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世说新语》被魏晋时期的各种神人圈粉,王羲之尤甚。
王羲之遭馋远离政坛之后,在山阴的山水田园中消磨时光,由此散步归来对身旁的人说,我可能会在山水中乐死。
之前对他最大的印象莫过于东床快婿的来历,今天活脱脱地为“乐死在山水里”着迷。
当然,魏晋时期的名士喜好在山水间吟啸徐行,为美景到了“应接不暇”的地步,王羲之的儿子王子敬就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诗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想起醉翁曾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古人大多爱在山水间留恋,写意,寄情……
戴建业老师说,外在的自然不仅仅具有实用性,它同时还是人们怡神悦性的对象和安息的精神的场所。
这些天,我们也外出看山阅水,却没有那股“乐死在山水里”的劲儿,我常自问这是为何?
“你对象就是你本质力量的体现,你的对象就是你的本身”哲人如是说。
早上跟艳平姐聊天,谈到自己的缺点,我常常自叹毅力不强,艳平姐指出灵动有余,底蕴不足。
现在想想,确实如此,好书买了一堆,读完的很少,写得更少。
常常惊叹亚平和望军那一套又一套的文章,引经据典,汪洋肆意,只能折服。
后来,海波姐说,望军的文章是一本又一本的书堆出来的。
恍然大悟,乐死在山水里的人有着跟山水一样的明媚,写出好文来的人跟好文自然相亲。
而我都没有,今日自省得此一句,妙哉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