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是说真的不关心前程,而是说,只要你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大概率,我们希望的前程自然而然就会到来。如果我们非要有一个确定,我努力了,我必须成功。若出现意外,可能就会受不了,因为世事总难意料,天总有不测风云的之时,所以更正确的做法可能就是在因在努力,在果上随缘,得之我命,不得也坦然淡定。在心里学上,也有相应的一个说法就是课题分离。
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做不到这样,徒增很多烦恼。 做错事的人,经常会说一句话,说:“我已经道歉了,你还要我怎么样呢?”那接下来的回应,只能是那句了,“如果道歉有用的话,那要警察干嘛呢?”这好像是一个道歉诚恳不诚恳,和被道歉的人胸怀宽广不宽广之间的矛盾。 那真正的道歉应该什么样?第一,说明自己的错误。第二,说明自己的改变。第三,把是否原谅自己的决定权交给对方。
这就是做好了课题分离的正确道歉方式。我为我的错误买单,我让你看到我的改变和诚意。至于原不原谅那是你的自由,我不能强迫你。如此,不管对方接不接受你的道歉,你都会心安了。你不再惶恐对方是否会原谅你;你不再抱怨对方不宽容,你不再站在道德的高度去绑架和操纵对方。
做自己该做的,不去操心他人的课题,不去操纵他人的意志。如此大家各自归位,和谐安好。但是大多数的父母,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越位了,搞得自己很累,孩子确不开心。 很多父母认为只要他学习好,我们可以代办一切,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整理书包,父母代办了;有一个孩子因为书包里没有装齐当天的课程,被老师批评,孩子理直气壮的责备妈妈,妈妈急吼吼的送到。好象都理所当然,结果孩子搞不清哪些该自己负责,哪些该他人负责,对事物的边界感没了,在这样的思维下,很难想象孩子会有准确的边界认知。
有可能到了单位,工作干不好是领导安排的不好,同事配合的不好,唯独没有自己的不好。但是在单位里,没有人可以象父母一样忍受我们的无礼。 这可能是父母没有做好课题分离引导的结果。
课题分离于个人是做好自己该做事情的一个边界,更是与他人相处的一个底线。 做自己,做好自己,可能是更好的立身之道,更好的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