死亡有个说法很美:“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星球,而失去的人则是身边的暗物质。”

小时候的我们常常会问大人们一个问题:“人死了会去哪里?”大人们会为我们编造一个童话故事,例如会变成天上的星星或是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小的时候听到身边的亲朋好友们描述他们亲人离世前的情景,回光返照,张着嘴巴,临走前睁着眼睛,觉得很不可思议,甚至会和表弟一起当做儿戏去玩笑来模仿大人们描述的那种状态,殊不知这是未来的几十年后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步。

小的时候,在我每天上学的清晨,都会在路旁看到坐在马路牙子边上乘凉的老爷爷,他们的动作和眼神迟缓,可唯独看到有戴着红领巾穿着校服的孩子们路过时,他们的眼睛里才会绽放出光芒,正所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可能他们也在追忆自己恰同学少年时的风华正茂。

每每我和姥姥描述这一此情此景时,我偶尔会嘲笑他们迟缓的动作、眼神、或是佝偻的身资,我姥姥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少年莫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十红!”年少的我似懂非懂,直到多年后我经历身边第一个亲人生病去世时才明白那其中的寓意。

我的母亲常常会问我:“如果哪一天自己走了,或者没有了,从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我该怎么办,那个时候我究竟会去哪里,会在什么地方?”我说:“人在这个浩瀚的宇宙银河系中只不过是非常渺小的沧海一粟。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像无穷无尽的长江,更不像四季常青的松树。但至少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活得精彩,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年少时要有蓬勃的朝气、青年时期要有自己的目标和动力、即时是迟暮之年也要优雅地老去。”

我们从这个世界上赤裸裸地来,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小孩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老小孩,又赤裸裸地向这个世界告别,最后离去。

人要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人肉体上的死亡,就是他断气的时候,从生物学讲,他死了;第二次是将人的尸体火化变成骨灰,在葬礼上和他的亲朋好友告别,这是他在社会上的死亡,因为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了他的位置;第三次是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忘记他的时候,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那说明真的要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至于人死后会不会真的变成天上的星星,或者蝴蝶,我们暂且相信是真实的吧,因为这样在若干年后我们都不会从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失,甚至可以用自己那闪耀星光来守护我们的亲人和爱人们!

相关文章

  • 生命与死亡

    最初的最初,是《挪威的森林》里“死即非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很理解,只是...

  • 生命与死亡

    人自诞生之日起,注定有离去的一天……在史官司马迁的笔下:化作哲理淡定的一句—人固有一死,但是他哲理的笔锋一转:或轻...

  • 生命与死亡

    文/追光者 生命与死亡 在这个世界上,当你的心脏跳动6秒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人死亡...

  • 生命与死亡

    本书主要探讨人类的生死问题,将立足于中华民族生死哲学之血脉的基础上,从分析生命与死亡之本真出发,顺次探讨生命本真、...

  • 生命与死亡

    九月的风微凉, 夏与秋默默地交替, 繁花和黄叶, 长在同一棵树上。 台风雨后的宁静里, 有花瓣的馨香, 和落叶亲吻...

  • 死亡与生命

    我的奶奶昨天没了。93岁。我没见上临终最后一面,不过前天是刚见过。我昨天看到她的时候人已经断气了。从神态表情看来走...

  • 死亡与生命

    最后一次见您我14岁 最后一次见您我15岁 十年后的见面,好久...可是感觉像是刚发生 一直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能...

  • 生命与死亡

    我不知何时,怎么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与我,又好像是那么的遥远。可是它却从来没离开过我和我的朋友们。上个...

  • 生命与死亡

    一颗受精卵的诞生就已经是生的开始了,但是它是没有想象力的,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于想象世界,但是它的来源既精子提供者和卵...

  • 生命与死亡

    人类意识对自身存在的探索过程(人生而知死,然而不知死本身以及死后的未知,不再有存活的压力加上多余的时间越来越多,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与死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vw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