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作品的气韵之“拙”

艺术作品的气韵之“拙”

作者: 成慈 | 来源:发表于2022-11-20 17:09 被阅读0次

      《中国画讨论集》中认为气韵“为吾国往哲最高的艺术观”。

        魏晋时代的艺术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最早提出“气韵生动”。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尤其是其中“气韵第一”的思想。

        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写到:“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意思是气是指艺术家心灵与画笔自然相融,挥洒自如,对于所要描绘的对象没有疑惑;韵是指在完成的艺术形象里不露痕迹,毫无俗念。

        所以气韵主指内在的神气和韵昧,而传统哲学思想始终贯穿在绘画艺术的全过程和历代画家的艺术实践活动当中。

        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素有“抱朴守拙”的思想。有着历史的叠加和文化的沉淀的器物,愈显厚重,更能寄托精神追求和高古之气,“拙”即是巧,“拙”即为美。

        最具代表性的是赵之谦的《梅花盦诗》,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有着丰富的技巧变化。这种拙是“藏巧于拙”,是灵巧到了很高的境界,成为了当代书法家努力追求的“丑书”。

        老子讲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苏轼的“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文而丑。视为三益之友。”清代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勿安排。”刘熙载写到:“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同样“拙”到极处,也是美到极处。

        所以“极处的拙”是气韵生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关文章

  • 艺术作品的气韵之“拙”

    《中国画讨论集》中认为气韵“为吾国往哲最高的艺术观”。 魏晋时代的艺术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

  • 书法之气韵

    气韵,是很多中国传统艺术都强调的一点,好的艺术作品,都是深入人心的,情感共鸣的,同时具有一种超越俗世的超脱之美,给...

  • 【连载】627回忆录~芋头篇

    仅以此残余之留恋,拙拙之笔迹,献给逝去的4年,献给永远的伙伴。 627传奇人物之——芋头 此娃,号...

  • 国画之木本水果

    中国画的绘画理论——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此六法是创作艺术作品的...

  • 今天

    致用。语出 明·董其昌《画旨》“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

  • 读书笔记|82《菜根谭》:文以拙而进,道以拙而成

    原文: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气象!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

  •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朴与拙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朴,是本性;抱朴,即恪守初心。 拙,是愚拙;守拙,亦韬光养晦。 抱朴守拙,是一以贯之的道,也...

  • 随感

    《菜根谭》: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树鸡鸣,何等淳庞气象!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

  • 投资那些事(四)——遇见高人

    明朝,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有言曰:“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

  • 今日一练

    拙书,拙书...... 请朋友正之 估计能让书法家们笑晕,呵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作品的气韵之“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wb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