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词,使胸有锦绣,让心容万川;让自己不空,使人生不寒。
六
《花间集》若少了韦端己犹如美人少一臂之缺憾。韦庄,字端己,唐末时人。出仕后蜀。其词自然清丽,王国维《人间词话》赞以“骨秀”。与温飞卿的“句秀”并称“温韦”。清代周济以“严妆”“淡妆”形容温韦两人的词风,颇合旨趣。其作《菩萨蛮》词,《花间集》所录有五,为晚年所做,五首词次第承接,前后呼应,一气流转,宜一并读之。但余私所好者为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眼在“江南”,蕴在“还乡”。起始便说江南之地,人人尽说好,游人可待老,一串江南好的意象,碧水,蓝天,画船,雨声,更有美酒美人美情,可是终究,我只是一个漂泊的游客,终得叶落归根,但一想起那战乱的家乡,让人苦痛让人泪。读此词必须设身处词人之地,身临其词人之境,词人写此五首《菩萨蛮》时,已是唐末倾废,五代战乱时期,犹以中原为酷,溯其故乡,乃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恰是战乱涂毒之地。有乡不得归,思乡须断肠。身处平安之地,心痛战乱之乡,江南越好,越是“有乡不能回”的忧愁,回不去的家乡,回不去的盛世大唐,这是他乡避乱客居人心中永远的乡情和国殇。所谓“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更不能做“离乱诗乡人”。
与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相比,韦庄语更淡,情更悲,结更郁。
也许深知战争之于百姓之伤痛,韦庄多次劝阻了前蜀对外的战争,减轻了蜀地的战乱之患。韦庄为官一方保民平安,辛文房《唐才子传》载:韦庄曾弹劾扰民之县令说“正当凋瘵之秋,好安凋瘵,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意思是在兵荒马乱年代不要再让百姓雪上加霜火上加油,传为美谈。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有评韦庄“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实是中正良臣。国破百姓在,当春亦发生,百姓才是国之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