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游南镇。
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1];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高二政治课本有此一段。特特用作违心思想批判材料。不知多少同学能于《传习录》再读之?
此段材料,确实已于让让想到唯心主义,但如邓先生所注,不知几人读得?第 255 条为:
又曰:“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
此“寂”字非“寂灭”之“寂”,而系“寂然不动”之“寂”。此处言“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下一“同”字,则与柏克莱所谓“存在即被知觉”之意义显然不同。与第255条相参照,二者的区别更为显然。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