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见是为了“看见”

看见是为了“看见”

作者: 半晌半响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15:24 被阅读0次
    看见是为了“看见”

    最近终于将柴静的《看见》看完,说是终于读完,是想说读这本书着实不易,初读这本书是在高三,每天晚上自习回去后都会看上一会儿再去睡觉,每次读完后的心情是有些沉重的,每篇文章中的故事,感觉是人性,是现实,是美,是丑。全书没有过多刻意的抒情,渲染,却让每个字,每句话直接触碰到了人心,质问着灵魂。

    这本书,记载了柴静本人十年的记者生涯,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这十年的变迁,这是本文学传记,但我更认为这是一本对中国社会的沉思录,沉思者是人,沉思的对象也是人,只不过它多了一个背景,让人显得真实,让情感显得微妙,让现实显得残酷。在如今中国高歌猛进的社会现实下,她将丑的揭露给我们看,她的文字仿佛没有告诉我们对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柴静没有定义,作为记者,她的文字天生有一种真实性和客观性,她告诉我们故事,我们去看自己的内心。正如她文中所说“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我觉得,每个人对于事情的真相都会有知道与不知道的地方,真相不应该是我们的判断,而应该是接近真相的理解。不是吗?“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我还有一个看法,这本书里值得人在意的不仅只是柴静的话,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没被人注意的人,他们或许只是在故事中被简单的提到,或许只说了一两句话就没了下文,但你就是读完书后忘不了这些人,他们的真实远比我们想像的露骨,他们的思想贴近平凡却震撼人心,就像这个社会,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每个人都应该被看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另一面,那些难以被看的到的人的生活,那些人不是娱乐嘘头,不是政府公文,他们的出现因为一个新闻一个故事,让我们看见,这本身就是万幸,没被看到的会有多少,被湮没的,被遗忘的。

    我想,我们应该去看见,“孩子每天的午餐盒里,米饭上只盖着一个菜-红薯叶。十岁的孩子,看上去只是六七岁的身高。”看见,这多像我们社会的另一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是为了“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de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