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即使每天有事情做,也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
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如何让大脑更加清晰,就是持续学习,积极上进,保持好奇,接受新鲜事物。 摘自《认知觉醒》
春节过去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本来早就该继续拾笔书写自己。然而每次想要开始写的时候,就犹豫了,一旦犹豫就没了行动的力量。
犹豫一次是思考,犹豫两次是心结,犹豫三次,那就是一种自我折磨了。所以出现了既想要写,却又动不了笔的情况。似乎是想要向自己证明,万事开头难的这么一个真理。
想要练习坚持日更这个习惯,但又很不想日更。因为知道自己目前只能算是一个想要写作的人,写出来的东西还很口水话,没有深度,这样的日更,自我感觉就没有多少价值。
但是自己又只是一个基础小白,想要每隔几天,或者每一天都能写出一篇高价值的文章,这对于我自己来说,就目前而言几乎是一种难以实现的。
虽然每写出一篇有成果的文章,就是一次很大的成长。但是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硬是要使命的把自己硬撑上几个台阶,更可能会出现不仅写不出,反而会崩盘不愿再执笔书写而内耗的局面。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两个选择,还是自己写得太少了,输入有限。活动少圈层局限,书读得也不多,也就不可能会有源源不断地输出。
输入与输出它是一个双循环,输入得多了,自然就会有东西可写;而写得多了,自然也会想着去做更多的输入。这也可以算是一个能量平衡定律。
就像我们人要运动要干活,干活没力气了累了,肯定要休息,要吃东西来补充能量,然后才有力量继续干活。如果只是一味地干,而不进行能量补给,在牛的人也会力竭过度。
而一个人,若只是不停的吃,除了吃其它啥也不做,ta的身体也会出现状况的。就算消化再好的人,怎么着也会要上厕所的,有输入就有输出。
最终还是决定,先把每天坚持阅读练习起来。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是可以碎片化输出的。
而写作就看情况吧,若立了日更这个目标,而后又无法做到的情况下,就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不好影响。所以,就先把阅读习惯坚持起来,建立起输入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日更什么的也就可以稳稳的启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