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297/365天
今日阅读《不抢跑也能超越》
作者:杨霞
法则一:抓住孩子早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1.孩子的注意力训练从平衡觉的训练开始。
我们学习的时候需要注意力,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注意力与大脑前庭平衡有关。
前庭器官是大脑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地球吸引力)感和平衡感。人对重力的感受、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对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掌握,以及翻、爬、坐、站、跑等行动都与前庭器官有重要关系。
对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训练应该从怀孕时期开始。妈妈在整个怀孕期间都应该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做一做家务等。
在孩子出生以后每天都可以让孩子做几秒钟的俯卧抬头、竖立直等训练。在孩子3个月大时可以练习其翻身,6个月大时训练孩子坐,7~8个月大时训练孩子爬行。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充分的爬行训练与孩子的注意力、动作协调、语言能力等关系密切。在孩子12个月大时,训练孩子走路,然后逐步训练孩子的跑、跳、单双脚蹦、上下台阶,走平衡木、坐滑梯、跳绳、拍球、做旋转游戏车等活动的能力。
2.孩子的本体感训练与动作的速度和协调性。
孩子动作特别慢,写作业拖拖拉拉,经常边写边玩,自觉性、自制力特别差,这些问题与孩子的本体感发展障碍有关,而不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本体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例如对于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手-耳协调、身-脑协调,动作灵活和灵巧等。如果大脑对手指肌肉控制不好,孩子写作业自然会慢,而且字也写不好,容易出格;手-眼不协调的孩子看到和写出来的就会不同,常出现抄错数、写字颠倒等问题;手-耳不协调的孩子听到的与写出来的不一致,听写就容易出现问题;身-脑不协调的孩子,大脑对身体控制不良,表现为上课、写作业时身体总是转来转去,不安的乱动,小动作多等。
本体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训练。例如婴儿期的翻身、滚翻、爬行训练;幼儿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训练;儿童期的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训练,对孩子本体感的发育都非常重要。
口腔肌肉的训练与语言能力有关。家长不要一听到孩子哭就把孩子抱起来,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哭一会儿,让孩子感受自己不同的音调、音量,使大脑神经与声带肌肉联系起来。小孩子吃手是孩子对自己身体感觉的分化,家长尽量不要限制。
家长要注意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习使用筷子,自己洗脸洗手、擦屁股,系鞋带。越是手的动作不灵活,速度慢的孩子越应该多练。
3.孩子的视觉能力训练与书写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这是孩子学习能力发展不足造成的。
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身体方面的因素。视功能障碍、眼球振动不平稳就会造成读书时跳字串行等情况发生;听觉功能的障碍时,就会出现读而不闻读而不懂的情况;另外,失语症、大脑麻痹、智力障碍和运动失调等大脑神经功能障碍也会造成阅读困难。其次是情绪因素。孩子胆小、自卑不敢在课堂上朗读,或者孩子敏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因而不能轻松流畅的阅读。最后是教育方法问题。家长和老师一味地逼着孩子练习阅读,而不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特殊训练,慢慢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对于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应尽早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科学的神经功能训练,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的逼孩子多阅读。
孩子的写字能力是基于手腕和手指的骨骼和肌肉,家长在教孩子写字时往往注重孩子握笔的姿势、笔画的工整,练字的时间等,而忽略了对孩子骨骼和肌肉的有序训练。生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骨骼肌肉的发育遵循两个基本规律,一是由首向尾发展,即按照头部—颈部—胸部—骨盆的顺序逐步发育;二是由近向远的发育,即由身体的中心部位向外为部分发展,例如,上肢的发育是按照上臂—前臂—手的顺序发展。所以,我们要先加强对孩子大肌肉群的训练,然后进行小肌肉群的训练,这样孩子的写字能力才会有根本性的提高和改善。
4.孩子的听觉能力训练与听课、记忆能力。
孩子上课听讲时思路没有跟着老师指引着走,信息没有进入大脑里去,老师说的话记不住或记不清。有的孩子在学校听讲时常听不懂,回家后在家长的辅导下却又理解得很快;自己看书理解没有问题,听别人讲就有些理解障碍。还有的孩子听觉记忆有问题,老师刚说过的话,他也有可能忘得一干二净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孩子听觉能力发展不足造成的。
造成孩子听觉能力发展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胎位不正、早期前庭器官训练不足、平衡能力训练不足等,都可能造成听觉能力发展不足。那些从来不怕被转晕的孩子就是前庭平衡器官对外界信息不敏感,信息传递不到大脑中去;而那些特别怕被转晕的孩子正相反,外界无关信息特别容易干扰其学习活动,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治疗学家研究发现,在13岁以前通过强化心理训练也可以促进孩子的听觉能力的发展,例如感觉统合训练中的滑梯、平衡木、旋转圆筒、跳绳、拍球等活动都是有针对性的训练。
5.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5.1语言发展方面的问题的表现。
有的孩子存在语言发展方面的问题,例如不爱说话、发音不清、不爱读书和写字表达、不会复述别人交代的事情、不会与人有效沟通,以至影响人际交往等等。
孩子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4个方面,它们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才能逐渐发展起来的。
5.2听觉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孩子的语言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如果孩子的听觉功能发育不好,势必会影响语言能力,这里的听觉不是指听力,听力是指能听到多少声音,而听觉是指听到什么。听觉分辨能力差会影响孩子的发音。这需要在专门的训练中进行矫治。
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训练和说话有关的大脑功能。
5.3智力发展水平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语言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孩子说话,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通过检查孩子的语言障碍,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心理疾病。
如果孩子说话晚,语言发育迟缓,首先要检查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商越低的孩子语言能力越差。
5.4如何训练矫正训孩子的语言障碍。
传统语言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的理解;二是主动说出语言,孩子往往是先理解语言,再说出语言。孩子的语言功能不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发现,0~7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刺激和训练。
在1岁以内,语言训练应着重于主动对孩子说话。家长要多给孩子听丰富多彩的声音,包括音乐、儿歌、故事,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等。孩子会说话以后,家长还要注意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本体感。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和音乐治疗,可以训练孩子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6.孩子的良好情绪与社会适应能力。
6.1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情绪问题。
学龄前的孩子主要有胆小、易退缩、爱哭、爱挑剔、怕黑、黏人、不会和人交往、打人、吃手、触摸生殖器、挑食、无理取闹、不听话等等。家长应对孩子进行专门的触觉训练,例如,婴幼儿抚触训练 让孩子玩土、沙子和水,玩大笼球、羊角球、袋鼠跳和海洋球池,还要引导孩子多和同龄的小朋友玩耍。
小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有:考试紧张,上课不敢发言,心重焦虑,有睡眠障碍,敏感爱哭,爱咬指甲或笔头,爱打人,爱招惹他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不稳定等等。对于胆小敏感的孩子可以多训练游泳、垫上运动、弹跳运、滑梯、蹦床等;爱打人、爱招惹他人的孩子,要多进行挤压触觉训练,如彩虹筒、大笼球,大陀螺、网缆等。
中学生的情绪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如厌学,逃学,早恋,交友不慎,上网看视频和玩游戏成隐,对家长或老师叛逆,内向孤僻不合群,敏感自卑,不能承受困难和挫折,不容易适应新环境,考试紧张缺乏自信,过分关注自我形象等等。这些情绪问题需要家长、老师、心理专家一起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从学校、家庭、孩子本人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6.2通过触觉敏感训练,在早期提高孩子的情绪稳定性。
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早期的心理训练至关重要。家长自身情绪焦虑粗暴,爱发脾气,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或者对孩子溺爱,过度保护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另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触觉学习不足,也会造成孩子敏感、胆小、容易紧张等问题。
触觉训练应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母亲对孩子要多爱抚、拥抱。孩子长大一些后多让孩子在地板上爬行、打滚、翻跟头,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进行羊角球、袋鼠跳、游泳等活动,这些触觉训练活动可以训练到孩子的12岁。
6.3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是复杂的,所以家长给孩子的教育、给孩子提供的生活环境不要过于单调,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孩子的单纯性。
网友评论