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最近在读《京华烟云》。
开篇,林语堂之女林如斯给父亲这本书写的序,序中说,“一九三八年的春天,父亲突然想起翻译《红楼梦》,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且《红楼梦》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所以决定写一部小说。”
从该序中,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出现,应该感谢曹雪芹,是他的经典之作《红楼梦》,让林语堂有了想要翻译的冲动。后来因种种原因,林语堂决定自己写,写一部当代的红楼小说。
于是,在旅居巴黎时,一年的时间,用英文写出了京城里的姚、曾、牛三大家族,在中国动荡不安的三十年间,三个家庭之间的恩怨情仇和悲欢离合。
小说受《红楼梦》的影响,无论语言风格,还是情节设计,更有甚至人物身世,都能寻到《红楼梦》里的痕迹。
因为对红楼梦里的人物太过熟悉,所以,在听的时候,其中的一些语言,一些人物及场景的描写,总误以为是穿越到红楼。
姚木兰是一个现代女性。因父亲的思想开明,所以未受裹足之苦。她长得漂亮,聪慧懂事,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对事总一点就透。
父亲给她起木兰这个名字,希望她要像古代花木兰一样,虽然不用替父从军,但要拥有花木兰一样坚韧不拔的品质。
小说的开场,就是兵荒马乱年代。姚父感觉京城危机四伏,决定回老家杭州避避风头。
就在举家南迁的路上,因各路战乱之人横行霸道,在一片人仰马翻之际,木兰丢失。
这时,引出另一个京城曾姓官宦之家。曾父因和姚父有过交情,并且知道姚家有个叫木兰的女孩,这女孩认得甲骨,喜欢古物。
在姚家发出寻人启事,曾父恰巧看到,于是,利用自己的权势,一路寻找,最终从人贩子手中,把木兰解救下来,去了泰安。
在泰安曾家生活的一段时间,她结识了曾家儿女,还有一个灵秀的女孩孙曼娘。
孙曼娘,曾家老太太的娘家侄孙女,因长得漂亮,自幼深得曾家喜爱。所以,自小就和曾家大少爷平亚相互喜欢,可谓青梅竹马。
当木兰来到曾家,暂住下来,等待父亲来接时,和曼娘相识,两人相互欣赏,好到情同姐妹。
待局势稳定,曾、姚两家都回了京城。后来,曼娘父亲去世,平亚回泰安替曼娘父亲守孝。至此,两颗火热的心,终于走到一起,平亚说要对曼娘好一辈子。
平亚回京,不久身染重病,久治不愈。这时曾家想到用冲喜之法,来挽救儿子奄奄一息的生命。
从泰安把曼娘母女接至京城,曾家试着探询曼娘的意愿。没想到,曼娘一口答应,说生是曾家人,死是曾家鬼,无论发生什么,她都甘愿接受。
就这样,一个花样的少女,嫁到曾家没几日,平亚便不幸离世,曼娘则做了寡妇。
这就是曼娘的命运,因为爱而甘愿牺牲一生的幸福。
这个曼娘有湘云和李纨的影子。一是家道破落,生活清贫;二是家中大嫂,年轻守寡。
这时,曾家的二儿子襟亚,迎娶了京城牛财神的掌上明珠,名叫牛素云。
这牛素云因是官宦小姐,有些瞧不上襟亚,但她的母亲是一个拜金的女人,艳羡曾家是京城的巨商,和女儿说,进门就是少奶奶。
刚嫁过来还好,大嫂本是出身低微,又是寡妇,没有和她显摆的资本,所以还相安无事。
当木兰,这个曾家的三儿媳妇再嫁来时,光是姚家的嫁妆就让素云气恼不已。
自此,牛素云的越来越蛮不讲理,处处和木兰作对的,弄得大家心里不舒服,却也只好默不作声。
后来,因牛财神的儿子为非作歹,惹事生非,连累老爹牛财神。牛财神被抄家治罪,全家离开京城,去了天津居住。京城老百姓都拍手称快。
牛素云,这个在曾家本来就不招人喜欢的女人,现在家道中落,本应反思。谁知她却变本加厉,对曾家的人越来越抱有成见。哪怕好心去看她的父母,也会招来她的不满。
这也许就是,山难改,性难移。一个骨子里有劣根性的人,怎么也难有好的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