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5年前的保险

25年前的保险

作者: 发疯的然然 | 来源:发表于2017-08-12 22:30 被阅读68次

    今天我跟我妈聊天,她给我说了这么一个事情。

    25年前,中国的保险行业刚刚兴起,市面上有好多种保险产品,很多家长都给自己孩子投了保。我妈跟风随大流,也给我买了份保险。

    这个保险大概是这么回事,交200块钱,然后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我长大了,如果我急需用钱的话,可以凭借投保证明到保险公司领钱。今年是2017年,按保险公司的说法,我大概可以领到1300块钱。当然我也可以选择不领,等我60岁退休的时候再拿着证明到保险公司,每个月可以领差不多200块钱的样子。

    那时候我家生活条件还比较好,于是我妈给我买了两份。也就是说我现在实际上可以领到2600块钱,等我60岁的时候每月可以领到400块钱。

    要知道当时可是1992年,我查了一下,92年全国人均收入差不多是每年2700块,400块钱差不多是我妈2个月的工资了。但当时的我妈只觉得这笔买卖太划算,一想到等我老了的时候可以稳稳地安享天年,她就特别开心。直到前几天,她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偶然翻出来这个东西,才意识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蛮可爱的。

    她说这都是通货膨胀惹的祸,可那时候的人哪知道什么叫通货膨胀啊,就想着每个月400块比她当时的工资还要高了,她觉得这些钱不仅能养我,还能养我老婆,一个字,稳!

    说完笑完这事儿就过去了,总的来说,这笔买卖血亏。

    这事当然绝不能怪家长,我妈那时候的家长们怎么可能懂这个,只想着应该给孩子最好的。她根本想不到,现在的2600块基本啥事都干不了。更想不到等我退休的时候,压根就犯不着每个月专门为了400块钱去跑一趟保险公司。我跟我妈说钱别领了证留下,做个纪念也不错,满满的都是爱。

    不过关于这种事情,似乎媒体上也曾有过很多次类似的报道,说来都挺好笑的,但实质上大家都是吃了信息不对等的亏。这个信息就是,利率到底是干嘛的。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都学过利息的算法。但利息到底意味的什么,实际上很少会有人考虑。至少在我妈当年还是个精打细算爱算利息的少妇时,在买保险的时候就压根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

    银行之所以会设置利率,是因为一年后的100块钱根本就不等于现在的100块钱。就算没有通货膨胀,我现在花掉100块钱也不等于我一年后花掉100块,这一年中万一我死了呢?万一我把钱丢了呢?所以利率,实际上表示的是一个风险率。

    假设银行设置的存款年利率是3%,而你又愿意去银行存钱,那就意味着对你来说,100块的年风险是3块。所以你把钱借给谁一年,谁就得给你付这3块钱,否则就是你亏。当然你也可以不觉得你的100块的年风险是3块,你有本事就去找那个愿意给你5块利息的人好了,那时候你的年利率就是5%了。

    我妈买的这个保险,实际上就是我妈把钱借给了保险公司,若干年后,保险公司再把钱还给我妈的过程。由于我不太知道其中细节到底是怎样,所以就拿我从我妈那里得知的信息算一下,看看这份保险在92年具体值多少钱。也就是说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我妈能够得到她在92年可以得到的信息,计算之后,看她还会不会买这个产品。

    记得在小学,有很多原本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同学,一到利息这里就彻底崩盘了,其中还有些一崩再崩,最后就彻底不爱学习了。可以这么说,利息筛掉了一大批数学不好的孩子。不过现在我们不用跟小学的自己一般见识,都是大人了,可以用成年人的思维再来复习一遍了。

    那时候的应用题差不多都是这个画面,“妈妈到银行存了1000元,年利率3%,三年后到期,可以取回本息一共多少钱?”这个题很简单,如果不牵扯利滚利的话,取回的本息应该是本金+本金×利率×期数,所以是1000+1000×3%×3=1090。但如果牵扯利滚利的话,就叫做复利计算了,取回本息一共是,第一期,1000+1000×3%=1030;第二期,1030+1030×3%=1060.9;第三期,1060.9+1060.9×3%=1092.727。这里面有个公式,就前面这个过程的纯数学推导,本息=本金(利率+1)^期数,所以复利计算还可以这么算,本息=1000×(3%+1)^3,也是1092.727。

    复习完毕,现在这种题大家都会算了。

    我在网上查,92年的时候,银行5年以上的贷款年利率是11.16%,套用复利计算的公式,17年的2600块在92年的价值=2600÷(1+11.16%)^25=184.61。17年的2600块在92年的价值是184.61块,而这个产品要价400块,所以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我妈肯定不会买。

    再看另一个领钱方式,等我60岁的时候可以每月拿400的情况。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点,需要普及一下年金的概念,但是我懒得普及,而且保险公司也不会等我们懂了年金的概念再卖我们产品,所以硬算。

    我60岁的时候是这个保险生效56年后的事情了。一个月能领400,也就是一年能领4800,56年后的4800块在92年的价值=4800÷(1+11.16%)^56=12.83。同样的计算方式,当我61岁的时候这个数字是11.53。所以保险的总价值差不多就是把我生前的拿到的所有钱全部加起来。假设我是长生不死的,也就是这个保险最大的价值。

    还是按照92年的年利率算,如果我从93年开始,每年都拿4800的话,这个整体在92年的总价值应该是4800÷11.16%=43010.75。然而我实际上要到56年后才能拿这个钱,所以要减去93年到47年之前的部分,这个部分=4800÷(1+11.15%)+4800÷(1+11.15%)^2+……+4800÷(1+11.15%)^56。这是一道高中数学题,可以用求极限搞定。如果不会,硬算的话也不是算不出来。这里我就直接给出答案了,是42933.52。两者相减,得出的答案是77.23。如果我妈跟保险公司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话,更不会用400块钱去买77.23。

    不过这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钱现在还不赶紧取,等我到60岁的时候再去拿那个每月的400块,更是血亏。

    所以遇到关于金钱的问题时,一定要牢记,明年的100块不等于现在的100块,要把利率算进去。只有记住这一点,在面对关于金钱的诱惑时才不会那么容易吃亏。银行家们精明得很,不然不会那么有钱,所以他们给出的利率完全可以拿来做参考。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类似的保险,如果有的话,可以稍微算一算。如果不知道利率到底说的是什么,傻傻地把未来的价值当成现在的价值,那在未来就只能当成是笑话了。

    嗯,还有。作为任性的我,你不许说不能这样算,说了我也不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5年前的保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fs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