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年代末出生在河南开封的一个农村,那时候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向村里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我们村平均每人分配1.5亩地,然后自家种自家的地,自给自足,收获后要上交一小部分粮食给国家,称为交公粮,当年排队交公粮的场面也是挺壮观的。这项政策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会再有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时期那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了。
我们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大家都是以种地为生,每家每户的条件都差不多,一样的清苦。但是每个人的状态都是积极的,勤勤恳恳的劳作,盼着多收获点粮食,早点儿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劳动工具比较落后,几乎都是靠人力,大家也都是互相帮助。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到了80年代后期,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了,人们也开始多种一些种类的蔬菜来丰富自己的餐桌。随着改革的春风从沿海城市吹到内地,我们那的一些人也开始做点小买卖,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万元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