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程,说一句再见。
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
书评| 我与谁都不争,谁与我争我都不屑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这个梦,做得太久。
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书评|《我们仨》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
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
我们仨人就此失散了。
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杨绛
书评| 我与谁都不争,谁与我争我都不屑每读起杨绛先生这些许文字,心中都会隐隐作痛。他们仨,一生不争,亦一生未争。
先生的爱情是不可复制的,那个时代的爱情也是不可复制的。
是啊,行文如流水,经尽日常却又不失心意。
这63年的点点滴滴,杨绛先生用最平和最安然的心态,接受,面对,放下,然后转身。
书评| 我与谁都不争,谁与我争我都不屑我很向往这份爱情,他们的爱情,自然、滋润、朴素,他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我很向往这三口之家的感情,那一句“我们的女儿可以永远在我们身边了”深深刺痛了我,父母亲内心最深的情谊,愿儿女尽在身边,是在隐忍之后才放任他们自流,但他们也深知,儿女该有自己的选择,该有自己的生活。
“ 别担心,我来;没关系,我来。”
许是钟书觉得我的每次“我来”都真的可以做到,于是在他捅出篓子来听到我这句话都能真的心安。
这份情景竟让我有些许羡慕,一个女人,能让自己的丈夫心安。
每回钟书出门总记得回来详尽地把所经历的情景一字不落讲述给我,我也耐心听着。
这份信任,这份两个人在一起的真挚的情自然流露,是两个人一起,一起营造的,这份期许。
书评| 我与谁都不争,谁与我争我都不屑钱媛,是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智慧的结晶,他们的努力也在塑造和影响着她。
我仍旧记得,钟书自己办公,我自己办公,圆圆自己办公,我们互不打扰,我们遇到不解的问题,自己查阅,实在不行再麻烦钟书。
他们仨,在努力,为自己也为整个家努力。
杨绛先生送别女儿,送别丈夫,依旧在三里河寓所,那个他们一生落脚的地方生活过百。
尽管她会用做梦的方式去回忆和想念他们,但只要梦在,他们就还在身边。
我与谁都不争,谁与我争我都不屑。谢谢杨绛先生。
书评| 我与谁都不争,谁与我争我都不屑 书评| 我与谁都不争,谁与我争我都不屑张培,书评作于2017年6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