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星册方似木柜
中央白者积尸气
鬼上四星是爟位
天狗七星鬼下是
外厨六间柳星次
天社六个弧东倚
社东一星名天纪
在冬季众多闪耀的亮星中,鬼显得并不那么张扬。要想寻找鬼宿,先要找到井宿中的北河,北河二与北河三如同黑夜中一对炯炯有神的猫眼,这对猫眼再往东偏南一些,便可隐约看到由四颗星组成的一个不规则四边形。如果还不能确信,请定睛观瞧,四颗星中间居然有一团模模糊糊的白气!
如果找到白气,我们就可以确定是鬼宿无疑了。这团白气叫作积尸,为了与大陵中的积尸星相区别,通常称为“积尸气”。鬼宿所辖除了鬼和积尸气以外,还有天爟四星,是天上燃起的烽火,占卜边界战事,也提示人们风干物燥,小心火烛。
外厨六星,是负责烹羊宰牛制作祭品的厨房。天狗七星,主管看守,如果天狗星变化,则说明天下盗贼肆虐。天纪一星,从星占意义上分析,当是一位兽医,他的职责是通过检查牙齿等手段,判断牲畜的年龄大小和是否受孕,幼小或有孕的牲畜是不能送到外厨屠宰的。在鬼宿中还藏匿着一位上古的土地神,名为句(gōu)龙。
鬼宿又名舆(yú)鬼,“舆”的本意是车箱,后来引申出车、轿、抬、装运、众多等意思。所以对鬼宿的含义,有车或轿中的鬼、抬着的鬼、众多的鬼等多种说法。西安交大汉墓星图,以两人抬着一个似人非人的鬼来诠释鬼宿,可见舆鬼最有可能是指抬着鬼的意思。
汉代的郗(xī)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弧矢星射天狼,却不巧射偏,误中参宿左肩。参宿死后,尸体被抬到了鬼宿的位置,同时他还称:“鬼之言归也。”原来在古人看来,人死后会归为鬼,骸骨埋在地上,灵魂则归于天,而鬼宿正是亡魂的最终归宿地。
古人认为只有鬼宿才是亡魂的会聚之处,鬼宿曾是先秦时期夏至点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说鬼宿曾经是黄道距地面的最高点,当鬼宿高挂天空整夜可见的时候,正是夜长昼短阴气最盛的仲冬季节,所以古人认为鬼宿一定是至阴的地方。巧合的是鬼宿中央那似鬼火,又似雾气的神秘天体,正好可以解释为阴气会聚所致,于是这个星官就与鬼和尸气联系了起来。
如果将整个南方七宿看作一只硕大的朱雀,鬼宿便是这只火红色大鸟的头部,因此被星占家视为天目。天目正中的瞳孔就是积尸气,它也被称为天尸,主死丧之事。人们看到漫天繁星,绝大多数都是锐如针尖的点光源,只有少数几个如烟似雾,,积尸气看上去如同鬼火一般,若隐若现,加上它又出现在寒风凛冽的冬夜,不禁让人感到神秘和阴森恐惧。
在鬼宿星空中有一个星官叫天社,社是古人对土地神的称呼,也是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土地滋养万物,是人类生存之本,在以农业立国的中国,自然受到普遍崇拜,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建社拜社。祭祀社神的日子就是社日,分春社与秋社,春社祈求社神赐福人间五谷丰登,秋社报告丰收的喜讯,答谢社神。
民间至今仍有社火、社戏等过社日的活动。除了社之外,土地神还有另一个称号——后土,“后”是君主的意思,后土就是管理土地之君。在道教中后土被称为后土皇地祇”或“后土娘娘”,是与玉皇大帝并称的四御之一。
关于社神后土的来历,有一种说法认为社原本是上古时人们对付洪水的一种方法,将土挖出来堆成小山丘,人们搬到上面住,便可免于洪水之灾。发明并倡导这一方法的是共工之子句龙。共工是炎帝的后裔,因善于蓄水灌溉,在上古被敬为水神。
传说共工在与颛顼(亦有说是火神祝融)的大战中败北,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柱崩塌,结果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移位,地向东南塌陷,导致洪水滔天。为治理洪水,先是鲧(gǔn)用围堵的方式进行治理,结果失败;之后大禹总结经验,改用疏导之法,终于平息了水患。
句龙便是协助大禹治水的功臣(也有学者认为大禹就是句龙)。因句龙善于治理水土,被封为土正,掌管天下土地,负责平整土地、疏浚河流。后世尊称为“后土”,在祭社时将他作为社神。天社星就是星空帝国中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其中供奉的土地神正是后土句龙。天社星位置极南,古代中原地区只有三月的傍晚和九月的黎明才能在南方极低处看到,这正与春社和秋社的时间对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